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篇“ 静脉-静脉转流“的相关文章
肺移植围手术期ECMO动脉-静脉静脉-静脉转流应用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比观察肺移植围手术期体外膜肺氧合(ECMO)动脉-静脉静脉-静脉转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21例肺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CMO转流方式不同分为动脉-静脉转流147例(VA组)、静脉-静脉转流74例(VV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肺动脉压、心功能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立即撤除ECMO比例、ECMO转流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肾功能不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二次开胸止血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组术前平均肺动脉压显著高于VV组(P<0.05)。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组术后立即撤除ECMO比例显著高于VV组,ECMO转流时间显著低于VV组(P均<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组术后PGD、肾功能不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VV组(P均<0.05)。结论肺移植围手术期ECMO采取动脉-静脉转流静脉-静脉转流术后立即撤除更容易,转流时间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金宽哲胡春晓陈静瑜朱幸沨
关键词:肺移植体外膜肺氧合静脉-静脉转流
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装置的临床前评价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自制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VVB)装置的性能。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为8头巴马小型猪,在阻断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后,行肝门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根据应用的转流装置不同将动物分为两组,A组(n=5)使用自制静脉转流装置,B组(n=3)使用进口静脉转流装置。比较两组动物在血管阻断前、血管阻断时、VVB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和血管开放后30 min共6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动物的血液相容性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及内环境指标在各时点的变化情况。两组间非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种装置在转流期间,静脉引流均较充分,主要表现为巴马小型猪的肠管颜色红润、蠕动正常,尿量正常。两组间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损伤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内环境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A组和B组转流结束肝血管开放后30 min各项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为(71.0±7.7)mmHg(1 mmHg=0.133 kPa)和(74.0±8.7)mmHg,中心静脉压为(7.0±1.4)cmH_(2)O(1 cmH_(2)O=0.098 kPa)和(7.7±0.6)cmH_(2)O,心率为(131±10)次/min和(132±8)次/min;红细胞计数为(6.43±0.89)×10^(12)/L和(6.32±0.58)×10^(12)/L,血红蛋白为(108.4±5.9)g/L和(110.0±3.5)g/L,游离血红蛋白为(78.28±3.96)mg/L和(78.08±4.54)mg/L;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为(2.27±0.49)μg/L和(2.40±0.78)μg/L;肌酐为(68.30±9.77)μmol/L和(79.90±26.91)μmol/L,尿素氮为(3.94±1.39)mmol/L和(3.45±0.65)mmol/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为(4.02±0.53)μg/L和(3.86±0.23)μg/L;pH值为7.27±0.04和7.23±0.03,乳酸为(6.18±2.62)mmol/L和(4.30±0.50)mmol/L,Na^(+)为(136.3±3.0)mmol/L和(137.6±1.6)mmol/L,
范顺利史源张赛王昊孔德俊任家书周云辉李将宏王政禄郑虹
关键词:肝移植临床前试验
静脉-静脉转流的体外膜肺氧合模式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抢救多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合并急性重症肺水肿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20年
多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MTO)指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率均接近或达到100%,TIMI 0~1级,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常因抢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而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通过静脉-静脉转流的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模式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成功救治的MTO合并急性重症肺水肿患者的诊疗过程及治疗方案,以期为提高MTO合并急性重症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桑梓楠张凤伟高宗炜
关键词:冠状动脉闭塞肺水肿体外膜肺氧合静脉-静脉转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在肝移植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15年
自Shaw等首次成功应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VVB)完成肝移植以来,在最近几十年对经典式肝移植及背驮式肝移植是否常规应用VVB存在很大争议。事实上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麻醉监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少数患者在进行肝移植时需应用VVB技术。本文就此问题对近年相关文献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肝移植提供参考。
杨自轩彭贵主熊艳王忍叶啟发
关键词:背驮式肝移植
静脉-静脉转流肝移植术中酸碱及电解质的变化
2008年
