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7篇“ 长三角港口“的相关文章
长三角港口群协同发展战略和路径
本书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等角度针对长三角区域港口间的协同发展开展了研究。针对区域港口横向协同发展问题,本书首先从理论上梳理分析了港口分工、港城关系、竞合理论与模式等;其次从实证角度...
周桂琴
公共卫生事件下长三角港口拥堵与应对机制研究
2024年
2022年3月,长三角地区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长三角港口出现拥堵,物流供应链体系受到冲击,这为港口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案例经验。基于对长三角港口拥堵指数、航运供应链和航运网络结构在不同时间段的分析,发现上海因疫情封控后,4月份长三角港口拥堵明显,但涉及民生物资的供应链得到优先保障;太仓港和南京港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枢纽,在特殊时期承担重要的中转功能;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则依然保持着向外输出的门户枢纽功能。得益于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协同机制,政府、企业与港口管理者利用多式联运方案,保障长三角物资运输有序和供应链通畅,这对于全球其他港口群应对突发事件有借鉴价值。
王列辉苏晨
关键词:港口拥堵公共卫生事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三角港口体系竞合关系识别与优化策略
2024年
基于生态位理论剖析港口体系竞合机制,构建港口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识别2006—2021年长三角港口体系的生态位及竞合关系,并借鉴生态位理论探讨港口体系竞合优化策略。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多数港口生态位宽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港口生态位宽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为优势港的“双枢纽”结构;港口生态位重叠度和综合生态位重叠度高值港口均偏多,且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地区高宽度-高重叠度、低宽度-高重叠度、高宽度-低重叠度和低宽度-低重叠度4类港口均有分布,低宽度-高重叠度的港口数量居多。最后,提出长三角港口体系生态位扩充、特化、错位和协同发展策略。
刘丽叶士琳叶士琳严伊怡
关键词:港口体系生态位理论长三角
基于组合预测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分析——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科学预判长三角港口群的发展趋势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意义重大,而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精准预测是促进港口发展的重要一点。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准度,采取BP神经网络算法、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法对2009-2021年长三角港口群的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苏州港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进行分析,建立组合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组合预测模型降低了预测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准度,对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邹荣妹兰国辉杨霞
关键词:港口货物吞吐量BP神经网络算法组合预测
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分析
2024年
长三角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其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建设影响重大。对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以及演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构建全新的物流经济空间体系,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质量,提升全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本文主要立足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塞尔指数对长三角14个港口的经济空间差异情况以及演化机制等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未来该地区缩小经济空间差异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罗书林
关键词: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
基于引力模型与空间自相关的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空间联系研究
2024年
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长三角27个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熵权-TOPSIS法分析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融入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港口间的引力值,研究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空间联系强度和空间联系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程度总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港口两极化特征较为明显.(2)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港口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比较相似,均呈现出各港口之间空间联系强度不均的现象.(3)以上海为核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三角港口群格局初步显现.(4)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水平呈现全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
丁倩刘桂云傅海威
关键词: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
长三角港口群资源整合的历史及经验
2023年
0引言1980年代初,国务院将原交通部直属的港口下放给地方政府,实行双重管理制度,2003年出台了港口彻底全面放开政策。上述措施有助于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的积极性。自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我国沿海的35个港口基本由原口岸搬至新港址,如上海港从黄浦江搬至长江,后又搬到洋山海港,未搬迁的大港仅有汕头港。
周红梅
关键词:汕头港长三角港口群资源整合港口
考虑碳排放的长三角港口群动态效率测度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考虑碳排放的港口动静态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探寻兼顾节能减排与港口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三阶段SBM-DEA(Slack-based Measurement Model-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与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港口动态效率测度模型;应用面板引力模型,剥离环境因素与随机噪声的影响;结合改进的Malmquist指数,根据港口投入、产出要素距前沿面映射点的相对距离计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最后,选取长三角港口群2008—2020年16个主要港口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之间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第3阶段较第1阶段效率均值提升3.474个百分点;多数港口投入指标增加,但产出指标未按同比例增长,这是因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港口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货物运输水平增长1个百分点,港口整体泊位数、码头长度和万吨级泊位数冗余分别对应减少0.4192、0.0436和0.3862个百分点;考虑碳排放后港口群第3阶段效率均值下降0.062,效率值低的港口受碳排放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从动态变化角度来看,长三角港口群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1.400个百分点,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是促进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碳排放产出会对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ML指数产生不利影响,对港口结构加以优化及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港口综合动态效率的提高。
郑琰巴文婷肖玉杰
关键词:水路运输长三角港口群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DEA的长三角港口群运营效率评价研究
2023年
文章运用DEA模型对长三角港口群中15个样本港口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港口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产出等比例的增加,特别是生产性泊位的投入存在浪费;部分港口DEA无效的产生是由于运输货物的种类有限造成;大多数港口的规模收益呈递减状态,一味扩大投入规模并不能得到较好回报。并对2018-2020年长三角港口港口效率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为提高长三角港口群运营效率,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杨阳
关键词:长三角港口群数据包络分析
“十四五”长三角港口面临的政策机遇、需求特征和建设重点被引量:3
2023年
科学预判长三角港口面临的最新政策机遇、需求特征和码头建设重点,对做好“十四五”水运规划中期调整、优化区域港口码头建设重点等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分析了涉及长三角区域港口建设的关键政策机遇,科学预判区域港口分货类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和结构化特征,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港口码头建设重点。未来3年区域码头的重点建设路径是,推进中小码头和老旧码头升级改造,超前谋划码头后方储运设施建设,推动集装箱码头设施能力提升和后续岸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重大件设备、商品汽车等专业化码头建设等。相关结论将为做好长三角区域港口规划调整、推动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等提供参考。
刘长俭黄川钟鸣钟鸣王蕊张晓晴
关键词:长三角港口

相关作者

王明志
作品数:88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
研究主题:港口经济 经济运行情况 运行情况 港口 港口货物吞吐量
陈继红
作品数:116被引量:43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研究主题:国际航运中心 方便旗 船籍 港口 灰色关联
徐剑华
作品数:257被引量:2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城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所
研究主题:集装箱运输 港口 船舶大型化 集装箱 水路运输
俞海宏
作品数:35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服务供应链 激励机制 仿真 长三角港口 竞合博弈
张作雄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
研究主题:长三角港口 货物吞吐量 长江三角洲 港口 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