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篇“ 附件病变“的相关文章
- 基于卵巢附件病变MR评分报告系统O-RADS的不同观察者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卵巢附件病变MR评分报告系统O-RADS的诊断准确性并检验观察者间评分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至2023年5月因卵巢附件病变于本院就诊并进行盆腔MRI检查的病例。两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师观察者(R1有9年工作经验、R2有6年工作经验)分别独立对纳入研究对象的MR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进行O-RADS MRI评分。其中一名放射科医师间隔3个月后对这同一批患者再次进行评分。将获得的评分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组间的一致性及观察者前后两次评分的组内一致性。另有两名20多年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高级医师对上述研究对象的MR影像资料进行评估,如有不一致进行协商、讨论,达成一致,得到卵巢附件病变的O-RADS评分,作为O-RADS MRI评分的参考值,评分分为1~5分。结果观察者R1、R2组间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54;观察者R1间隔三个月前后两次评分的组内一致性Kappa值为0.941,P值<0.001。两名观察者以及观察者R1间隔三个月后再次评价(R11),每一O-RADS MRI分类的敏感性(90%~100%),阳性预测值(89%~100%)比较好,特异度(78%~100%),阴性预测值(74%~100%)是变化的。观察者R1、R2、R11诊断准确性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1、0.960、0.953,P值<0.001,以O-RADS评分≥4分作为恶性病变临界值。观察者R1、R2及R11诊断ROC曲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不同观察者对卵巢附件病变MR评分报告系统的一致性较好,诊断准确性比较高。同一观察者对卵巢病变MR评分报告系统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卵巢附件病变的MR评分报告系统O-RADS MRI可以作为一个很好诊断工具推广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
- 李涛张珊黄增发杜昕雨唐瑞遥王万鹏王曦谢伟张树桐王翔
- 关键词:DCE
- MRI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对卵巢附件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初步应用探讨
- 第一部分MRI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对卵巢附件病变评分一致性和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评价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评分在观察者间一致性及其对卵巢-附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
- 钱许钧
-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巢肿瘤列线图
- O-RADS分类在附件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评估美国放射学会(ACR)发表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类对附件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附件病变患者80例(82个病变),均行阴道和/或经腹超声检查。通过O-RADS分类对病变进行风险分类,并绘制ROC曲线,评价O-RADS分类对附件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性。结果:82个病变中,病理为良性47个,恶性35个。O-RADS分类ROC曲线的AUC为0.923(95%CI 0.866~0.981),O-RADS 3类为最佳临界点。O-RADS分类诊断附件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66.7%。结论:O-RADS分类对附件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有效性良好。
- 陈丽华董磊王世龙焦祥龙
-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检查
-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疾病谱分析
- 2022年
- 目的对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的疾病谱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有病理存档记录的所有睾丸和附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症状、病变组织大体表现、病理诊断结果等。结果共纳入睾丸和附件病变患者317例,平均年龄(38.72±19.74)岁,临床症状以阴囊区肿大、疼痛为主(88.01%,279/317),肿瘤性疾病85例(26.81%,85/317)、非肿瘤性疾病232例(73.19%,232/317)。病变组织大体表现:肿瘤性疾病的病灶直径2~17 cm,呈结节或分叶状,切面为实性或囊实性,部分区域可见出血或坏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灶直径0.6~8 cm,多呈囊性,囊壁较光滑,部分呈实性结节状。85例肿瘤性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38.09±14.52)岁,恶性肿瘤占比96.47%,肿瘤类型依次为生殖细胞肿瘤(88.24%,75/85)、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71%,4/85)、间叶肿瘤(4.71%,4/85)、间质细胞瘤(1.18%,1/85)、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18%,1/85),其中生殖细胞肿瘤中,主要为精原细胞瘤(66.67%,50/75),其次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4.67%,11/75)、胚胎性癌(12.00%,9/75)。4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32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38.94±21.36)岁,以鞘膜积液最为常见(56.03%,130/232),其次为炎症性疾病(31.03%,72/232)、睾丸发育异常(8.62%,20/232),睾丸扭转/梗死(3.88%,9/232)和睾丸附件囊肿(0.43%,1/232)较少见。睾丸与附睾结核(77.78%,56/72)是炎症性疾病的最主要类型。结论本研究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疾病谱:多见于中年人群,疾病谱复杂多样,以非肿瘤性疾病为主;鞘膜积液和结核病是最多见的非肿瘤性睾丸和附件疾病;肿瘤性疾病约占睾丸和附件病变的1/4,其中以生殖细胞肿瘤为最常见类型。
- 罗含欢王倩达珍多布啦次仁曲珍霍真
- 关键词:藏族人群生殖细胞肿瘤鞘膜积液
