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8篇“ 隔姜灸“的相关文章
- 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
- 2025年
-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式,选取芜湖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且愿意接受临床试验研究的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implified McGill Pain Scale,SF-MP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血清疼痛因子、神经电生理指标、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目前患者的疼痛强度(pati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RI、PP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L-6、5-H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4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
- 潘猛孙连珠姚宏伟
-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隔姜灸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
- 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 分析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接受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T短于对照组,INR、PI及RI低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疼痛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平衡,值得临床应用。
- 娄景娥
- 关键词:隔姜灸寒凝血瘀型痛经
- 暖宫调经汤口服联合八髎穴隔姜灸治疗阳虚宫寒型卵巢早衰患者65例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暖宫调经汤口服及八髎穴隔姜灸治疗阳虚宫寒型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阳虚宫寒型卵巢早衰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暖宫调经汤口服,每日1剂,同时进行八髎穴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指标[包括卵巢体积、卵泡数量、卵巢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性激素六项[孕酮(P)、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催乳素(PRL)和睾酮(T)]、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性欲减退、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小腹胀痛、舌淡、脉沉涩评分)。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卵巢体积、卵泡数量、PSV、子宫内膜厚度及P、E_(2)、AMH水平均明显升高,FSH、LH、PRL、T水平及腰骶酸痛、性欲减退、腰骶酸痛、性欲减退、面色晦暗、脉沉涩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卵巢体积、卵泡数量、PSV、子宫内膜厚度及P、E_(2)、AM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SH、LH、PRL、T水平及各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92%(63/65),对照组为81.54%(53/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5%(17/65),对照组为32.31%(21/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暖宫调经汤口服及八髎穴隔姜灸治疗阳虚宫寒型卵巢早衰可显著改善卵巢功能及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孟昱琼高强翟婷婷杨志虹
- 关键词:卵巢早衰隔姜灸八髎穴
- 颈夹脊穴深刺联合颈百劳穴隔姜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深刺联合颈百劳穴隔姜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颈百劳穴隔姜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深刺联合颈百劳穴隔姜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的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2周及随访1个月,两组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深刺联合颈百劳穴隔姜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颈部功能及活动度,增加颈部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 王怀泽苏毅熊应宗马幸福朱俊琛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夹脊深刺隔姜灸
- 隔姜灸与腕踝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应用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生活质量[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13.12±2.23)mL/s、最大排尿量(241.37±52.13)mL、膀胱最大容量(433.82±48.63)mL,高于对照组的(10.65±2.17)mL/s、(184.26±50.44)mL、(405.12±50.04)mL,充盈期膀胱压、平均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评分、U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应用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可有效促进排尿,减轻尿潴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膀胱功能有关,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焦琪
- 关键词:脊髓损伤隔姜灸腕踝针尿动力学膀胱功能
- 隔姜灸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恶心和呕吐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究隔姜灸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恶心和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HSCT治疗的6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止呕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并运用呕吐生活功能指数(FLIE)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LI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可降低HSCT患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减轻其发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罗梦萍
- 关键词:隔姜灸造血干细胞移植恶心
- 隔姜灸联合平衡针在更年期女性失眠症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隔姜灸联合平衡针在更年期女性失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赣南医科大学附属兴国医院的74例更年期失眠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两组均常规治疗,包括心理调节、情绪疏导、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平衡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姜灸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及生活质量简表(WHOQOL-100)评分,检测两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SQI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失眠症女性患者应用隔姜灸联合平衡针治疗,能够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觉醒程度,并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石敏丽张焱周萍刘玉娟唐丽军谢娟娟肖艳
- 关键词:隔姜灸平衡针更年期失眠症睡眠质量
- 中医隔姜灸护理技术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健侧歪斜为特征的面肌瘫痪,发病与脑干面神经核及周围神经损害等有关。该病具有治疗时间长、后遗症风险较高等特征,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损害,急性期需加强医疗干预[1]。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神经功能以及预防面肌痉挛、抽搐等后遗症是综合治疗该病的主要目标,而恢复期予以针灸、理疗、自我表情动作训练等措施,有利于面肌功能的恢复[2-3]。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机主要为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脉、经脉失养,采用具有祛邪扶正、疏通经络等作用的技术,对患者症状的解除以及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隔物灸是艾灸的一种,在艾条与皮肤之间放置姜片、药饼等作为衬隔,可避免皮肤灼伤风险,兼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功效,可缓解病症与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本文将其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苗文陈双慧崔言军王学明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隔姜灸面神经功能
- 隔姜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腹直肌分离是产妇两侧腹直肌之间的腹白线因受到压力而不能相连,导致腹直肌与腹白线间距增宽超过2 cm的一种损伤[1]。此病好发于妊娠晚期,随着宫内胎儿体积不断增大,孕妇腹壁皮肤及肌肉发生延伸扩张,继而出现产后腹直肌分离,这也是诱发产后肥胖的主要原因[2-3]。腹直肌分离是大多数产后女性困扰的问题,可使患者脊柱核心稳定性降低,肌肉失衡,给女性体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影响美观,也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失禁或腰背疼痛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 林颖赵丽丽项文君施秋月刘明升
- 关键词:隔姜灸低频电刺激腹围
- 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究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PD)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寒凝证类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布洛芬阳性药组(Y组)和隔姜灸组(J组),各10只。通过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以及局部冷冻法建立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模型。观测原发性痛经大鼠体质量、肛温检测、扭体次数及评分和子宫指数变化;HE染色检测子宫、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环加氧酶2(COX-2)、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各组体质量、肛温、扭体评分、子宫指数、血清中COX-2、PGF2α浓度显著下降(P<0.01),IL-1β浓度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IL-6、PGE2浓度显著升高(P<0.01),β-EP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隔姜灸关元穴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抑制炎症因子、提高子宫组织PGE2、降低PGF2α可能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 邓凯月邓永志赵丹汪音帆李卓迅
- 关键词:隔姜灸关元穴
相关作者
- 于冬冬

- 作品数:106被引量:39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灸 CTX 荷瘤小鼠 顺铂 隔姜灸
- 时宗泽

- 作品数:32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隔姜灸 土三七 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施护 护理
- 尚坤

- 作品数:126被引量:83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推拿 免疫 推拿疗法 皮部 冰片
- 张欣

- 作品数:227被引量:1,234H指数:16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推拿 失眠 免疫 推拿法 背部
- 刘慧荣

- 作品数:338被引量:2,124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 研究主题:艾灸 针灸 溃疡性结肠炎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