搜索到169篇“ 面神经核“的相关文章
基于瞬目反射检测的肌痉挛患者神经核团兴奋性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肌痉挛患者瞬目反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验证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63例肌痉挛患者(肌痉挛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痛组)、8例瘫后遗联带运动患者(瘫后遗联带运动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为对照。收集并比较上述受试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及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包括R1潜伏期、R1波幅、R2起始潜伏期、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患侧记录R2’’起始潜伏期、患侧记录R2’’波幅、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的差异;进一步依据痉挛严重程度(三星医疗中心评分系统评估)将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4级,依据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探查所见的与神经接触的责任血管数量将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分析各组患者间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增大/延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或差异性。结果 4组受试者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痉挛组患者的R1波幅明显高于三叉神经痛组、瘫后遗联带运动组,R2波幅、患侧记录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及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痉挛严重程度肌痉挛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均随着痉挛严重程度升高而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患侧记录R2’’波幅增大发生率、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痉挛患者�
何颖李玉琢陈静叶茵江隐奇张勇李应龙
关键词:面肌痉挛瞬目反射
电针干预神经损伤模型兔神经核团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9
2022年
背景:研究发现周围性神经损伤能引起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变化,而电针穴位治疗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建立兔周围性神经损伤模型,予以电针刺激后,观察其对兔瘫症状和神经核团形态学的影响以及对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在周围性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18)、电针组(n=18)。正常组不做处理,其他2组兔建立右侧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每日取“合谷”穴埋针,“颊车”“地仓”“四白”“阳白”“翳风”“颧髎”6个穴位予以疏密波刺激;模型组不作治疗。电针治疗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核团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核团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和p75NTR的表达部位及强度,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神经核团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实验经西南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70120001。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电针组神经元术后形态恢复较模型组快且完全;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电针组神经生长因子的平均吸光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TrkA、p75NTR的平均吸光度在术后7,14,28 d均高于模型组(P<0.05);③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4,28天,电针组中神经生长因子和p75NT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术后7,14,28天,电针组Trk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④结果提示:电针可以提高神经核团中神经生长因子、TrkA、p75NTR的表达,并可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与TrkA和p75NTR的分别结合,这可能是电针在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机制之一。
肖阳龚立琼费静李雷激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神经生长因子
糖皮质激素通过下调P38 MAP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神经核团凋亡作用的机制研究
【背景】神经具有走形较长的解剖特征,外伤或者一些医源性损伤因素易造成神经的损伤,并导致部分或者完全性的神经麻痹,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神经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其导致的神经断裂一般采用手术修补的方法...
李强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P38MAPK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
文献传递
电针对神经损伤兔神经核中GDNF、CHAT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损伤兔神经核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其中假手术组4只,其余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制备神经损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予干预;西药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B_1250μg加地塞米松2 mg肌肉注射,1次/d,地塞米松每7 d减半,连续4周;电针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针治疗,每天连续治疗30 min,治疗5 d后休息2 d,疗程4周。术后4周镜下观察神经损伤后神经核神经元细胞形态,并分别于术后1,2,3,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兔神经核中GDNF、CHAT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神经细胞轮廓结构清晰完整,肿胀、空泡数目减少,细胞数目增多。术后2,3,4周,电针组、西药组GDNF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电针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术后1,2,3,4周,模型组CHAT阳性表达数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电针组、西药组CHAT阳性表达数随时间增加而增高,相邻两治疗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各时间段CHAT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有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核中GDNF、CHAT的表达有关。
童威何剑波张文岐晁旭陈谦谦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电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
管灸对神经损伤家兔神经核内受体Trk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管灸对神经损伤家兔神经核中受体Trk 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组织原位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神经核中受体Trk C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三种方法检测下发现家兔神经损伤后神经核Trk C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管灸组神经核Trk C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管灸疗法可显著提高神经核中受体Trk C的表达,这可能对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
肖雪宋军鄢良春田丰伟赵金发杨金蓉
关键词:管灸面神经核TRKC面神经再生
管灸对神经损伤家兔神经核内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管灸对神经损伤家兔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蛋白激酶B受体(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各组神经核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家兔神经损伤后神经核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管灸组神经核BDNF及其受体Trk B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管灸疗法可显著提高神经核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这可能对促进神经损伤后神经核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
肖雪宋军田丰玮黄靖云赵金发杨金蓉
关键词:面神经炎管灸面神经核BDNFTRK
大鼠神经损伤修复晚期神经核的基因表达谱
2016年
目的:筛选外周损伤修复晚期神经核区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建立大鼠神经断伤吻合模型,90 d后准确解剖定位获取健患两侧神经核组织的总RNA,再以其逆转录的c DNA为模板转录生成生物素标记的c RNA,纯化与片段化后形成探针并与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仪检测信号后用生物学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作初步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表明,患侧神经核区检出1 660个基因,健侧检出1 683个基因,与健侧相比筛选出差异基因300个,其中上调157个(差异倍数≥2),下调143个(差异倍数≤-2)。GO分析电子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功能涉及代谢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因子、信号传递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最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32个(P<0.05),包括白细胞跨膜转运、黏着斑激酶途径等。结论: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多基因、多信号通路参与外周损伤修复晚期神经核内的塑形活动。
陈沛宋俊李春丽张鄂罗凌惠肖红俊龚树生
关键词:面神经核基因芯片
神经损伤大鼠神经核团中NT-4 mRNA蛋白质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6年
目的分析神经损伤大鼠神经核团中神经营养素-4(NT-4)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0只Wistar大鼠,所有大鼠右侧制造神经骨管内挤压伤模型,左侧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处理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神经核团中NT-4mRNA表达细胞数情况,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灰度,NT-4蛋白表达样本进行γ计数。结果正常大鼠神经核团有较少NT-4表达。神经损伤大鼠神经核团中的NT-4mRNA含量及NT-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大鼠。神经损伤大鼠神经核团中的NT-4mRNA含量及NT-4蛋白表达均于受损初期迅速增高,至损伤后14d达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结论神经损伤可刺激大鼠神经核团NT-4mRNA含量及NT-4蛋白的表达,其变化趋势为先迅速上升后逐渐下降,提示NT-4mRNA含量及NT-4蛋白表达对神经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王斐尹浩军李英周红星
关键词:WISTAR大鼠神经营养素-4
细胞趋化蛋白-1在病毒性瘫小鼠脑干神经核团的动态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抑制作用
通过建立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导致小鼠瘫的动物模型,探讨单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
牟鸿李东梅张建基
关键词:致病机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糖皮质激素
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病毒性瘫小鼠脑干神经核团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单细胞趋化蛋白-1在病毒性瘫小鼠脑干神经核团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建立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导致小鼠...
牟鸿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锦玲
作品数:347被引量:1,129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耳蜗 豚鼠耳蜗 庆大霉素 听神经病 P物质
邱建华
作品数:479被引量:1,71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耳蜗 豚鼠耳蜗 鼓室成形术 心钠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刘顺利
作品数:151被引量:411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耳蜗 豚鼠耳蜗 庆大霉素 P物质 耳蜗核
卢连军
作品数:85被引量:328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面神经核 鼓室成形术 运动神经元 面神经切断
刘磊
作品数:51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研究主题:颏舌肌 家兔 面神经核 微量注射 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