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6篇“ 重症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章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究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19)、预后良好组(n=73),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心功能Ⅲ级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均低于预后良好组,下肢水肿、合并脓毒病发生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ICU住院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水肿(β=1.365,OR=3.917,95%CI:1.331~11.527)、心功能分级Ⅳ级(β=1.316,OR=3.727,95%CI:1.298~10.702)、NT-proBNP(β=1.115,OR=3.097,95%CI:1.148~8.332)、hs-CRP(β=1.313,OR=3.795,95%CI:1.372-9.576)、血肌酐(β=0.313,OR=1.367,95%CI:1.133~1.649)合并脓毒症(β=1.870,OR=6.491,95%CI:2.082~20.233)、ICU住院时间久(β=1.598,OR=4.937,95%CI:1.759~13.892)均是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β=-0.150,OR=0.861,95%CI:0.788~0.941)、Hb(β=-0.176,OR=0.839,95%CI:0.759~0.927)是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一定预后不良风险,与下肢水肿、心功能分级、LVEF、NT-proBNP、Hb、hs-CRP、合并脓毒症、ICU住院时间均相关。
刘玲娜胡雅琳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预后护理策略
探析心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
2025年
探讨发生重症心力衰竭并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入院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研究对象: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对象年龄:老年阶段,总例数:160例,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单一治疗,80例)、观察组(联合治疗,80例),分析两组心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VESd(38.59±2.02)mm、LA(3.23±0.11)cm,低于对照组的(47.78±3.35)mm、(3.78±0.14)cm,LVEF(47.60±3.89)%、CI(2.63±0.24)[L/(min·m2)]、CO(4.36±0.39)L/min,高于对照组的(41.52±3.53)%、(2.25±0.20)[L/(min·m2)]、(3.67±0.27)L/min;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的93.75%较对照组的82.50%高;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患者主观感受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重症心力衰竭的情况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梁春鸽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心内科重症心力衰竭老年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研析
2025年
为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传统治疗与联合用药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纳入5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地高辛和呋塞米治疗,观察组接受美托洛尔、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通过监测心功能状态、肾功能指标、电解质平衡和炎症反应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心功能状态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和血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05);血清钠、血清钾、血清氯和血清钙等电解质平衡指标趋于正常(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反应指标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急诊内科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蒲祖康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联合用药心功能改善
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2025年
为探讨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及预后情况,提供临床决策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9月间收治的11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及个性化药物治疗。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等。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LVEF升高至更高水平,LVEDV和LVESV降低更多,HR更稳定(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再住院次数和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中,加强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家庭护理指导及个性化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晓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预后分析康复锻炼指导
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2025年
深入研究急诊内科护理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全面评估其对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将2023年整载区间与2024年1月区间覆盖范围划入试验起始区间,随后遴选总样本量为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患者所受护理程序模式并借助统计方法“双盲法”依次将等比例两组各40例患者划入参照组(应用常态化护理干预程序)与干预组(急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项目依次为: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心功能指标更优,MLHFQ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参照组存在差距(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显著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强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永静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护理满意度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D、LVESD均降低(P<0.05),LVEF均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纠正神经内分泌因子紊乱,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张艳东陈敏吕建东王振苗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心力衰竭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
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2025年
本次围绕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纳入病例共52例,患者均与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要求相符合,数字表法形式分组,A组运用常规治疗,B组常规加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主要观察各小组治疗疗效,对患者心功能恢复程度调研,观察组间血气指标,对临床指标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对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小组对比,运用量表方式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在完成治疗后根据要求进行组间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结果 表示B组治疗有效病例多于A组;观察组间干预后的血气指标,显示患者在治疗后有缓解,相比较来讲,A组变化较不显著;对患者临床各指标情况总体评估,显示B组再住院率低,患者出现不良情况的例数低于A组;对病患肺功能情况调查,显示B组患者情况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生活质量量表分析,A组情况稍差(P<0.05)。结论 此次主要对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面综合分析,通过实践表示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方法更能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早期恢复,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使得患者早期脱离险情,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秦胤鹏
关键词:有创呼吸机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2025年
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12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标准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各项护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ICU重症心力衰竭标准化护理服务,有助于护理效果的提高,优化患者的生理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刘成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重症心力衰竭标准化护理心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5年
以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评估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3月—2024年3月为限,在我院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70例设计实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n=85)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85)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8.82%,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血气指标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危重程度高,常伴随气促情况,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对症且适宜,能够减少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的发作次数,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提高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贺文辉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心力衰竭心功能
危机管理理论全局式护理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危机管理理论全局式护理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的8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危机管理理论全局式护理,对比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焦虑抑郁心理、心功能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及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理论全局式护理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
陈佳碧陈燕红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相关作者

傅研
作品数:49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 冠心病患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
邢永生
作品数:56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 CCU 心力衰竭 替罗非班
赵洛沙
作品数:203被引量:1,136H指数:1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多态性 急性心肌梗死
李树春
作品数:1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再同步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 冠心病 心脏病患者
廖学文
作品数:14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再同步治疗 320排CT 风心病瓣膜 置换术后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