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篇“ 随物赋形“的相关文章
- 苏轼“随物赋形”命题的功能发展
- 2024年
- 苏轼散文中“随物赋形”一词最初指水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形态的特点,之后发挥出“随物赋形”在为人与为文两方面的理论功能。随物赋形思想既整合了道、佛两家相关的思想,也是对陶渊明人生态度、谢赫相关画论的发展及个人生活经历的理论互动。这一命题在苏轼的书写过程中逐渐增强概括与统摄功能,伴随着这一命题的经典化,其在文学理论领域兼具概括阐释功能与创作实践指导功能的意义不断凸显,一方面持续启迪相关概念、命题的提出和文本的创作,另一方面也以一种风格形态成为理论和创作的评价标准。
- 陶承昊王永
- 关键词:随物赋形功能论
- 体用·境界·工夫:苏轼“随物赋形”说新诠
- 2024年
- 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文本语境中多次阐释了“随物赋形”说。此说的讨论对象经历了由自然之道到处世之道再到文章之道的变化,隐含了“体一而周万物”“通二为一”的体用论,展现了“终始惟一,时乃日新”的道德境界、“人固与天地相似”的天地境界、“空故纳万境”的审美境界,彰显了“精义入神”“无心必一”的工夫论。苏轼将逻辑思辨一变而为生命体验,将道学理念寓于诗文创作,使得“随物赋形”说既包含复杂深刻的思想阐发,又包含活泼灵动的实践感悟,反映出哲学理论对文艺观念与实践的影响,以及文艺观念与实践对哲学理论的超越。
- 刘驰
- 关键词:随物赋形境界工夫
- 不拘一格 随物赋形--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文本例谈
- 2024年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一个单元往往包含多种文体的文章。这种编写体例更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和育人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章的“文体”特点,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文章选取几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的文本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帮助师生认识文本的文体特点,明白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能够鉴赏到文体互渗之美。
- 裴玉
-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体互渗文体特点
- 随物赋形,即物言情——就《雪中寄李知海判官》谈咏物寄情诗的理解
- 2023年
- 大家熟悉的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即在物象中寄托作者的人格追求。但还有一类咏物寄情诗,创作目的是与他人交流情感,所咏虽为现实之物,但更多是借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形容两人的交情,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22届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讨论的就是一首咏物寄情诗。
- 陆平
- 关键词:咏物随物赋形人格追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言情
- 随物赋形 归本固元 数理结合——2023年高考湖南卷第15题评析
- 2023年
- 运用高中物理知识和大学物理知识分别对一道题目进行解答,基于自组织表征理论对比分析两种解法,发现使用高中常规解法集中体现图像表征的优越性,聚焦回归物理表征的基础性,突出呈现数学表征的非线性,贯彻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理念;据此提出“随物赋形,加强习题教学可视化”“归本固元,重视学生物理知识框架搭建”“数理结合,关注高中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建议。
- 李坤庞远舒胡志伟
- 关键词:高考物理
- 随物赋形:三苏以水喻文与“自然”诗学观的建构被引量:2
- 2022年
- 北宋三苏父子以水喻文,推崇“自然”诗境,形成父子相承、兄弟相应的文学观念,并且践履于他们的文学创作及批评中。三苏以水喻文的“自然”诗学观的建构,与蜀学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质密切相关,《东坡易传》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为三苏“水喻”奠定了哲学底蕴。三苏不仅描绘自然之水,也以水的随物赋形品评文学的自然境界。三苏以水喻文,形成“自然”诗学的家学传承,同时,也彰显了鲜明优秀的文学个性。
- 张文利
- 关键词:随物赋形《东坡易传》
- 随物赋形——我的艺术创作谈
- 2021年
- 一进入21世纪后,大量商业地产的兴起使得周围的景观产生根本性变化。笔者携着相机参与这些图景的变换之中,边行走、边记录、边思考。十多年来,亲眼见证了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了田园的耕种,乡村的宁静、炊烟的缭绕被城市的喧闹繁华所掩盖;农人耕作的景象还来不及落幕,大地已被各种重型机械的轰鸣笼罩……乡村变成了市镇,市镇发展为城区。农人会聚到市场变身为合目的性的商业合作伙伴.
- 郎水龙
- 关键词:艺术创作商业合作伙伴重型机械随物赋形农人
- “应物象形”与“随物赋形”--论南朝至宋代画论的心性论转向
- 2021年
- 自南齐谢赫提出“应物象形”论到北宋苏轼提出“随物赋形”论,说明南朝至宋代绘画艺术起源论由物本转向心本,艺术创作原则由写实转向写意,揭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逐步重视主体创作者心性的内在发展理路。在此基础上,审美理想由“气韵生动”追求物象传神转向“萧散简远”追求自由书写,体现了“物感说”到“师心说”文艺美学思想的流变,表现出自然美转向艺术美的美学追求。探究其哲学根基可知,由于佛学思想的介入,天人合一、物我相感、重视自然客体的绘画艺术发生学逐步转向重视创作主体内心所思的心性起源论。
- 王玉林
- 关键词:物象心性禅宗思想
- 随物赋形的情感诉说——论黄晓萍散文
- 2020年
- 云南著名作家黄晓萍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擅长多种体裁的写作并均有创获。长篇小说《绝代》以武定彝族女土司那安和清的一生经历为主线,重现了幽微的女性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景观,并改编成电影在央视频道播出。
- 杨荣昌
- 关键词:随物赋形文学创作多面手土司
- 随物赋形,打造灵动如水的数学课堂
- 2020年
- 水,姿态万千,灵动善变,又广收博取,兼容并包,故有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力量。将此借鉴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类别、学生的不同特质、自身的个性特长,找到教材、学生和教师的最佳契合点,随物赋形,努力打造灵动如水的数学课堂。一、顺势而为,触摸本质,把握特点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连听了好几节与"三角形的认识"有关的研讨课。在此过程中,不断揣度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比较着不同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研究着学生的认知困惑和矛盾冲突,也思考着概念的缘起、生发和归宿。
- 夏映雪
- 关键词:研讨课兼容并包数学课堂顺势而为如水
相关作者
- 陈振波

- 作品数:1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抑扬顿挫 本质主义 新诗年鉴 随物赋形 第三代诗歌
- 马宝记

- 作品数:26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
- 研究主题:《史记》 《三国志》 关羽形象 关羽 意象论
- 葛明

- 作品数:64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设计方法 博览会 生态建筑学 建筑 园林
- 许兆真

- 作品数:27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散文 散文创作 贾平凹散文 以意为主 散文语言
- 王晓英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意蕴 学说 境界 内省 随物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