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篇“ 钷147“的相关文章
稀土元素 147Pm 在水生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以水生态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水生生物对(147Pm)的富集性及其通过食物链鱼体的生物放大作用。
陈祖义等著
关键词:核技术
147在组织中的滞留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损伤的剂量效应研究
该研究探讨了裂变产物147单次或多次摄入体内时的蓄积特性和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效应的相关。当147单次摄入机体后,早期呈选择性蓄积于肝,5天后在骨骼中的蓄积增升至首位,且呈骨表面型沉积。观察到147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
关键词:
关键词:放射毒理学毒理学放射性核素滞留放射性核素动力学染色体畸变裂变产物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稀土元素^(147)Pm、^(141)Ce和^(147)Nd的环境毒理与安全性被引量:13
2004年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 ( 14 7Pm、14 1Ce、14 7Nd)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l)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土壤中具有强的吸附性 ,而且难以迁移 ,易于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 2 )供试的 5种水生生物、4种陆生食用植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 3) 14 7Pm、14 1Ce、14 7Nd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分布 ,在骨骼、骨髓、眼、大脑、心脏、脂肪和睾丸中残留量较高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 ;( 4 )一次性腹腔注射2 0 0mg·kg-1的Ce和Nd对小鼠性腺激素 (睾酮或孕酮 )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 2 0 0和80 0mg·(kg·d) -1的Ce随饲料摄入对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本文从稀土的环境累积影响、与“环境优先污染”的类似性、动物脏器组织中的选择性蓄积效应及其天然放射性等方面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的环境安全性 。
陈祖义
关键词:钷147环境行为环境毒理安全性评价性腺农业生态环境
^(147)Pm照射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了14 7Pm照射对人白血病HL 60细胞bcl 2和bax基因表达作用。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14 7Pm对HL 60细胞bcl 2 /bax的蛋白表达 ,以及RNA分子杂交技术探讨14 7Pm对HL 60细胞bcl 2mRNA的转录水平表达。结果 发现对照HL 60细胞中bcl 2蛋白呈高度表达 ,为 88% ;在14 7Pm照射下 ,可下调至 5 3 %。bax在对照细胞中的表达很低 ;14 7Pm作用后 ,未见明显改变。而受14 7Pm照射后 ,可使HL 60细胞中bcl 2mRNA表达呈明显下调 ,并随受照射时间的延长 ,下调作用更加显著。结论 14 7Pm诱发人白血病HL 60细胞的凋亡作用 ,与其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
朱寿彭肖东
关键词:HL-60细胞BCL-2BAX钷147
^(235)U、^(147)Pm、^(153)Sm单独及混合照射时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1999年
本研究运用四氮唑(MTT) 显色反应,观察了235U、147Pm 、153Sm 单独及混合照射骨肉瘤细胞时,对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程度比较。结果表明,各核素单独照射(照射用放射性活度为:235U,1284Bq;147Pm ,7.4×105 Bq;153Sm ,7.4×105 Bq)及混合照射(235U+ 147Pm ,235U+ 153Sm ,147Pm + 153Sm ,其放射性活度均为各自单独照射时的一半) 时,在受照12 及24 h 阶段,均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朱寿彭肖东韩晓枫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抑制钷147钐153
^(147)Pm内污染诱导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突变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为探讨低剂量- 147 (147 Pm) 对小鼠的内污染效应,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观察了低剂量147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显示, 18-5 kBq/g体重的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可引进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01) 。然而,预先应用0-37 , 3-7 和37 Bq/g 体重的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3 天后应用相同的高剂量147 Pm(18-5 kBq/g 体重) 内污染机体, 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减少, 与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实验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1 或P< 0-001) ; 并且0-37 ~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0-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表明, 低剂量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可诱导红细胞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红细胞系统对相继高剂量147Pm
杨占山杨淑琴朱寿彭
关键词:微核率钷147
^(147)Pm诱发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电镜形态及DNA凝胶电泳研究
1999年
研究了受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 辐照人白血病HL- 60 细胞所诱发的细胞凋亡。实验中估算了147Pm 在不同阶段培养细胞中的辐射累积吸收剂量。通过透射电镜的形态观察,发现当HL-60 细胞在受147Pm 辐照时,可诱发明显的核断裂、核边聚,以及呈现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细胞凋亡。进而抽提了HL- 60 细胞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显示出阶梯状条带形成的细胞凋亡特征。从而提示了147Pm 辐照可导致人白血病HL- 60 细胞凋亡。
朱寿彭肖东
关键词:HL-60细胞电镜DNA凝胶电泳细胞凋亡钷147
^(147)Pm内污染诱发血液和骨髓细胞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研究了低剂量-147(147Pm)内污染机体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内污染对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的放射损伤效应。结果发现,低剂量147Pm(037~37Bq/g体重)可诱发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的适应性反应,使血液和骨髓细胞对相继高剂量147Pm引起的辐射损伤效应有了明显的抵抗力。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单纯高剂量注射组(P<005或P<001),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单纯高剂量注射组(P<005),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诱导血液和骨髓细胞适应性反应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杨淑琴朱寿彭杨占山
关键词:钷147血细胞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147)Pm内污染诱导红细胞系统突变的适应性反应被引量:1
1999年
为探讨低剂量- 147(147 Pm) 内污染对红细胞系统遗传突变的影响,应用骨髓和血液正常染红细胞微核检测,观察了低剂量147 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引起的红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效应。结果显示,185k Bq/g 体重的单纯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可引起骨髓和血液正常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1) 。然而,预先应用037 ,37 和37 Bq/g 体重的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3 天后相继给予185k Bq/g 体重的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机体,骨髓和血液正常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减少,与单纯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 或 P < 001) ;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果表明,低剂量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可较长时间诱导红细胞系统的遗传适应性反应,使红细胞系统对相继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有了明显的抵抗力。
杨占山杨淑琴朱寿彭
关键词:骨髓红细胞微核率钷147
放射性核素^(147)Pm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凋亡被引量:7
1998年
对放射性核素147Pm内照射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的死亡形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变化、琼脂糖电泳、MTT和JAM实验对核素诱发的细胞死亡形式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147Pm诱发的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且细胞凋亡的程度及DNA链断裂量与147Pm作用的时间和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核素147Pm内照射可诱发细胞凋亡。
傅强张澜生朱寿彭
关键词:细胞凋亡内照射Β射线放射性核素钷147

相关作者

朱寿彭
作品数:192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浓缩铀 PM 内污染 内照射 钷147
杨占山
作品数:36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
研究主题:浓缩铀 PM 脾淋巴细胞 DNA合成 聚氧化乙烯
曹根发
作品数:19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研究主题:浓缩铀 促排 血淋巴细胞 钷147 内污染
杨淑琴
作品数:15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浓缩铀 性能研究 聚氧化乙烯 内污染 PM
肖东
作品数:36被引量:301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
研究主题:槲皮素 药理学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