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62篇“ 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相关文章
- 昌宁—孟连带东缘古生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原特提斯演化的启示
- 2025年
- 临沧地体作为西南三江造山带重要组成单元,其属性和亲缘性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勐海西定澜沧岩群和石炭系南段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澜沧岩群碎屑锆石有两个年龄主峰:~460 Ma年龄峰(弱负ε_(Hf)(t),约-6.5)与同期惠民弧火山岩相近;~1000 Ma年龄峰(ε_(Hf)(t)=-17.0~+8.7)与格林威尔期锆石相近,最年轻的年龄峰值520~442 Ma。南段组碎屑锆石有两个年龄主峰:600~500 Ma泛非期年龄峰和1.3~1.1 Ga年龄峰,ε_(Hf)(t)变化范围-28.2~+7.81之间。基于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推测澜沧岩群的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奥陶纪。澜沧岩群碎屑锆石年龄谱与思茅地块相似,而南段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则与保山地块相似,推测澜沧岩群的物源来自思茅地块和岩浆弧,而南段组的物源来自冈瓦纳大陆,两者随古特提洋盆闭合才叠置在一起。
- 张斌辉陆生林王宏牛浩斌陈敏华
- 关键词:碎屑锆石
-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边家大院、毛登、宝盖沟矿床为例
- 2025年
-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边家大院、宝盖沟和毛登锡多金属矿床是其中典型代表,其矿体均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对上述矿床含矿花岗侵入岩,即边家大院石英斑岩,宝盖沟花岗岩以及毛登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测定,结果显示成岩年龄分别为(136.9±0.8)Ma,(143.6±0.8)Ma和(135.0±1.4)Ma,均侵位于早白垩世。全岩主量元素分析显示,这些花岗侵入岩都具有高硅、钾和钠,低钙、镁和钛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它们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根据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TZr温度(753~796℃)判断,这些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研究表明3个岩体_(εHf)(t)为–0.86~13.7,T_(DM2)=307~124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为新元古代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纪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较大的寻找锡矿的潜力。
- 张雪旎张宇飞彭蓉杨颖曾庆栋
-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锡矿
- 川西九龙白台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意义
- 2024年
- 为揭示川西九龙白台花岗岩成因及其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笔者等对白台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白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SiO_(2)(69.01%~70.55%)、高K_(2)O(3.86%~4.99%)、高碱(K_(2)O+Na_(2)O=7.41%~8.18%),低CaO(1.49%~2.2%)、低MgO(0.44%~0.57%)等特征,里特曼指数σ=2.03~2.43,A/CNK=1.07~1.14,为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P、Hf等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白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3~212)Ma,ε_(Hf)(t)值为-7.4~-1.1,Hf同位素二阶模式年龄T_(DM2)为(1.6~1.2)Ga。研究结果表明,白台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是在松潘—甘孜地块遭受挤压碰撞后,增厚的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后发生减压熔融形成的晚三叠世I型花岗岩。同时,笔者等认为白台伟晶岩型铍矿床与白台花岗岩密切相关,是该花岗岩体残余岩浆热液分异的产物。
- 胡军亮谭洪旗倪志耀倪志耀周家云周雄朱志敏岳相元周雄徐力黄驰轩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花岗岩
- 辽西金羊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2024年
- [研究目的]辽西地区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岩不仅代表了燕山期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开始,也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减薄的时限、范围及机制研究密切相关。近年来,针对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成因研究取得了很多新认识,但其构造背景、岩浆源区尚存在争议。[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羊D1井连续钻井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髫髻山组下部粗面岩锆石U-Pb年龄为162.8±1.7 Ma,结合羊D1井土城子组底部凝灰岩153.8±1.7 Ma的U-Pb年龄,认为髫髻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另外,髫髻山组下部粗面岩Eu负异常不明显,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以及低Sr、Yb型岩浆岩等特征,表明髫髻山组粗面岩是由壳源岩浆在较高的压力下,经历部分熔融作用产生,并伴随有不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其锆石的εHf(t)值为-22.1~-15.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2.182~2.604 Ga,表明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揭示其是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背景下,由晚太古代下地壳基性岩石的部分熔融所形成,为后期岩石圈地幔拆离即华北克拉通减薄准备了条件。[结论]该研究成果,明确了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对探讨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岩浆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吴炳伟孙守亮张健周铁锁张海华崔晓磊张子璟孙转
- 关键词:髫髻山组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
- 太行山麻棚地区高Ba-Sr花岗质侵入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前人已经对麻棚岩体进行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岩体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其花岗岩类型仍存有争议。本文对麻棚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麻棚岩体的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和岩浆源区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岩体具有较高的SiO_(2)、Na_(2)O+K_(2)O、Ba、Sr、LREE含量和K_(2)O/Na_(2)O值,较低的Al_(2)O_(3)、MgO、Rb、Nb、Ta、Th、U、Y、HREE含量和Mg^(#)值,无明显的Eu异常,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Ba-Sr花岗岩。新获得的3个不同相带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4±1.4、131.2±2.2和129.5±1.3 Ma,且具有相似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反映了麻棚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计算获得麻棚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值为-27.00~-15.4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 358~1 765 Ma。麻棚岩体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 程海峰杜利林杨崇辉苏荣昆孟庆涛刘广王明明张正平井晶晶王晓东