- 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临床、影像观察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一般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超声、CT/MRI表现,探讨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盆腔双侧附件均有病变的患者,根据病变成分分为3组,观察各组的年龄分布、临床首发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双侧病理一致性、并发盆腔炎症情况,以及超声与CT/MRI诊断的差异性。结果:良性病变占76.8%(182/237),其中80.2%(146/182)以囊性成分为主(P<0.001)。在双侧附件病变的一致性上,良性病变中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双侧发生的概率最高,恶性病变以囊腺癌双侧发生的概率最高(均P<0.001)。CT/MRI对双侧附件病变的成分分析及最终诊断正确率均较超声检查高(P<0.05,P<0.01),且对实性病变的诊断优势更明显(P<0.001)。结论:CT/MRI对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尤其对实性成分偏多病变较超声具有更明显的诊断优势。
- 袁翠平王露朱正球钟元崔延安
- 关键词:子宫附件疾病超声检查
- IVIM-DWI在女性附件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_(slow)、ADC_(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_(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_(standard)、ADC_(slow)、ADC_(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_(standard)、ADC_(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_(standard)、ADC_(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_(standard)及ADC_(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_(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 杨盼盼弓静王莉陈士跃陆建平
- 关键词:附件病变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女性附件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常规MRI序列及单指数模型DWI在女性附件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对附件肿块常规MRI序列形态学分析、DWI信号定性及ADC值定量分析,探讨MRI常规序列及DWI序列对...
- 杨盼盼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 子宫附件病变的MSCT表现
- 2018年
- 目的 :探讨MSCT在子宫附件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子宫附件疾病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病变位置、大小及形状等影像特征。结果:45例中,卵巢囊腺瘤13例,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其中浆液性囊腺瘤7例,单囊囊性肿块5例,多房分隔囊性肿块2例,1例合并蒂扭转,1例合并囊内出血;6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单囊,5例为多房分隔囊性肿块。8例畸胎瘤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内存在脂肪密度、毛发、牙齿、钙化灶及附壁结节,1例合并蒂扭转。卵巢囊肿28例,其中单纯性囊肿20例,表现为卵巢区圆形或卵圆形单囊囊性肿块,1例合并蒂扭转;巧克力囊肿6例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肿块或单囊囊性肿块,囊壁呈轻中度强化或不强化;2例黄体囊肿表现为分隔囊性肿块,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1例合并出血。5例慢性炎症,表现为多房分隔囊状影,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或不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子宫附件病变的内部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但仍有部分不典型患者需根据临床病理确诊。
- 方卫华
- 关键词:子宫附件疾病
- 子宫附件病变影像学表现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女性子宫附件的囊性及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搜集53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附件占位性病例,回顾性分析CT/MR影像学表现。结果53例病例中良性病例42例,交界性囊腺瘤病例2例,恶性病例9例。其中良性病例中卵巢黄体滤泡囊肿19例,畸胎瘤9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2例,恶性病例原发卵巢癌8例,卵巢转移癌1例。结论女性子宫附件囊性及囊实性占位性病变CT/MR表现具有多样性,但不难发现其特点,MR表现特征性明显。
- 马雪鹏窦霞武方明任平李文军刘旭东徐泽佳
- 关键词:子宫附件磁共振成像
- 腹腔镜治疗妇科附件病变的效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附件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治疗妇科附件的手术方式和并发症,与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40例患者中,2例出现轻度腹膜外气肿,经及时处理手术照常进行;术后有1例因止血不彻底,出现切割处渗血,处理采用抗感染和止血,1个月后复查吸收完全;有1例因电凝止血过度而出现月经紊乱,调经3个月后痊愈。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都较开腹手术要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能有效将诊断、治疗、美容融为一体的微创手术,也是妇科附件病变诊治的重要术式。
- 江布英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
相关作者
- 史阳阳

- 作品数:20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两癌筛查 住院患者 腹腔镜检查 压迫症状
- 弓静

- 作品数:72被引量:3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 64层CT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马丹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桃江县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剖宫产术 妊娠结局分析 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
- 王琳

- 作品数:1,107被引量:5,093H指数:3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酵母双杂交 克隆
- 王翔

- 作品数:21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负压封闭引流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纹理分析 肺炎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