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9篇“ 铀矿田“的相关文章
- 贵东岩体与下庄铀矿田年代学特征
- 2024年
- 贵东岩体是华南南岭地区EW向大东山—贵东—五里亭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庄铀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下庄铀矿田以及发育其中的岩脉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本文总结了该区年代学研究进展与特征,结果表明:1)贵东岩体是由加里东—燕山期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其形成年龄为450~151 Ma,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岩体(246~214 Ma)和燕山期岩体(189~151 Ma),其分布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老的规律。下庄矿田发育NWW、NEE和NNE向3组基性岩脉,岩脉形成年龄为211~91 Ma,按年龄段可进一步划分为5组:211~185 Ma、~180 Ma、145~139 Ma、110~100 Ma和93~91 Ma,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下庄矿田铀成矿作用自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中新世,年龄为175~20 Ma,铀成矿作用可划分为5期6阶段:中侏罗世铀成矿作用(175~162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138~123 Ma、113~100 Ma)、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96~66 Ma)、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其中138~123 Ma、96~54 Ma为该区铀主成矿期。2)根据年代学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可将贵东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划分为8期、12个阶段:①加里东中晚期岩浆活动(450~418 Ma),主要在贵东岩体北部与东部外围发育次火山岩和花岗岩体;②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246~214 Ma),以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花岗岩浆活动为主;③燕山早期基性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211~162 Ma),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基性岩脉活动(211~200 Ma)、早侏罗世花岗岩浆活动(~180 Ma)、中侏罗世基性岩脉与晶质铀成矿作用(179~162 Ma);④燕山期岩浆活动(163~139 Ma),该时期形成了贵东西部的燕山期岩体,可划分为中侏罗世晚期花岗岩浆活动(163~151 Ma)和晚侏罗世岩浆活动(145~139 Ma)2个阶�
- 朱卫平陈正乐谢民英潘家永王勇峰
- 关键词:贵东岩体基性岩脉下庄铀矿田成岩年龄成矿年龄
- 相山铀矿田河元背地区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的河元背地区是铀多金属深部找矿的重要远景地段,但目前该区对深部控矿要素的展布以及深部多金属矿化的产出有利空间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可靠约束,因此查明该地区深部控矿要素的空间展布对推动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一条8 km长的音频大地电磁剖面,采用相位张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段阻抗张量旋转后,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开展带地形二维反演,构建了研究区精细电性结构模型.结合区域地质、钻孔和重磁资料,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红盆范围呈现出两层电性结构,即低阻的红层上覆在高阻的变质岩基底之上;火山盆地范围则呈三层电性结构特征,分别为高阻的鹅湖岭组、中低阻的打鼓顶组火山岩和高阻的变质岩基底.(2)河元背地区主要控矿断裂为F河-小和F苦-小断裂,其与火山岩组间界面、变质岩基底顶界面的复合变异部位为含矿热液提供了有利容矿空间,控制着铀多金属矿的产出,深部增厚火山岩是下一步多金属找矿突破的有利远景区段.(3)相山铀矿田西部早期富含多金属的热液流体在深部混合下渗的大气降水后交代沉淀形成多金属矿化,在持续伸展拉张环境下,后期含矿热液流体继续沿着深断裂上升运移和分异演化,并不断萃取火山岩中的铀元素沉淀成矿,最终形成了上铀下多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
- 苏鹏锦邓居智邓居智余辉陈辉陈凯余辉游越新
- 关键词:相山铀矿田电性结构控矿要素
- 诸广南铀矿田脉岩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特征——对“交点型”铀矿床成因的启示
- 2024年
