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9篇“ 针刺作用“的相关文章
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研究与针灸精准治疗:转化医学视角被引量:11
2023年
针刺治疗方案的组成涉及取穴组方、留针时间、针刺频次、针刺手法等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化程度对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确定需要以针刺作用量-效关系为指导。本文探讨了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其与针灸精准治疗方案的关系。针灸临床治疗方案的精准化、规范化不是对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否定,而是在临床经验基础上的超越。针刺作用量-效关系是针刺效应随影响针刺作用的每一种关键要素量化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组方穴位量-效关系、针刺手法量-效关系、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陈碧玮陈少宗刘存志
关键词:针刺量-效关系针刺手法时-效关系
针刺作用下嘌呤受体P_(2)X_(7)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被引量:2
2023年
嘌呤受体P_(2)X_(7)是P_(2)X家族中具有双功能调节且结构上有别于其他成员的受体,其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广泛地参与了疼痛的发生和维持的过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受到了极大关注。有研究发现,P_(2)X_(7)受体在针刺作用下通过调控其他因子或者通路而在镇痛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极可能成为镇痛中重要的干预靶点。但是目前关于针刺镇痛是如何影响P_(2)X_(7)受体等神经递质来抑制神经源性痛觉传递还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寻找更加有效的机制来指导临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基于针刺治疗对P_(2)X_(7)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高芳芳李婷婷崔艺敏唐娅妮何轶帆刘奇屈红艳
关键词:针刺镇痛嘌呤受体
基于脑电图技术探讨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
2023年
目的基于脑电图技术对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针刺曲池,直刺20~25 mm,得气后行捻转泻法60 s,频率60次/min,留针10 min。分别采集受试者针刺前10 min、针刺中60 s、针刺后10 min的脑电图数据,对数据预处理后构建大脑功能网络模型,运用脑网络动态分析、功能连接网络复杂网络分析、神经动态低维方法分析针刺曲池时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功能,反映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结果功率谱分析表明,针刺作用下人脑频率信息增强,主要集中在delta频带与alpha频带;时频信号分析表明,针刺作用能够实时调整不同频带信息;动态功能网络分析表明,针刺曲池后,大脑皮层网络功能连接值普遍增强;复杂网络参数分析表明,脑网络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值在针刺中过程较针刺前过程明显提高;低维神经动态轨迹分析表明,针刺时脑网络低维动态轨迹实现了转迁,大脑功能状态发生明显改变,网络吸引子结构也出现变化。结论针刺曲池即刻效应明显,具有增强脑功能连接、调节大脑功能活动的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联通性能,增强额叶、顶叶及颞叶的信息沟通,具有调节脑网络活动和脑功能状态特性的功效。
吴林纳李凯宋蕊好林盛朱庭威徐帆徐志杰李桂平王江
关键词:针刺曲池脑电图
针刺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科学依据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探讨针刺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科学依据。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早期炎性级联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极大潜力,但实际转化却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如何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效率是增强其疗效的首要问题。通过梳理文献总结针刺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抑制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炎性级联反应的可能机制,并提出假说:针刺可促进缺血灶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调控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从而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归巢效率,发挥其神经保护功能,提高临床转化能力。
巴特孙楷航王婧王泽然桑博默李泓宽郭昊然杨雪郑玉洁赵晓峰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针刺
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及针刺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疼痛抑郁共病(pain-depression dyad,PDD)是指同一患者疼痛与抑郁相兼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是心理、情绪、行为、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慢性疼痛是指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且30%~60%的慢性疼痛患者存在抑郁症状[2],而这种概率可由疼痛的类型决定[3,4]。疼痛与抑郁相互促进,65%的抑郁患者伴有慢性疼痛症状[5]。疼痛的存在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造成困难,同时,抑郁的出现也会加重疼痛的程度[6],但目前两病的共同机制尚未被确定[7]。临床研究显示,抗抑郁药的使用对慢性疼痛有着良好的镇痛作用[8],表明了引起疼痛和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存在重叠[9,10],而两病的区别治疗,无疑会增加医疗成本,延误治疗时机,因此整合PDD的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十分必要。
羊璞粟胜勇李羚张熙蔡慧倩
关键词:慢性疼痛抑郁相抑郁患者抗抑郁药情绪体验
缺血性中风后血管生成及针刺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中风是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的主要亚型,及时恢复或改善局部脑血供对改善中风结局和中风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缺血性中风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血管生成适当地恢复血流,新形成的血管可以增加脑血流,从而增加输送到受影响脑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量。血管生成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中许多关键血管生成因子的严格控制。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VEGF、HIF-1、bFGF和Ang-2等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促进血管新生,通过以血管生成因子为靶点的各种途径促进血管生成是治疗实验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该文综述了中风后脑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以及针刺在中风后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麻聪聪王东岩路思宇杨海永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血管生成针刺
改良宫内窘迫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及针刺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缺氧脑损伤(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brain disorders,HIBD)对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行为的影响,评价不同时长(5min,10min,15min)的宫...
林天霸
关键词:针刺宫内窘迫神经功能缺损
文献传递
基于指按法及针刺作用于手三里的痛温觉诱发电位探讨经络小纤维神经感传效应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比较指按法、针刺及痛温觉诱发电位(CHEPs)刺激器作用于正常人手三里产生的CHEPs,探析经络理论的小纤维神经感传方式。方法纳入16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检测指按法、针刺、CHEPs刺激器作用于手三里产生的CHEPs,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3种刺激手段作用于受试者手三里均可记录到CHEPs,指按法诱发的N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120.69 ms(P<0.05),针刺诱发的N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183.69 ms(P<0.001)。指按法诱发的P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149.13 ms(P<0.05),针刺诱发的P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215.69ms(P<0.001),指按法和针刺N、P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同刺激手段对N、P波幅存在显著主效应(F=0.424,P=0.658;F=1.289,P=0.290)。结论指按法、针刺均可诱发由小纤维介导的N、P波,且通过与CHEPs刺激器诱发电位比较,指按法及针刺传导的小纤维速度更慢,为无髓鞘的C纤维;指按法、针刺诱发的N、P波波幅改变无明显差异。
张宇星冯祥危威刘小卫李武李江山
关键词:按法针刺经络小纤维
针刀与传统针刺作用原理的比较
针刀医学一门是年轻的医学科学,它诞生于现代西医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两股时代洪流的相互融合碰撞中。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针刀医学逐渐冲撞出自己的河道,形成了有别于西医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一直以来,针...
周颖唐宏图
关键词:针刀传统针刺
文献传递
针刀与传统针刺作用原理的比较
针刀医学一门是年轻的医学科学,它诞生于现代西医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两股时代洪流的相互融合碰撞中。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针刀医学逐渐冲撞出自己的河道,形成了有别于西医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一直以来,针...
周颖唐宏图
关键词:针刀传统针刺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陈少宗
作品数:270被引量:1,373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现代针灸学 针刺 取穴规律 针灸 针灸学
梁繁荣
作品数:919被引量:4,392H指数:2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针刺 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
李晓陵
作品数:159被引量:858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FMRI MRI
郭义
作品数:955被引量:5,118H指数:3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腧穴 经络 穴位
朱兴宝
作品数:72被引量:118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视频显微镜 脊髓 挤压伤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 局部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