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41篇“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章
- 阿利西尤单抗对合并高危因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阿利西尤单抗对合并高危因素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拟行PCI的合并高危因素STEMI患者126例,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基础治疗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完成60例)和观察组(63例,完成60例)。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PCI。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10mg/晚+依折麦布口服1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利西尤单抗皮下注射75mg/2周。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脂代谢{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清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颈动脉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心室重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ApoB、Lp(a)、hs-CRP、MMP-9、IL-6、Hcy、ET-1、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IVST、LV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HDL-C、NO、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15,P=0.03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2)。结论阿利西尤单抗用于合并高危因素的STEMI患者PCI后治疗,可显著降低LDL-C、TC、TG和Lp(a)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部分逆转颈动脉斑�
- 李叙沅郑献召李文博刘静付红晋辉王中明曾辉乔丹朱雅坤周庆庆孙亚超郑海军
-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依折麦布预后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90 mg,2次/d)或氯吡格雷(75 mg,1次/d)]。根据术后4周血尿酸是否升高分为升高组(血尿酸升高,33例)和对照组(血尿酸正常,16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HPR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急诊PCI术后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将服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根据血尿酸是否升高进行亚组分析,比较HPR的判断指标二磷酸腺苷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最大值(ADPmax)和花生四烯酸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最大值(AAmax)的差异。结果194例患者术后4周时血尿酸升高33例,发生率为17.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术前血肌酐水平、应用替格瑞洛及利尿剂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采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术后4周血尿酸升高及未升高者的ADPmax和AA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llip分级≥2级、术前血肌酐水平、应用替格瑞洛和利尿剂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4周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术后4周的血尿酸水平与HPR无关。
- 李韧陈清勇黄海芬
-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尿酸
- 替格瑞洛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炎症相关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3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109例与替格瑞洛组12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处理,包括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片等。抗血小板治疗:手术前后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治疗3个月,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及血流分级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相关指标,以及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治疗总有效率(95.9%,116/121)高于氯吡格雷组(83.5%,91/109)。治疗后替格瑞洛组血流分级情况优于氯吡格雷组。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甲壳质酶蛋白40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替格瑞洛组改善更明显。随访1年,替格瑞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5%,20/121)低于氯吡格雷组(37.6%,41/109)。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辅助治疗STEMI均有效,尤其是替格瑞洛在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及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减少不良事件方面有一定优势。
- 金旭李曾慧徐慧美范玲珑
-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流分级心功能
- 血尿酸/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白蛋白比值(UAR)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的相关性,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324例在入院24 h内接受PCI的NSTEMI患者的资料。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评分来描述血流情况,TIMI 0~2级为无复流/慢血流组(39例),TIMI 3级为正常血流(285例)组。对正常血流和无复流/慢血流患者基线特征、病变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TEMI患者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UAR对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UAR、尿素、SYNTAX评分为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UAR预测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明显高于高于尿素(AUC=0.676)和SYNTAX评分(AUC=0.860)。结论UAR是N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中可使用UAR来预测N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风险。
- 龚俊荣李亚飞戴贺朱福雨陈文婷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 不稳定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早期强化降脂治疗临床研究
- 2025年
- 分析强化降脂疗法在不稳定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心内科2021.5-2022.5期间收治的80例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患为实验对象,然后将其根据诊疗号的奇偶排序均分成2个小组,其中,奇数是观察组,偶数是对照组,全部是40例患者。关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全部选择口服阿托伐他汀;不过各组的服药剂量存在差异性,其中,观察组遵循“强化降脂疗法”来调整服药剂量,而对照组则遵循“常规降脂疗法”来调整服药剂量。在此期间,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表现。结果 用药后进行组内分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的TC、LDL-C和cRP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经t配对分析,P均<0.05。用药后进行组间分析,比较两组在用药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TC和LDL-C指标水平差异性,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t独立检验显示,P均<0.05;比较两组在用药后三个时间点的cRP指标水平,经t独立检验显示,只有用药1个月时的指标对比存在一定的统计价值,P<0.05;对比2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等问题的发生率,最后发现,观察组偏低一些,同时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得出P<0.05;对比2组病患在心血管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性,卡方检验结果得出P>0.05;对比2组在临床随访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率,经卡方检验,P>0.05。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早期强化降脂治疗能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杨新琼
- 关键词:强化降脂
- 生脉复律汤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生脉复律汤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并室性早搏(VPB)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当阳市中医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0月收治300例NSTEMI并VPB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生脉复律汤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脏功能指标[心率(HR)、24h内室性早搏次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血管内皮因子(VEGF)]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DD、LVESD水平以及24h内室性早搏次数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ngⅡ、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生脉复律汤辅助治疗NSTEMI并VPB气阴两虚证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心肌细胞修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提升心脏功能。
- 吴华黄惠莲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
- 血清SFRP5、KLK1联合检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组织激肽释放酶1(KLK1)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156例(STEMI组)和健康体检者156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项目检测结果,并检测血清SFRP5、KLK1水平。根据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分为复流组(132例,TIMI 3级)和无复流组(24例,TIMI 0~2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FRP5、KLK1判断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效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TEMI组PCI术前、术后血清SFRP5、KLK1水平均降低(P<0.05)。复流组血清SFRP5、KLK1水平高于无复流组(P<0.001),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PLT)计数和Gensini积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评分(GRACE)均低于无复流组(P<0.05)。血清SFRP5、KLK1与CK-MB、cTnI、PLT计数、Gensini积分、GRACE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SFRP5、KLK1水平降低是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0.514、0.601,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374~0.707、0.435~0.831,P<0.05]。血清SFRP5、KLK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885、0.949。结论PCI术后无复流的STEMI患者血清SFRP5、KLK1水平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陈定中杨雯冯燕菊梁先张小珍
- 关键词:心肌无复流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自主性感知的相关因素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自主性感知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12月接受PCI术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内采用中文简体版自主性感知量表评估自主性感知水平,并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记录相关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患者的自主性感知水平,分析可能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自主性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自主性感知平均评分(63.12±4.25)分。内在力量低下、消极应对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自主性感知评分均低于内在力量良好、积极应对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在力量低下、消极应对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自主性感知水平低的影响因素(P<0.05),得到方程:Y=66.013-3.245X_(1)-3.563X_(2)。结论 内在力量低下、消极应对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自主性感知水平低的影响因素。
- 张聪聪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06月-2022年0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CI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3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于医院进行PCI后未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3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将其输入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STE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发生组血管再通时间<6 h、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管再通时间<6 h、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是STE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可能与血管再通时间、心肌梗死部位、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重视上述风险因素的早期评估,以降低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 邓玉冉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再灌注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低钾血症
-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胆心综合征1例
- 2024年
- 胆心综合征是一种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2024年1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收治的1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胆心综合征病例,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及CT检查后确诊,在对胆道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后,胸痛症状显著缓解,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本文结合其诊疗过程,分析总结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 金宇赵成琛贾亮亮项美香
- 关键词:胆心综合征胆囊炎ST段抬高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