- 关键词:LU-HF同位素
-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 2024年
-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113.3 Ma)与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年龄(~107 Ma)限定鹿母湾组沉积时限为109.9~113.3 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分异指数(ICV)为0.78~1.52(平均值0.96)、化学风化指数(CIA)为51.11~73.45(平均值65.27),反映其源区岩石具有中等成熟度并经历了弱的化学风化作用。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比值(如La、Th、Sc、Zr、Hf、∑REE及δEu)、源区判别图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本文认为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盆地,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的长英质火山岩或火山物质,少量碎屑来自华南内陆和海南岛早古生代岩浆岩。
- 赵朝霞许德如官军官军单强单强陈根文陈晓清
- 关键词:HF同位素构造环境
- 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
- 2024年
- 对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的石英闪长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综合分析讨论霍洛台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和岩浆源区,以提高东北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中性侵入岩的研究程度。结果显示,霍洛台石英闪长岩中锆石形态多呈柱状,岩浆振荡环带发育,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U-Pb定年所获得的结果表明,^(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为(170.7±1.3)Ma(MSWD=0.55,n=14),代表石英闪长岩的形成年龄属于中侏罗世;1粒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57.8±7.9)Ma,代表石英闪长岩上侵时所捕获的早期形成的锆石。霍洛台石英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为2.25~4.30,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074~943 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霍洛台地区至少存在2个岩浆侵入期次,依次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霍洛台地区石英闪长岩样品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捕获锆石表明,石英闪长岩的岩浆源区可能为新生地壳,且在向地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地壳物质的混染。
- 马双成李焕纪孙永刚李晓林陶善夫靳皇玉李斌
-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
- 大兴安岭北段富克山地区闪长玢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
- 2024年
- 大兴安岭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但对于大兴安岭中生代中性岩浆岩的研究相对缺少,缺乏精准的年代学及同位素数据。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富克山地区闪长玢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以期揭示富克山闪长玢岩的成岩时代和岩浆源区性质。富克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锆石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3.3±1.2)Ma(MSWD=0.28),属于早白垩世。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富克山地区至少存在3期岩浆侵入活动,分别为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晚期和和早白垩世初期。富克山闪长玢岩锆石Hf同位素测试显示,锆石ε_(Hf)(t)值变化于-0.86~+1.2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251~1117 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认为其岩浆源区为幔源岩浆,闪长玢岩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
- 李焕纪马双成孙永刚曲源靳皇玉李斌
-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闪长玢岩
- 辽东地区赛马碱性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 2024年
-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K_(2)O为9.46%~11.91%,MgO为0.46%~1.36%,里特曼指数为7.54~17.01;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高于300×10^(-6),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大于10,个别达到100以上;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碱性岩石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3.37~-9.30,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102~1855 Ma。通过岩石成因分析和构造环境判别,赛马碱性杂岩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挤压向陆内伸展、拉张转换的动力背景下的下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赛马碱性杂岩侵位时代(225.8±1.9 Ma)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开始伸展减薄的时间,也是郯庐断裂形成的时间。
- 杨凤超宋运红胥嘉顾玉超杨宏智
- 关键词:HF同位素组成晚三叠世
-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高钾、富成矿元素(W、Sn、Cu、Mo)和亏损Ba、Sr、Ti、P、REE、Eu,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海鸥式”分布和M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为146.7±0.5 Ma(MSDW=0.5),成岩时代属晚侏罗世。锆石的n(^(176)Lu)/n(^(177)Hf)=0.000973~0.001989,f_(Lu/Hf)=-0.97~-0.94,ε_(Hf)(t)=-17.9~-1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6~2.33 Ga,显示原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铁山垅矿田岩浆活动可划分为170~155 Ma、155~150 Ma、150~145 Ma三个阶段,钨锡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且第三阶段花岗斑岩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推测铜岭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 李伟唐菊兴唐菊兴郭娜郭娜连敦梅
- 关键词: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