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76篇“ 银行间市场“的相关文章
- 2023年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
- 2024年
- 2023年,货币市场交易量、余额大幅增加,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升,多数机构年末净方向余额增加;债券发行及交易活跃,长端收益率呈“M”型走势,收益率曲线大幅平坦化下行;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行,成交环比增加。2023年,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外汇市场成交规模恢复增长,流动性持续提升;掉期曲线深度下行,境内外掉期点价差持续走阔;外币利率市场流动性整体紧张,市场结构保持稳定。
- 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债券发行市场交易量利率互换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曲线掉期
- 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券流动性研究
- 2024年
- 流动性是反映债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银行间绿色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较低,“漂绿”风险的降低有助于提升绿色债券流动性。本文根据《共同分类目录》定义深绿债券,使用银行间债券市场2023年2月份的双边报价数据,构建买卖价差指标,对绿色债券和深绿债券的流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债券类别中,绿色债券、深绿债券的流动性低于利率债劵和信用债券,深绿债券的流动性也明显低于绿色债券;在同一债券类别中,深绿债券的流动性仍低于绿色债券。实证分析发现,绿色债券的流动性主要与其发行规模有关,债券发行规模越大,发债主体融资能力越强,二级市场交易对手方越多,则流动性越好;绿色债券流动性较差,主要是因为绿色债券尤其是深绿债券本身比较少,并缺乏国内责任投资者群体。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统一国内外绿色债券界定标准、鼓励交易平台和市场成员共同推进绿色债券产品创新、增大绿色债券的国内外推广力度等方面完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
- 王勤淮温梦瑶
- 关键词:买卖价差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4年2月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
- 2024年
- 2024年2月,货币市场交易量减少,余额小幅下行,主要回购利率环比下行,大型商业银行、货币基金月末净融出余额增加;债券发行减少、交易增加,国债保持活跃,债券市场延续牛市行情,收益率曲线小幅平坦化;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行,成交环比减少。2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环比小幅下降;人民币汇率维持窄幅波动,境内外汇差总体有所扩大;市场主动卖汇规模下降;报价显示市场流动性水平有所提高;境内外期权波动率触及新低;在岸人民币各期限掉期点整体下移。
- 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市场交易量窄幅波动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货币基金
- 2024年1月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
- 2024年
- 2024年1月,货币市场交易量有所增加,余额基本持平,主要回购利率环比上行;债券发行及交易同比大增,国债尤为活跃,债券市场延续牛市行情,收益率曲线小幅陡峭化;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行,成交环比增加。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持续活跃;美元指数止跌收涨,人民币汇率小幅走贬后企稳,境内外汇差维持稳定;市场主动卖汇规模增长;即期成交规模继续回升,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中美利差再次走阔,在岸人民币长期限掉期点小幅走低。
- 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债券发行市场交易量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
- 多评级模式与债券融资成本——基于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实证研究
- 2024年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评级工作对债券市场有着重大意义,多评级模式是探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为验证多评级模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帮助厘清多评级模式和评级分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银行间市场债券数据进行研究证实:多评级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多评级模式之下,评级一致的发债企业比评级不一致的发债企业债券融资成本降低效应更强。考虑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和样本内部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发债成本组采用多评级模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如果评级意见存在分歧,则会比低发债成本组要求更高的利率惩罚;次信用等级组采用多评级模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引入评级意见分歧后,模型效应不再显著。
- 谢斌刘晋黎帆孙铭凯
- 关键词:信用评级银行间市场
- 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市场的影响
- 2024年
-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人民银行采取的一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应对国内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经济金融风险。文章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检验,并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和债券投资行为均有所增加,但并没有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整体贷款规模。建议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加强与传统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扩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对象,并提高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性。
- 宗佳妮
-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流动性贷款规模债券投资
- 国泰君安深化ESG实践发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特色优势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将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全面的ESG治理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将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以下简称“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持续跟踪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从本期开始,本刊与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策划了银行间市场机构ESG实践案例系列,旨在为绿色金融发展热点、难点及前沿议题提供研究和实践经验,推动金融机构在银行间绿色金融市场与ESG领域创新发展。
- 李俊杰陆晨希王然温梦瑶
-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机构银行间市场ESG
- 风险传染、银行间市场骤冷及防范化解政策——基于金融网络模型视角
- 2024年
- 银行间市场的局部风险,可能经由借贷网络蔓延为全局性风险。本文构建基于银行间借贷博弈的金融网络模型,发现风险传染会导致银行间市场出现多重借贷均衡。在均衡跳跃的临界点处,流动性冲击发生概率的微小增加,会导致银行间市场借贷规模大幅下降。这一机制可以解释金融危机中银行间市场骤冷现象。本文进一步研究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监管、窗口指导等政策,结果表明,抵押品注入有助于缓解风险传染影响,流动性注入有助于提高借贷金额,流动性监管和窗口指导可服务于市场均衡转换和避免硬着陆。
- 范中杰何平刘泽豪
- 关键词: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系统性风险
- 周期进行式:境外机构对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债券需求的日历效应
- 2024年
- 银行间利率债券市场和境外机构对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债券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本文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历史高低点统计和EGARCH-t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银行间市场利率债的投资回报率表现出“6月和11月显著为负、12月显著为正”的月度效应。境外机构对中债需求最强的12月和6月,主要增持国债和同业存单,当月中美利差拓宽、美元指数贬值、美股道指上涨均明显提升境外机构的风险偏好,促使其大幅增加投资。境外机构需求最弱在3月,主要卖出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主要由于美股大跌和大幅波动,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这为债券投资交易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 刘方根郑葵方李思琪
- 关键词: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日历效应
- 2022年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
- 2023年
- 2022年,货币市场资金面保持宽松,资金价格稳中有降;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活跃,债市走势振幅扩大,收益率短降长升,曲线陡峭化;利率互换曲线短降长升,日均成交量基本持平。2022年,人民币汇率延续双向波动,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衍生品市场波动性增加,市场预期呈现分化;境内外币利率市场流动性由松变紧,市场结构维持稳定。
- 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衍生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互换银行间市场
相关作者
- 王咏红

- 作品数:2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银行
- 研究主题: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市场 银行间市场 货币市场利率 回购利率
- 张宇哲

- 作品数:255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世纪周刊》编辑部
- 研究主题:银行 国资委 债市 央行 国开行
- 裴传智

- 作品数:21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 研究主题:银行间市场 货币政策 货币 金融 中央银行
- 孙小林

- 作品数:15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 研究主题:银行间市场 电子设备 存储介质 服务器平台 交易系统
- 周荣芳

- 作品数:32被引量:12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票据市场 金融市场 银行间市场 金融市场发展 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