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篇“ 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PT)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诊治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对纳入患者进行VPT检测,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111)、VPT减退组(n=160)和VPT缺失组(n=142)。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矩阵图绘制,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HbA1c及相关指标与VPT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Cr、HbA1c是影响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T2DM病程、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ALT、AST、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BMI、空腹血糖、AST、ALT以及HbA1c与VPT呈正相关,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餐后2 h血糖、BUN和血Cr与VPT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HbA1c与VP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受BMI、空腹血糖、AST、ALT影响,且HbA1c与VPT存在相关性。
徐雨朱耀峰李萍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震动感觉阈值
2型DPN合并脑梗死与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相关性分析
2025年
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合并脑梗死患者与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测定(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岑溪市人民医院2023 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成DPN非脑梗死组122例与DPN合并脑梗死组122例,分析两组震动感觉阈值之间的变化。结果 (1)年龄、肾小球滤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无统计学差异(P>0.05)。(2)DPN非脑梗死组的VPT异常率为24.59%,DPN合并脑梗死组的VPT异常率为59.02%。DPN合并脑梗死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明显高于DPN非脑梗死组(P<0.01)。DPN合并脑梗死左下肢及右下肢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均高于DPN非脑梗死患者(P<0.01)。按年龄分层,老年人DPN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较非老年人DPN明显增高(P<0.01)。结论 合并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存在着正相关。
萧琼秀刘乙仪莫洁玲
关键词:合并脑梗死
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逆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PT显著降低,臂踝指数(ABI)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
程保智黄磊邓再莉戴泽亮孙国华黄艺李桂霞
关键词:四逆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震动感觉阈值臂踝指数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使用木丹颗粒、依帕司他治疗对总体疗效及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联合使用木丹颗粒、依帕司他治疗对总体疗效及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 VP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4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木丹颗粒组(以木丹颗粒治疗)、依帕司他组(以依帕司他治疗)及联合组(以木丹颗粒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每组40例。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PT指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木丹颗粒组与依帕司他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木丹颗粒组与依帕司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木丹颗粒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与依帕司他组与联合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左侧足底、右侧足底VPT指标水平均低于木丹颗粒组与依帕司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木丹颗粒组与依帕司他组各项VPT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四肢乏力、四肢麻木、四肢疼痛积分均低于木丹颗粒组与依帕司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木丹颗粒组与依帕司他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PN患者联合应用木丹颗粒和依帕司他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表现和VPT指标水平,且改善作用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
房丛丛钱鑫刘新芸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木丹颗粒依帕司他震动感觉阈值
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52例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LEAOD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腔内成形术+顾步汤,76例)和对照组(腔内成形术,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微循环指标和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做对比。[结果]两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肢体怕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均下降,襻顶血管直径均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能够有效降低LEAOD患者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改善患肢微循环。
蔡海珍王剑胡颖倩
关键词:腔内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循环
一种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用探头支架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用探头支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可伸缩支架,可伸缩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自锁万向节,自锁万向节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曲面板,曲面板设置于自锁万向节的顶...
朱慧娟张妲李峰肖黎朱迪王丹丹李慧娟曹红莲王颖金淑丽周广鑫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指导的康复运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病理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研究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指导的康复运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并发病理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DPN并发病理性疼痛患者(n=60),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指导的康复运动,两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疼痛缓解情况、肌电图传导速度、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SF-36)。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G、2 h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肌电图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TCSS低于对照组,SF-3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指导的康复运动应用于DPN并发病理性疼痛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缓解病理性疼痛,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病变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付丹丹杜娜刘爽
关键词:康复运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护理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测定与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测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PT水平进行分层,震动觉正常组200例、震动觉减退组100例、震动觉缺失组60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评价VPT与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3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尿酸(URI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UREA与VPT呈正相关性(P<0.05),BMI、TG与VPT呈负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PT测定值与年龄、病程、UREA、BMI、TG水平有关。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VPT值越大,病程越长,VPT值越大。
吴曼王凤雄高允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代谢指标
震动感觉阈值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8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VPT值;检测研究组VPT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比较研究组中不同临床表现T2DM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VPT值和SCV值。结果研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VP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VPT异常率高于S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症状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VPT值均高于无症状患者,SCV值均低于无症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T诊断老年T2DM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T2DM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马佳邓洁杨莉梁洁刘军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587例老年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VPT评估结果分为糖尿病组(n=221)、减退组(n=217)和缺失组(n=149)。记录受试者入院时的年龄、T2DM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血尿酸、血肌酐(SCr)、血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CysC。分析血清CysC及相关指标与VPT的相关性,探讨VPT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减退组年龄较大(P<0.01);缺失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HbA1c、SCr、CysC较高,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减退组比较,缺失组SCr、CysC较高,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年龄、病程、HbA1c、CysC、SCr和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T2DM病程、HbA1c、SCr以及CysC与VPT呈正相关(P<0.05),eGFR与VPT呈负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DM病程、HbA1c以及CysC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升高可能是T2DM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李文晓谌衍查兵兵丁和远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胱抑素C震动感觉阈值

相关作者

陈幼萍
作品数:46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惠安县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 患病率 糖尿病足
曾春平
作品数:51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舒毅
作品数:35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
刘天
作品数:49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2型糖尿病 茵陈五苓散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梁蕴谊
作品数:24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脂联素 血糖波动 患病率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