目的:探讨非静脉-静脉转流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酸碱及电解质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分别在无肝前期(切皮后20min)、无肝期10、20、30、60min及新肝期10、20、30、60min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和血钠(Na+)、血钾(K+)、血钙(Ca2+)、血糖(BG)。结果:新肝期的10、20和30min时间点pH值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PCO2在无肝期的60min(P<0.05)及新肝期各时间点均增高(分别为P<0.001,P<0.001,P<0.001和P<0.05);HCO3-在无肝期的20min(P<0.001)、30min(P<0.01)、60min(P<0.01)及新肝期的10min(P<0.001)、20min(P<0.01)、30min(P<0.01)均增高。新肝期10minK+和Na+浓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1)。Ca2+浓度在围手术期无统计学差异。BG在无肝期10min(P<0.05)、20min(P<0.05)时间点和新肝期的10min(P<0.001)、20min(P<0.001)、30min(P<0.01)时间点均增高。结论:新肝期早期阶段易出现复合型酸碱失衡。
朱伟朱敏敏金文杰谈珊柏
关键词:肝移植酸碱电解质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全身热疗治疗晚期癌症21例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灌注全身热疗(VV-PISH)对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用TEMET1000型体外循环全身热疗灌注治疗系统,进行全身加温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及随访追踪,初步评估疗效。结果本疗法具有升温、降温平稳、控温简单、深部组织温度均匀的优点;具有明显止痛88.2%(15/17)作用,其杀伤抑制肿瘤有效率为57.1%(PR+SD),半年及1年病灶稳定率为63.2%(15/19)、46.7%(7/15),6个月、1年、1年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66.7%(10/15)、58.3%(7/12),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消灭肿瘤的效果;虽然对重要器官组织(心、肺、肝、肾、脑)及血液有一定的副损伤,但其损伤是轻微和可逆的。结论VV-PIS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翁准刘积良谭淑瑜覃天力田耕隋捷朱志兵
关键词: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晚期癌症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全麻状态组织温度
实验犬原位肝移植术中静脉-静脉转流时腹主动脉阻断的意义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实验犬原位肝移植的麻醉及管理 ,为临床开展人体肝移植做准备 ;观察无肝期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实验犬的血流动力学及实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 4只健康犬被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均肌肉注射氯胺酮、氯丙嗪 ,入睡后保留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 ,受体犬行前肢动脉穿刺以监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无肝期将受体犬分成 2组 :Ⅰ组仅行静脉- 静脉转流 ,Ⅱ组做静脉 - 静脉转流的同时阻断腹主动脉。结果 两组受体犬在诱导后、病肝切除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在无肝期、新肝期及术毕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肝期行静脉 - 静脉转流的同时阻断腹主动脉有助于实验犬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提高了动物实验的成功率。
温开兰陈江山范丹兰志勋
关键词:实验犬静脉-静脉转流血流动力学腹主动脉阻断原位肝移植术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肝移植(OLT)是一项复杂大手术,可影响机体多个系统导致炎性反应.目前已认识到过度的炎性反应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产生细胞损伤、炎细胞聚集和肝血窦收缩等多种效应.TNF-α和IL-...
李家新
关键词:肝移植IL-6TNF-A
文献传递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与1例原位肝移植术
2004年
曾祥刚陈恪刚宋涛付冰
关键词: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手术终末期肝病下腔静脉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猪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管理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 (VVB)用于原位猪肝移植手术中受体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的变化 ,探讨VVB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管理。方法  2 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猪采用静脉诱导插管后肌松控制呼吸。无肝期先采用离心泵行髂内与颈内静脉体外转流。阻断门静脉并插管后进行体外门、髂内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观察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等时点静脉引流、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变化。结果 VVB时间为(79 2± 1 3 5 )min ;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1 9 9± 4 3)min ;转流量 4 5 0~ 90 0ml/min ;转流中维持MAP 80~ 1 35mmHg ;CVP维持于 1 5 5~ 5 5cmH2 O。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呈轻度酸中毒状态 ,无肝期 ,新肝早期血电解质正常。无肝期静脉引流充分 ,肠管色红润 ;尿量足。
胡善鉴许学兵佘守章简晓敏
关键词: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管理血流动力学

相关作者

陈益忠
作品数:29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原位肝移植术 原位肝移植 静脉转流 肝移植 静脉-静脉转流
祝胜美
作品数:273被引量:988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麻醉处理 麻醉管理 异丙酚 原位肝移植
黄素琴
作品数:25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原位肝移植术 原位肝移植 麻醉 静脉转流 静脉-静脉转流
陈庆廉
作品数:126被引量:3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麻醉处理 原位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术 肝移植
黄文起
作品数:398被引量:3,82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肝移植 围术期 再灌注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