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1篇“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章
门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8
1998年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血栓,临床少见.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病例的积累,对其认识在不断地加深.1 发病情况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确切发生率尚不明了,文献中报道差别很大.Jones报道肝硬变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为10%,Okuda报道日本病理协会247728例患者的尸解结果,门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0.5489%,肝硬变患者门静脉栓塞率为6.5885%,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为22.2%.Egnchi报道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为25%,戴植本报道24例门静脉高压症离断术后患者,术前门静脉栓塞率8.33%,术后栓塞率为 37.5%.Rattner等调查1000例脾切除术,发生7例,发生率为0.7%,应嘉均等施行脾切除2185例,术后发生 5例,发生率 0.23%.
刘志民杨维俭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病因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增高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影响肝移植的顺利实施和预后。高凝状态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特殊机制。近年来,PVT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晰,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和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从而促进凝血系统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活化加剧局部炎症,从而增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导致机体持续高凝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炎症和代谢紊乱,从而增高PVT发生风险。本文对上述关键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揭示PVT的分子与细胞机制提供新视角,同时为未来PVT的早期诊断和探索新型干预策略指明方向。
武雅荣张永强郑英王彩红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细胞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2025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PVT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PVT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3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形成门静脉血栓分为肝硬化PVT组(135例)和肝硬化非PVT组(225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化验指标、肝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有意义的危险因素,最终确定与失代偿期肝硬化PVT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后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该预测模型的准确度,一致性曲线评估该模型的校准度,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内部稳定性。最后通过R软件(4.3.1)绘制预测模型的列线图以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脾切除术史、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EVT)史、门静脉直径(D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这5个方面PVT组和非PVT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史(P=0.002,OR=3.012,95%CI:1.500~6.047)、EVT史(P=0.001,OR=2.276,95%CI:1.400~3.698)、DPV≥14.8 mm(P=0.007,OR=1.942,95%CI:1.202~3.136)、NLR≥2.85(P=0.009,OR=1.886,95%CI:1.170~3.041)和D-二聚体升高≥1.1 mg/L(P<0.001,OR=3.725,95%CI:2.149~6.485)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上述5个危险因素拟合的Logistic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0,验证组的AUC为0.7494;在验证集中,模型依然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准确度。结论脾切除术史、EVT史、DPV增宽、NLR增高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形成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预测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PVT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姚青青师文闫淼佳李红霞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5年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出现血栓的现象,同时可伴有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多隐匿,可促进肝硬化失代偿,增加门静脉压力,引发顽固性腹水,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目前肝硬化合并PVT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然而多项研究表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有关。近年来,众多研究指出,血流动力学改变、促凝与抗凝机制失衡、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及遗传因素等是PVT形成主要的危险因素,同时PVT诊断相关血清学标志物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综述肝硬化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现况,以期为早期发现并诊断肝硬化PVT提供参考。
王军静高任璇高静张超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诊断标志物
益气活血通络方干预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大鼠门静脉再通的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实验性大鼠门静脉血栓(PVT)再通的效果。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5只,采取门静脉间断结扎联合钳夹法建立PVT模型,超声检查判断建模状态。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模型对照组6只、利伐沙班干预组12只和中药干预组12只。结果超声检查显示PVT模型制备成功;在药物干预2 w后,利伐沙班组再通率为44.4%(4/9),中药干预组为90.9%(10/11,P<0.05);病理学上,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利伐沙班干预组门静脉表现为血管内膜损伤,中膜水肿增厚,大量胶原纤维附着,而中药干预组血管内膜基本完整,中膜略增厚,仅有少量的胶原纤维附着;中药干预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170.7±6.7)ng/mL,利伐沙班处理组为(176.8±7.3)ng/mL,显著低于模型组[(211.3±12.4)ng/mL,P<0.05]或模型对照组[(205.1±12.7)ng/mL,P<0.05]。结论采用间断结扎联合钳夹法成功建立稳定的大鼠PVT模型,益气活血通络方和利伐沙班均可处理使PVT再通,值得深入探讨。
田瑞渊魏超李勇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利伐沙班益气活血通络方
通腹逐瘀颗粒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通腹逐瘀颗粒对肝硬化患者经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后出现门静脉高压症伴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给予脾切除术联合贲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收集其中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运用通腹逐瘀颗粒治疗,对照组术后3 d开始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针剂皮下注射,空白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不做干预。于术后7 d、15 d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D-乳酸水平,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门静脉直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且在术后7 d、15 d、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门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以此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对三组患者检测指标进行分析,除术后7 d门静脉直径外,其他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7 d、15 d,试验组在FIB、D-二聚体、ALT、D-乳酸以及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术后7 d、15 d的ALT、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5 d的FIB、D-二聚体、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门静脉直径大于空白组,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气、排便、总住院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试验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减(P<0.05)。术后B超随访,试验组术后6个月内门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运用通腹逐瘀颗粒能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后预后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
王鹏利周小燕王少辉罗璐白垚白子墨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术门静脉血栓纤维蛋白原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
2025年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是肝硬化患者中的罕见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合并PVT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通常指向肝硬化患者的不良预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机制涉及血流动力学因素、局部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变化、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遗传因素、门静脉高压等方面。PVT的发生往往是隐匿的,探寻肝硬化合并PVT的机制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诊断及治疗。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PVT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门静脉高压和血流动力学因素是主要的驱动因素,而凝血功能变化、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则是次要的促进因素。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is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PVT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an lead to a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often pointing to a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The mechanism of PVT in cirrhotic patients involves hemodynamic factors, local vascular injury, changes in coagulation functi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 genetic factor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so on. The occurrence of PVT is often hidden, and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VT is helpful for bette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PV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ultiple factor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emodynamic factors serving as the primary drivers, while changes in coagulation functi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ct as secondary contributing factors.
蓝帆高敏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预测研究进展
2024年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和肝内门静脉分支内形成血栓,伴或不伴有肠系膜和脾静脉受累,其特征是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闭塞。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且发生率与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门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使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恶化,加重门静脉高压并导致门静脉高压相关的静脉曲张出血,从而增加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发生风险,还会增加肝移植手术难度,降低受者生存率。因此,对于PVT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由于PVT常起病隐匿,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很难诊断PVT,因此研究反映潜在血栓形成的血清学指标至关重要。由于Virchow三联征的组成部分,所有静脉血栓形成都是多因素的:高凝状态、内皮损伤和血流量减少。本文就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血清学指标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孙弹弹史永军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生物学标志物炎症肝硬化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进而引发严重后果,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和肝性脑病等,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人们对门静脉血栓的逐渐重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白莆菥韩文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新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被定义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延伸至脾静脉或/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1,2]。PVT的出现给肝硬化患者后续治疗,不论是急性出血、腹水还是肝移植,都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困难。因为PVT的存在可导致肝门静脉灌注减少和实质萎缩,还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加重和肝功能恶化,发生失代偿事件和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影响预后[3]。这类患者发生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时,控制急性出血失败的风险较无PVT者增加3倍。在规律内镜治疗过程中,消除静脉曲张的时间也更长。本文就肝硬化并发PVT做一介绍,供相关专业医生参考。
张明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相关作者

许瑞云
作品数:196被引量:90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脾切除术 肝细胞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汤照峰
作品数:59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门静脉 肝硬化
沈中阳
作品数:902被引量:2,242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儿童 活体肝移植
邓美海
作品数:161被引量:66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脾切除术 骨髓间质干细胞
邓鹏
作品数:14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D-二聚体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