- 我国华南东南部产出众多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型),以诸广南、贵东铀矿田为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铀产区之一。矿区内多产出镁铁质(中基性)和长英质(酸性)脉岩,且脉岩经历了广泛的热液蚀变,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赤铁矿化,与铀矿体附近的蚀变类型相似。镁铁质脉岩烧失量高,体现其富含挥发分,主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K2O含量偏高,TiO2和∑FeO含量较低,Na2O铀矿中富含稀土元素相关。镁铁质脉岩的40Ar/39Ar定年显示,其侵位时间可能老于131 Ma,为~140 Ma。而伟晶岩脉的侵位年龄为161.81±0.85 Ma(白云母坪年龄)。所有样品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诸广南铀矿田的区域热液蚀变事件不早于66.0±1.1 Ma。鉴于前人的U-Pb定年结果,华南地区东南部的矿床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分别为贵东铀矿田的100~110 Ma和诸广南铀矿田的52~65 Ma。这些铀矿田的成矿年龄通常比区域上的脉岩侵位晚数千万年,因此区域铀矿化与镁铁质脉岩的侵位没有成因关系。
- 张闯
- 关键词:热液蚀变
- 粤北长江铀矿田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
- 2024年
- 粤北长江铀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重要的聚集区和产出地,区内具有铀矿成矿条件优越、成矿作用复杂等特征。近年来,随着南方硬岩型铀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寻找新类型、新地区的铀矿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归纳总结区内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关系、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铀成矿时代、围岩蚀变、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提出长江铀矿田下步找矿方向即寻找构造交汇部位及多期次岩浆和热液活动叠加部位,为该地区铀矿研究及下步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张海强
- 关键词:成矿条件成矿作用找矿方向
- 粤北长江铀矿田隆升剥露历史和矿床保存——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启示
- 2024年
- 粤北长江铀矿田是中国南方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前人关于长江铀矿田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铀矿成因、成岩成矿时代和铀矿化机制等方面,关于控矿构造研究也集中在矿床形成过程方面(如导矿、运矿和储矿构造),对成矿后矿床的剥露历史和保存研究甚少。本文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恢复了长江铀矿田热演化历史,结果显示晚白垩世末以来表现为单向隆升剥露降温过程,在约63~55 Ma和44~34 Ma存在两次快速隆升过程,约34~5 Ma冷却速率较慢,为构造平静期,5 Ma以来又发生了快速隆升。自75 Ma至今长江铀矿田的隆升剥蚀量为3 km左右。矿田内被NEE向棉花坑断裂和NWW向油洞断裂分割的书楼丘、棉花坑和长排三个矿区隆升剥蚀量差异非常微小,说明棉花坑断裂两侧和油洞断裂两侧在新生代时期没有明显的差异升降,也进一步佐证了棉花坑断裂和油洞断裂的活动性不大。结合控矿构造的发育特点、3.2~5.6 km的成矿深度以及相关的成矿温压条件,表明长江铀矿田深部资源保存良好,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 陈柏林高允王永刘向冲祁家明
- 关键词: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剥露
- 一种潜在花岗岩型铀矿田综合预测方法
- 本发明属于铀矿成矿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在花岗岩型铀矿田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地球物理资料,获得区域深大断裂、区域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步骤2、根据地质资料,获得已知富铀花岗岩的空间分布;步骤3、根据铀矿...
- 郭春影秦明宽白芸李增华
- 相山铀矿田西部煌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幔源流体的证据
- 2024年
- 【研究目的】幔源岩浆是探讨深部动力学演化和铀成矿的研究对象,相山铀矿田基性岩脉是探讨区域岩浆演化和铀成矿的关键所在。【研究方法】本文对矿区西部煌斑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本区存在3期煌斑岩,分别为134 Ma、120~125 Ma和84.5 Ma。该区煌斑岩为钠质碱性煌斑岩,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具明显的Ta-Nb-Ti负异常,具有岛弧玄武岩和大陆地壳的微量元素特征。该区煌斑岩为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共同作用的产物,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明显上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区煌斑岩形成于伸展作用下的板内拉张构造环境,未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其源区应为软流圈亏损地幔与岩石圈富集地幔的混合,且主要体现为软流圈亏损地幔特征。【结论】第一期煌斑岩矿岩时差大,仅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有利条件;后两期煌斑岩矿岩时差小,不仅为相山矿田铀矿化提供了幔源流体(ΣCO_(2)矿化剂和He),也为铀沉淀富集提供还原障。
