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18篇“ 金融改革创新“的相关文章
金融科技能否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2025年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是当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主要趋势。从理论上看,金融科技可以缓解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标准识别难、信息不对称、监管效率低等痛点。金融科技如何助推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当前仍缺乏量化研究。因此,本文根据经验数据和问卷调查,通过构建七省(区)十地2012—2021年的金融科技应用指数和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广义矩估计和双重差分法模型,从金融科技平台建设和使用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改革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且显著提升了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通过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提升绿色金融系统与商业银行现有业务系统的耦合度,可增强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
黄庆华王浩力
关键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试验区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创新资源再配置视角
2025年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已陆续在试点地区稳步推行,有效助力我国构建牢固、多元的绿色金融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与保障。基于2011~2021中国沪深A股数据,使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效果,实证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显著推动当地企业绿色创新,且相对于清洁型企业而言,重污染企业并未产生更多的绿色创新成果。(2)处于产业升级型和资源开发型试验区、国有企业、现金流状况良好的企业受到更强的绿色创新激励,且其创新活动主要聚焦于实质性的绿色创新。(3)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通过缓释企业融资约束、优化债务结构,进而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动力。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源自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再配置效应。该文为持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走深向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陈浩黄小洪张文萱张钰
绿色金融能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2025年
本文选取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7年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可通过提升市场化程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3)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在东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省份效果更为明显。上述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政策启示。
刘漩杨美沂
关键词:双重差分绿色金融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能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2025年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低竞争行业、成立时间较长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效应较强。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政策以加快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田岚赵雨菲李骥骁
关键词:绿色金融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非均衡的影响研究——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
2025年
非均衡发展是绿色创新推进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论文以绿色金融发展为切入点,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双重维度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创新非均衡。研究发现:(1)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所表征的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抑制绿色创新非均衡发展,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2)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绿色创新非均衡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异质性特征,其对于绿色创新非均衡的抑制作用在弱环境规制地区和经济非均衡程度高的地区更加突出;(3)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影响绿色创新的边际递减效应是加速绿色创新“追赶”的直接机制,同时绿色金融发展亦能够通过提升绿色创新落后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和降低融资约束来促进绿色创新“追赶”。研究结论对于绿色创新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吉平
关键词:绿色金融双重差分
绿色金融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实践
2025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成为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2006—2022年279个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包含绿色金融政策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促使地级市层面的碳排放强度降低46.7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该政策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成功实现碳减排效应,并且在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依然显著为正。进一步分析来看,大型及以上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举措,同时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经验启示。
吕承超姜延杰何加豪
关键词:碳减排环境规制
绿色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2025年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经成为金融工具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2009—2022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绿色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绿色金融政策能够促进试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次,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政策倾斜力度较大的西部地区以及财政支持力度较大的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政策通过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柴尚蕾周倩倩魏伟
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创新能力
绿色金融如何实现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2025年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而加强金融支持是其中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阐释了绿色金融与减污降碳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试验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进程,且这一效应在资源型城市、“胡焕庸线”西北部城市以及非城市群城市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推动技术进步两个渠道促进城市减污降碳,但微观层面的作用效果仅对污染行业产生显著影响。空间计量分析表明,试验区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在考虑空间因素后得到明显提升,但尚未形成对周边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
张超胡宗光
关键词:一般均衡模型
绿色金融政策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
2025年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择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21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政策与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行多维度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显著促进制造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对成熟期、高技术企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迫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扩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张雨乐于静
关键词:制造业双重差分模型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零售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2025年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机理分析和变量构建,实证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可以有效缓解本地零售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且经过平行趋势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来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可以通过提升本地企业商业信用资源,进而缓解本地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而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本文围绕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强化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差异化政策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李金昊李刚

相关作者

吴盼文
作品数:45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主题:新年致辞 金融事业 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致辞 金融系统
李磊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研究主题:金融改革创新 珠三角 成本控制 关税改革 关税
王迅
作品数:89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主题:金融支持 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 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
王晓明
作品数:20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主题:个人征信系统 金融稳定 保就业 个人信用信息 企业融资
雷曜
作品数:100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研究主题:利率市场化 绿色金融 利率市场化改革 金融 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