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1篇“ 隧道式小切口“的相关文章
- 联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探析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联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晨光医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与隧道组。为传统组39例患者联用传统的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为隧道组39例患者联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压的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传统组患者相比,隧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治疗后其视力的好转率和眼压的好转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
- 李琰惠
- 关键词: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隧道式眼压
- 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复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和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手术几乎是治疗白内障的惟一手段。但超声乳化技术在我国基层医院尚未普及,况且对Ⅳ级核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陆明陈化令李法明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隧道式复明手术
- 隧道式小切口治疗白内障2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隧道式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35例(247眼)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d视力>0.3共178眼(72.1%);术后1个月视力>0.3共225眼,视力≥0.5共182眼;治疗后脱残率91.1%,良好率73.7%;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达到与超声乳化手术相同的治疗结果,且具有切口小、无需缝线、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少、视力恢复快、成本低等特点。
- 樊培松陈晓凯常晓可周婧楠李莉
-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隧道式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 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八我院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时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0例A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和40例B组(超声乳化术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但恢复情况两者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在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和六角型细胞所占比例方面优于B组,P〉0.0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白内障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既安全又有效,治疗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李德全邬永娟罗毅赖勇飞
- 关键词: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 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手术临床体会
- 2011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3d,视力0.3以上169例占72%,术后1个月,视力0.3以上214例占91%,术中常见并发症有前囊膜撕裂32例占13.6%、后囊膜破裂26例占11%、虹膜脱出15例占6%、角膜损伤9例占3.8%等,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46例占19.5%、高眼压30例占12.7%、前房积血6例2.5%、人工晶体脱位2例占0.8%等。结论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手术切口小,不缝线,散光程度轻,术后视力恢复快。
- 樊培松陈晓凯常晓可周婧楠李莉
- 关键词:小切口隧道式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 表面麻醉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后效果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防盲批量手术中的术后效果。方法通过对851例表面麻醉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三个月以上的病例随机选样200例,作随访对象,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1±9)min,平均年龄62岁,绝大多数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0.3的占64%,无1例重大复发症。结论采用表面麻醉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完全可以适用于防盲批量手术及基层医院推广。
- 郑志强
- 关键词:小切口表面麻醉人工晶体
- 隧道式小切口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即小切口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38例42眼,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2.5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视力≥0.5者26眼,占61.9%;0.2-0.4者9眼,占21.4%,视力<0.2者7眼,占16.7%。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38眼,占90.5%,4眼术后眼压在21-24.38mmHg,用噻吗洛尔眼水滴眼,眼压可控制正常。功能性滤过泡占80.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王贤霞陈裕庆
- 关键词:隧道切口囊外摘除小梁切除术
- 隧道式小切口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26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应用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6例27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0.5者15眼(55.6%),0.2~0.5者10眼(37.0%),2眼为眼前指数(7.4%),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的提高,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眼压为(14.4±2.2)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平均眼压(23.2±4.3)mm Hg明显下降.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刘贤升廖文江
-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隧道式小切口
- 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
- 2009年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应用,使白内障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在基层医院由于本身受条件限制,以及患者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普及和推广超声乳化手术.为了降低白内障手术中大切口所带来的并发症。
- 李锐孟婕宋银花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隧道式小切口
- 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6例20眼,年龄大于40岁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并随访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垂直向、水平向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值、散光性质。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增加或不变18眼,下降2眼。视力下降均为晶状体混浊进展造成;垂直向角膜曲率术后7d;1,2,3mo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44、0.66、0.74、0.59,P值均>0.05);水平向角膜曲率术后7d;1,2,3mo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57、0.64、0.88、0.92,P值均>0.05);角膜散光值术后7d;1,2,3mo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17、0.89、0.96、0.36,P值均>0.05);循规散光和逆规散光的比值在术前、术后7d;1,2,3mo为10∶10、10∶10、8∶10、8∶12、7∶12。结论: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没有影响,没有造成术后散光。
- 吴晓红尹忠贵王巍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角膜屈光力隧道切口小切口
相关作者
- 王丛香

- 作品数:27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干眼 角膜 白内障手术 疗效观察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 刘新平

- 作品数:28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白内障手术 单眼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隧道式小切口
- 王启常

- 作品数:73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诱导 早期糖尿病大鼠 外源性
- 苗微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县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隧道式小切口 并发症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疗效观察
- 尹忠贵

- 作品数:69被引量:41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近视 屈光 近视眼 儿童 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