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0篇“ 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章
- 急性Q波性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及其对晚期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比较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梗死相关区域存活心肌的情况,并随访观察其对心肌梗死晚期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QMI组(79例)和NQMI组(42例)。详细记录和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于AMI后2周左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检查梗死相关区域存活心肌的情况,并且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功能和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情况。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MI前有心绞痛发作史者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在NQMI组明显多于QMI组(P<0.05),而梗死相关部位平均管腔残余狭窄以NQMI组明显小于QMI组(P<0.05)。NQMI组中86%的患者有存活心肌,明显高于QMI组(61%)(P<0.01)。术后6个月随访,2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室壁运动积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以NQMI组更明显。结论:与QMI相比,NQMI患者有较多的存活心肌;心肌梗死后晚期血运重建能更有利于改善NQMI患者远期左室功能。
- 马礼坤余华冯克福陈鸿武黄向阳韩晓萍叶琪郑丽梅汪道文
- 关键词: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血运重建术
- 非Q波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非Q波性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 97例急性心梗患者 ,定时监测其血压、血糖、心电图、心肌酶 ,观察临床表现 ,进行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非Q波心梗多见于老年人 ,发病至确诊时间长 ,有陈旧心梗、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症状不典型者居多 ,ST段持续压低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高。结论 非Q波性心梗患者症状及心电图多不典型 ,应动态观察心电图及酶学变化 ,以明确诊断 。
- 崔荣赵志琴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
-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稿)~2被引量:7
- 2001年
- 背景 1994年 ,美国卫生保健与研究机构提出了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和非Q波性心梗 (NQMI)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在过去的 5年中 ,不稳定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神速 ,然而现有的指南并没有囊括上述进展。方法及结果 心脏病学者在复习现有指南的基础上 ,一致认为有足够的证据对UA与NQMI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作如下修订 :①作为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心脏血浆标志物应包括肌钙蛋白I和T ;②抗血栓治疗应以低分子肝素 (LMWH)替代普通肝素(UH) ;③除阿司匹林外 ,抗凝治疗应包括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 ;④远期治疗中应包含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结论 在过去的 5年里 ,多中心临床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有关UA和NQMI诊断与治疗的经验 ,因此 ,在制定与实施新指南时应囊括这些进展。
- 王德胜刘军李建军江洪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性心肌梗死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非Q波性心肌梗死1例被引量:3
- 2000年
- 慕培华袁杰南军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
- 浅谈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 2009年
- 朱小军齐忠海
- 疏血通治疗非Q波性心肌梗死60例被引量:1
- 2003年
- 非Q波性心肌梗死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通常是由某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而引起 ,即斑块破裂处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使血流减少 ,但通常不完全阻断血流。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非Q波性心肌梗死病例 6 0例 ,给予疏血通注射液 6ml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点 ,每日 1次 ,2 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有显著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 才晓君梁伟
- 关键词:疏血通非Q波性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
- 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2022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Q波心肌梗死(NQ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收治的NQMI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持续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持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高于对照组的82.19%(χ^(2)=4.056,P=0.044)。治疗后,2组LVDED、LAD小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AD、LVDE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CK-MB、CK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4%,低于对照组的10.96%(χ^(2)=3.865,P=0.049)。结论LMWH联合替罗非班治疗NQM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 饶大勇周芹
- 关键词:非Q波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安全性
- 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因其心电图特点,极易误诊为冠心病、非Q波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既往主要通过超声诊断,但由于超声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漏诊或误诊。本组病例通过磁共振心脏电影研究HCM的形态学特点,分析心功能异常,评价MRI对HCM的诊断价值。
- 冯艳林彭琨李剑英沈伟许鹏义崔亚琼郭晓敏赵子凤韩巧云王秀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非Q波性心肌梗死超声诊断症状不典型心电图特点
- ACS患者血浆IL-1、IL-6及sVCAM-1、sICAM-1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沙华锋赖大海徐华
- 关键词:SVCAM-1SICAM-1IL-1非Q波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干预被引量:3
- 2007年
-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在心内科常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用法为每日两次腹壁皮下注射,疗程为7天左右。在对众多患者的应用中,发现患者对注射低分子肝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为此,对我院心内科2006年2~5月对60位注射低分子肝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造成患者心理压力的原因,实施有效的防护和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曾海燕
- 关键词:注射低分子肝素护理干预非Q波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腹壁皮下注射
相关作者
- 饶大勇

- 作品数:23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泗洪县分金亭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经桡动脉途径
- 温建新

-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梗塞 成形术 PTCA 冠状动脉 急诊PTCA
- 才晓君

- 作品数:23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C-反应蛋白 高血压 心脏X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 王德胜

- 作品数:5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Q波性心肌梗死 建议稿 诊断与治疗指南 心房颤动
- 韩巧云

- 作品数:15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磁共振波谱 肥厚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