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7篇“ 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相关文章
-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家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24年
- 为了建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家兔模型。将摘除脾脏后的1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为模型组,接种2 mL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B组为阴性对照组,接种2 mL猪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液分离物;C组为空白对照组,接种2 mL生理盐水。接种后通过测量体温、体质量、PCR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检验来鉴定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组家兔与B组、C组相比,体温、体质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A组家兔出现了消瘦、被毛杂乱、结膜黄染等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A组家兔红细胞总数、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均减少,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减少,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家兔贫血。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A组家兔尿素、白球比、尿酐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球蛋白、肌酐、血糖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提示家兔免疫力下降,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A组家兔肝脏充血、水肿、肺脏局部有炎性细胞、心肌细胞出血。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家兔模型。
- 于天韩金成梁喜植王洋李明宣闫宗斌李文学薛书江
-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家兔血常规病理组织切片模型建立
- 附红细胞体感染诱发补体异常活化导致溶血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P)病是人兽共患性血液传染病,可以引发溶血、出血、血栓形成、流产等,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不清,本研究应用源于猪的EP感染研究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EP感染养殖生猪27头和13例汉族饲养人员,对照组为无EP感染的同种猪26头和健康汉族人末梢血20份。ELISA和流式细胞检测猪和人感染EP后血清补体C3及其降解产物、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补体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及细胞因子在猪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结果EP感染后猪和人血清C3降解产物C3a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猪红细胞CD55和CD59阴性比例显著增加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膜和猪血管内皮沉积大量C5b-9,同时血管内膜中细胞因子产生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感染诱发补体异常活化导致红细胞及血管内皮损伤,引发溶血、出血、血栓形成等。
- 云霏雨巴雅力格段荣云升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补体激活致病机制
- 基于蛋白芯片技术对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被引量:3
- 2023年
- 为了筛选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血清的差异蛋白,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制。本试验利用分离纯化后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昆明种小鼠,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经PCR鉴定感染成功后,采集感染小鼠和未感染小鼠血清进行蛋白芯片检测,获取差异蛋白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功能聚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筛选出的细胞因子进行ELISA定量检测验证。结果显示,蛋白芯片检测共筛选出5个差异蛋白,分别是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olactin和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5种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互作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MAPK信号通路。ELIS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的5个差异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与蛋白芯片试验结果一致。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可引起小鼠血清中的IL-1α、IL-2、VEGF、Prolactin和Neurpilin-1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 梁喜植于天王洋相思宇闫宗斌李文学李海峰薛书江
-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蛋白芯片差异蛋白细胞因子
-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被引量:1
- 2020年
-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以后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不良,可以使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还能导致母猪生殖系统的损伤,使孕育后代的效率降低。由于附红细胞体感染使动物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尤其最近几年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受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影响日益严重。但是截至目前,该病没有标准的疾病诊断方法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建立一种适合于临床快速诊断该病的检测方法,减少该病对人畜的健康危害,保障人畜的安全,对该病的控制及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 张壮龙田红卫李克鑫张然王诚李倩李克钦牛绪东张元瑞刘建柱
- 关键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附红细胞体感染畜牧养殖业猪红细胞肠道疾病
- 肿瘤患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人附红细胞体在肿瘤患者中的流行情况并初步分析感染因素。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7月从就诊人群中随机抽样,获得肿瘤组106人和健康体检组114人,采集EDTA-K2抗凝全血,采用瑞氏染色法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染色,以二者皆为阳性确定为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并收集年龄、性别、血细胞计数、干预治疗情况等信息,运用χ^2检验对阳性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33.02%和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5,P<0.001);肿瘤患者组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不同系统肿瘤、是否经过干预治疗、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因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白细胞计数增加组中感染率出现了增高的趋势(χ^2=2.885,P=0.089),健康体检组中儿童与成人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2,P>0.05)。结论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附红细胞体感染,但肿瘤患者比健康体检者更易感染人附红细胞体;肿瘤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能存在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情况;肿瘤患者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与是否经过干预治疗、肿瘤系统类别、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健康体检者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与年龄无关。
- 周莲莲李芳李绵绵陈小剑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肿瘤患者流行病学
- 2017年关岭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解贵州省关岭县养殖的关岭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在关岭县12个乡镇的规模化养牛场按7%的存栏比例采集关岭牛血液样品,提取血液中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进行附红细胞体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有6个乡镇规模化养牛场的关岭牛感染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最高的养牛场为30%,最低为6.66%,总体平均感染率为5.73%。结果表明:贵州关岭牛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应加强该病的防治与净化。
- 刘苹图雅徐雨杨和俊陈永翠黄向岚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PCR检测
- 牛附红细胞体感染诊治
- 2017年
- 通过对绿春县半坡乡5个自然村饲养发病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等结果,确诊为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确诊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该病的确认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 罗伟新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
- 浙江省东部地区人畜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东部地区人畜(禽)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宁波、绍兴、舟山和台州4个地区1216人和582只家畜,采用血涂片镜检方法检测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浙江东部地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3.20%,轻度感染者占总感染例数的53.80%,中度感染者占35.90%,重度感染者占1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动物密切接触史(OR=338.67,95%CI:74.25~1 544.76)、有基础性疾病(OR=37.07,95%CI:5.49~250.31)是人群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危险因素。羊的附红体感染率为4.70%(5/106),猪的感染率为3.30%(5/150),鸡的感染率为2.90%(4/136),犬和牛的感染率均为0.00%(0/124、0/66)。结论浙江东部地区存在人畜附红细胞体感染,有动物密切接触史或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率相对较高,但以轻度感染为主。
- 沈志红李伶俐冯群灿陈俊杰康程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感染率
- 人附红细胞体感染SD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其溶血机制的研究
- 目的:探求构建人附红细胞体SD大鼠感染模型的方法,并探讨人附红细胞体病溶血发生的机制。 方法:模型组大鼠每只连续三天、腹腔注射100μ L人附红细胞体分离纯化液,对照组连续三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经显微镜镜检鉴定模型...
- 刘寰宇
- 关键词:红细胞体病溶血机制蛋白表达细胞病理学
- 血液病患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调查血液病患者中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血液病患者223例,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附红细胞体,同时依照疾病类型和特点,对血液病患者进一步分组,分析其感染率与血液病的关系。结果体检组和血液病组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附红细胞体阳性率分别为12.00%和28.25%,2个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血液病组感染率高于体检组;性别间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65岁年龄段感染附红细胞体比例最高,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附红细胞体感染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组中淋巴瘤患者感染率最高;淋巴瘤患者和其他血液疾病患者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系白血病患者检测附红细胞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红细胞体感染年龄以45~65岁为主,男女性别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院内感染的情况可能性小。血液病患者尤其是淋巴瘤患者易感染附红细胞体,不同类型的血液病感染情况不同,需在治疗时予以关注。
- 路凌怡翟元琦王剑飚
- 关键词:吖啶橙染色血液病
相关作者
- 李敬双

- 作品数:115被引量:224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 研究主题:诊治 肉仔鸡 疗效试验 盐酸克林霉素 病理变化
- 尚德秋

- 作品数:81被引量:1,02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 布氏菌病 布氏菌
- 于洋

- 作品数:67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 研究主题:诊治 疗效试验 肉仔鸡 病理变化 盐酸克林霉素
- 巴彩凤

- 作品数:137被引量:4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 研究主题: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 小鼠 比格犬 体重
- 杨蕾芳

- 作品数:7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 研究主题:附红细胞体 IL-17 附红细胞体感染 TH17细胞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