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5篇“ 门脉系统“的相关文章
食管胃底静曲张与孤立性胃底静曲张在临床特征和系统侧支循环中的差异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曲张与孤立性胃底静曲张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影像学征象和体侧支血管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222名胃底静曲张患...
王程博
关键词:胰源性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
老年性Abernethy畸形致系统性脑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90岁,因“周期性神志不清1年余,伴昏迷1 d”于2022年10月4日入院。患者1年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呈昏睡状态,呼之可应,对答部分切题,间有乱语,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21.8 mmol/L,血肌酐407.4μmol/L,血氨123.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6.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13.0 U/L,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回声增粗,、肝静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当时诊断“高氨血症”。
曾强英刘云钟小仕刘岩
关键词:ABERNETHY畸形
部分脾栓塞术后肝硬化并脾亢患者形成系统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系统血栓是部分脾动栓塞术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本研究目的为确定在肝硬化并脾亢患者中,行部分脾动栓塞术治疗后出现该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使得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出术后形成血栓的危险人群。方法:武汉协和医院201...
高浩南
关键词:肝硬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门静脉系统血栓
猫先天性系统分流的诊断与治疗病例
2020年
系统分流(Portosystemic shunts,PSSs)是指与后腔静间存在迂回肝脏的血管,使血液不能通过流入肝脏而流向后腔静。PSSs致血液中的代谢毒素无法进入肝脏进行解毒去活性作用而引发肝衰竭。肝衰竭导致血中假性神经传导物质,如氨、甲硫氨酸及短链脂肪酸等的出现,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引发肝脑症候群。本文简述通过超声扫描和电脑断层扫描确诊,并应用渐缩环植入法治疗1例猫先天性系统分流的过程。
吴殿君周晓菲于子阳张文龙曹永国靳朝
关键词:超声扫描中枢神经功能短链脂肪酸活性作用甲硫氨酸植入法
抗凝药物防治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后系统血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系统血栓(PVST)是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害术后患者的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高压患者术后PVST的形成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在预防和治疗PVST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抗凝药物在防治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术后PVST的研究进展,阐述现有抗凝药物的抗凝特性和抗凝治疗方案,进一步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使用,降低PVST的发生率,改善此类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
周保换蒋国庆
关键词:门脉系统血栓栓塞抗凝药物
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高压症术后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高压症行脾切除贲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性抗凝对系统血栓形成(PV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高压症50例,...
马宁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低分子右旋糖酐
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中重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肾功能、系统内径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用于中重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肾功能、系统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肝硬化腹水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尿量、腹水、腹围及体质量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总胆红素(TBIL)、AL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系统内径(、脾静)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腹水深度、腹围及体质量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ALT、TBIL、BUN、Scr及、脾静内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中重度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改善患者肝肾功能,还能减小系统内径。
李绥邦马婷婷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特利加压素肾功能门脉系统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树突状细胞、系统的影响及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树突状细胞、系统的影响,并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方法 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7例。恩替卡韦组应用恩替卡韦片治疗,1次/d,0.5 mg/次,患者出现病毒血症或耐药突变,治疗剂量调整为1次/d,1.0 mg/次。联合治疗组在恩替卡韦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5粒/次,口服,3次/d。2组均连续治疗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树突状细胞(MHC-DR、CD1a,CD83、CD86)水平和治疗前后系统情况,对治疗后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恩替卡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HCDR、CD1a,CD83、CD8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直径、脾脏长度、厚度均低于治疗前,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脾静直径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脾静直径,血流速度,脾脏长度与恩替卡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7537、4.1778,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肝脏炎症0级和纤维化程度1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恩替卡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延缓患者肝功能损伤和纤维化程度、调节患者体内免疫应答,改善系统血流和组织损伤,较单一应用恩替卡韦临床效果显著。
李学冬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恩替卡韦肝功能树突状细胞门脉系统
256层CT灌注在肝硬化系统血栓性疾病中的研究
目的通过256层CT肝脏灌注成像,研究正常肝脏、肝硬化以及肝硬化系统发生血栓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研究系统发生血栓后对肝硬化病程进展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16例,肝硬化系统无血栓组21例,...
覃莹
关键词:肝硬化灌注成像门静脉血栓形成
多层螺旋CT在高压病人系统侧枝循环建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高压患者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超声、内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高压病人105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其中男85例,女20例。乙肝肝硬化99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淤血性肝硬化2例,药物性肝硬化1例。另选非肝硬化病人作为对照组,共75例,男50例,女25例。使用GE公司双源CT。对比剂使用碘海醇(350 mgl/ml)高压注射。增强扫描时对比剂量按1.4ml/kg静注射,注射速度设定为4.5ml/s。动期扫描时间为腹主动强化峰值时间延迟2s,期的扫描时间以测得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相应延迟3s、5s、7s、9s。图像中采用MPR、MIP、VR三维重建及曲面重建。轴位像及重建图像结合分析侧枝循环的解剖路径。结果 105例被检者侧枝开放通路中常见通路有:胃底及胃小弯侧静曲张74.29%,食管静曲张48.57%,附脐静开放占25.71%。结论 MPR、MIP、VR重建方法能够很好地显示侧枝循环通路的解剖特点,其中以胃底、胃体部曲张静最为多见,是高压侧枝循环开放情况的定位、定性诊断的有效工具。
邹广东
关键词:肝硬化多层螺旋CT门静脉高压症侧枝循环

相关作者

张小进
作品数:108被引量:26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术后 门静脉 原位肝移植
肖际东
作品数:41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乳腺
颜志平
作品数:360被引量:2,146H指数:2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肝癌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
罗剑钧
作品数:125被引量:790H指数:1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栓塞 门静脉 癌栓 肝肿瘤
彭志海
作品数:409被引量:1,42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散发性结直肠癌 结肠癌 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