- 刘龙刘龙张树明饶泽煌夏寅初张鑫欧阳军勇吴志春
- 关键词:年代学地球化学源区性质煌斑岩相山矿田
- 水力压裂构造及其识别标志:以相山铀矿田为例
- 2023年
- 水力压裂是整个地壳岩石圈范围内一种重要的变形破裂方式,也是一些金属、非金属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机制。相山铀矿田发育大量水力压裂构造,且与铀矿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有关。本文以相山矿田为例,通过野外调研,包括邹家山采场残留矿体的补充观察,对充填于控矿裂隙中的夹持体进行了采样分析和镜下鉴定,疏理了水力压裂构造的主要特点,即水力压裂构造具有规模不大,以张性破裂为主,呈弧形、分叉形态,发育热液隐爆角砾岩筒、热液隐爆角砾岩脉、热液脉体等特点。通过与应力致裂构造的对比分析,凝炼出了水力压裂构造两个主要识别标志,即:弧形或分叉的裂隙形态和热液隐爆角砾岩;此外,热液脉体和对称的蚀变分带可作为辅助识别标志。文中还对热液隐爆角砾岩与岩浆隐爆角砾岩进行了对比。
- 张万良郭福生陈志平吴志春李余亮周万蓬许谱林罗建群
- 关键词:相山铀矿田
- 华南诸广山中部鹿井铀矿田构造活化数值模拟
- 2023年
- 桃山‒诸广山成矿带作为华南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资源产区,构造活化对于带内热液铀矿的赋存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成矿带中部,受NE向断裂的控制,矿体主要产于印支期花岗岩(牛尾岭、黄蜂岭、高昔以及羊角脑矿床)和寒武纪地层(鹿井铀矿床西部)内。前人研究表明鹿井铀矿田内存在多期次构造活化的形迹,但对于构造活化如何影响矿体赋存空间进而控制矿床空间分布缺乏细致的研究。本文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探究了在不同构造应力背景下,断层活化形成的扩容区与已知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白垩纪‒新近纪的拉张构造运动能造成先存断裂的活化,进而产生扩容区,有利于成矿。因此在NW向伸展构造环境下,NE向先存断裂的活化是控制鹿井铀矿田内各矿床分布的重要条件。
- 刘传东李增华郭春影邓腾郭福生许德如韦晓艳邹永强郭世超
- 关键词:构造控矿数值模拟花岗岩型铀矿
- 钱家店铀矿田草莓状黄铁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钱家店铀矿田主要赋矿层位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原生红杂色岩系,目前关于其内部灰色砂体沉积期的原生氧化还原性仍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区内找矿部署,而草莓状黄铁矿对沉积岩形成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文章通过系统研究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灰色砂体内草莓状黄铁矿的赋存、硫同位素、粒径等特征,首次利用其粒径特征反演目标层位沉积-成岩期水体的古氧化还原条件,进而探讨其对铀成矿的意义。结果表明,钱家店铀矿田灰色砂体中草莓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全岩δ34S值为-37.5‰~-23.4‰,为低温微生物还原作用成因。姚家组、青山口组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6~28.0μm、0.8~52.0μm,平均粒径分别为8.0μm、9.3μm,最大粒径分别为28.0μm、52.0μm,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分别占21.8%、28.3%,表现出姚家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整体较青山口组小,青山口组具较广的分布范围,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粒径统计学分布规律。综合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对标准偏差和偏态系数二元图解表明,含矿目标层沉积时古水体为次氧化环境,这是目前含矿层不发育翼部矿体和具有“两红夹一灰”纵向氧化还原分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底部灰色砂体的原生还原容量有限,本身不足以形成规模性工业铀矿,这侧面说明下白垩统内的油气渗出还原是区内砂岩大规模铀成矿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原生红杂色含矿层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东艳黄少华王鹏刘章月耿英英
- 关键词:草莓状黄铁矿姚家组青山口组砂岩型铀矿
相关作者
- 李子颖

- 作品数:387被引量:1,524H指数:25
-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铀矿 砂岩型铀矿 铀成矿 铀矿床 铀
- 聂江涛

- 作品数:94被引量:2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相山铀矿田 铀矿 铀矿勘查 铀矿田 热液
- 王健

- 作品数:49被引量:116H指数:8
-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相山铀矿田 黑色岩系 铀矿田 多金属 铀
- 胡宝群

- 作品数:210被引量:67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铀矿床 相变 岩石圈 相山矿田 地球化学特征
- 王勇剑

- 作品数:54被引量:1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相山铀矿田 铀矿床 矿床 相山矿田 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