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篇“ 难选金矿石“的相关文章
金矿石矿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对某金矿石进行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金矿物粒度细且分散分布于载金矿物中。采用强化浮工艺回收该金矿石,浮时添加调整剂XPT511能有效提高金的浮指标,闭路浮试验获得了金品位22.91 g/t、回收率62.85%的金精矿。
牛芳银郭彩莲宁新霞王重阳翟旭东
关键词:难选金矿石赋存状态浮选
甘肃某金矿石矿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为提高甘肃某金矿石矿指标,根据矿石性质,对比了浮—尾矿氰化浸出工艺、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和生物氧化—氰化浸出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相比浮—尾矿氰化浸出工艺、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在较优条件下,生物氧化—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分别提高16.67百分点、5.14百分点,且生物氧化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生物氧化—氰化浸出工艺更有利于该金矿石的开发利用,金浸出率为85.46%。
石磊石磊王艳雷力王艳
关键词:难选金矿浮选生物氧化氰化
国外某含蛇纹石绿泥石微细粒金矿石矿试验被引量:5
2021年
国外某金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铜,银达到综合利用标准。脉石矿物中蛇纹石、绿泥石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精矿的金品位不高,尾矿含金1.8~2.0 g/t。为优化现有浮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基于矿石性质,采用浮—浸出工艺进行金矿提纯研究。结果表明:(1)试样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500g/t、1801+戊基黄药用量为40+70 g/t、松醇油用量10 g/t的条件下,采用2次粗、3次扫、1次精闭路浮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158.6 g/t、金回收率73.40%的金精矿,金精矿铜品位8.79%、铜回收率73.75%,银品位321.8 g/t、银回收率74.22%。(2)采用环保提金剂圣的对闭路浮尾矿进行浸出,当pH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000 g/t、圣的用量为3000 g/t、浸出时间为24 h时,金浸出率为80.00%。试验最终取得金综合回收率为94.68%的良好指标,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金矿资源的有效回收提供了借鉴。
朱国庆杜淑华夏亮吴磊余长军
关键词:泥化
碳酸盐型金矿石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碳酸盐型金矿石含碳较高,碳在生产流程中循环,造成现场生产指标较差。为了提供较好的流程改造方案,对复杂碳酸盐型金矿石开展了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根据矿石的特点,采用常规浮工艺流程、分段精流程、二段粗精矿返回一段球磨,一次精尾矿和一段粗尾矿给二段球磨流程、粗一段磨矿中矿再磨再流程四种试验方案和闭路试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现场生产场地实际情况,最终推荐采用二段粗精矿返回一段球磨,一次精尾矿和一段粗尾矿给二段球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金品位58.89g/t,金回收率为86.70%。
杨俊龙郭艳华郭海宁廖雪珍
关键词:中矿再磨
辽宁某含碳金矿石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以辽宁某含碳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化学组成分析对原矿工艺矿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金品位为2.45 g/t,并含有4.38%的碳,金主要赋存在硫化矿物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分别采用常规浮和先脱碳后浮金流程进行了浮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磨矿细度-0.071 mm占90%,CaO用量为800 g/t,CuSO4用量为400 g/t,混合捕收剂总用量为60 g/t(其中丁基黄药和25#黑药的比例为1∶5)的条件下,采用1粗2精3扫的浮流程,获得了金品位14.33 g/t和金回收率67.60%的浮精矿;相比于常规浮流程,预先脱碳浮指标较差。即矿石适宜采用常规浮流程处理。
李明阳陈泽胡义明高翔鹏魏德洲刘军
关键词:浮选药剂制度
金矿石矿试验被引量:3
2018年
金矿石金品位3.21 g/t,嵌布粒度较细,金主要赋存状态为单体金、裂隙金、包裹金,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褐铁矿、长石。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通过比较单一浮、重—浮、重—浮—磁3种工艺后,采用重—浮—磁流程进行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 72%的条件下,原矿经重—1粗2精2扫闭路浮—磁流程别,可获得产率6.71%、金品位40.57 g/t、回收率85.12%的混合金精矿,可供确定矿工艺流程参考。
陈松梅梁雪峰吴国富黄国罡李孟州张运动
关键词:金矿物磨矿细度重选浮选
某微细粒金矿石矿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某大型金矿矿石性质较复杂,脉石矿物种类繁多,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嵌布关系十分复杂,大部分金矿物被硫化物、溶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包裹,矿石磨至-71μm占80%时仅有约10%的金矿物实现单体解离。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分别进行了单一氰化浸出工艺、单一浮工艺、浮—氰化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浸出工艺处理矿石,在磨矿细度为-38μm占96%,浸出液固比为3∶1,石灰用量为3 000 g/t(p H=11.5),氰化物初始浓度为0.05%,浸出时间为6 h情况下,金浸出率仅达61.59%。矿石在磨矿细度为-71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1精1扫、中矿精扫后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33.57 g/t、金回收率为51.60%的金精矿,尾矿金品位仍高达1.67 g/t。以单一浮试验结果为基础,对浮金精矿进行焙烧—浸出,对浮尾矿进行直接浸出,金总回收率达79.32%,明显优于单一氰化浸出工艺或单一浮工艺的回收效果。
陈慧杰张莉蒋升国王星
关键词:浮选氰化浸出浸出率
贵州某含砷含碳金矿石矿试验被引量:4
2017年
贵州某金矿石金品位1.40 g/t,含砷1.75%、含碳2.26%,金主要以微细粒浸染状嵌布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和高岭石为主。为实现该金矿资源的回收利用,分别采用浮—重联合流程和全泥氰化浸出流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至-0.074 mm90%,在活化剂硫酸+硫酸铜用量1 500+300 g/t、组合捕收剂异戊基黄药+丁铵黑药用量120+60 g/t的条件下,原矿经2粗2精3扫—高品位中矿二次精—浮尾矿摇床重流程别,可获得产率6.90%、金品位15.74 g/t、回收率75.68%的综合金精矿,相比原矿全泥氰化浸出工艺仅13.82%的金浸出率,指标较优,实现了该金矿资源高效回收。
王恩祥卢琳
关键词:金矿石浮选重选氰化浸出
提高某金矿石金精矿品位的浮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金矿石含金1.97 g/t,矿物组分复杂,独立金矿物嵌布粒度细,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同一种矿物少部分是载金矿物而大部分为不含金矿物,导致金精矿不含金杂质矿物含量高,金精矿品位较低。为提高该金精矿品位,采用高效捕收剂MA与丁基铵黑药组合,金精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通过一次粗、两次精、两次扫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金精矿含金50.51 g/t、含银1 180.8 g/t,金回收率为93.96%、银回收率为90.13%。金精矿中金品位得到有效提高。
陈晓芳梁治安
关键词:难选金矿石嵌布粒度高效捕收剂
某含砷微细粒金矿石矿工艺试验被引量:2
2016年
为合理高效回收某含砷微细粒金矿石,在对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金工艺研究。试验采用浮—常温常压碱性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浮金品位为63.8 g/t、金回收率为92.08%的金精矿,处理后的精矿金氰化浸出率达到88.56%,冶总回收率达到81.55%,实现了金的有效浸出。
高杨张家琪胡志刚
关键词:金矿石微细粒氰化浸出

相关作者

马承愚
作品数:90被引量:38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
研究主题:活性炭 超临界水氧化 超临界水 氧化法处理 超临界水氧化法
彭英利
作品数:16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
研究主题:超临界水氧化 超临界水 氧化法处理 废水处理 超临界水氧化法
师伟红
作品数:83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矿冶研究院
研究主题:捕收剂 浮选 低品位 粗选 萤石矿
周涛
作品数:170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矿冶研究院
研究主题:捕收剂 烟灰 捕收能力 高效捕收剂 萤石矿
赵福刚
作品数:17被引量:20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添加剂产品 阴离子反浮选 菱铁矿 选别工艺 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