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9篇“ 酚酸类成分“的相关文章
不同品种丹参茎叶酚酸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2025年
以“川丹参1号”“川丹参2号”“小叶川丹参”“山东白花丹参”“山东紫花丹参”5种丹参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检测5种丹参茎叶醇提物中的总酚酸含量,同时采用HPLC对丹参茎叶醇提物中7种主要酚酸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用DPPH、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对丹参茎叶醇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丹参茎叶中含有较高的总酚酸(131.1~145.2mg/g)。除“山东紫花丹参”茎叶外,迷迭香酸在7种主要酚酸化合物中含量最高(13.43~34.22mg/g);而在“山东紫花丹参”茎叶中,丹酚酸B含量最高(22.35mg/g)。研究还发现丹参茎叶中富含的水溶性酚酸成分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并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在不影响丹参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以对丹参茎叶加以利用,为开发丹参非传统药用部位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张彦张天国李彦妮杨在君吴一超
关键词:总酚酸抗氧化活性迷迭香酸丹酚酸B
一种鲜地黄提取物、鲜地黄酚酸成分及提取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地黄提取物、鲜地黄酚酸成分及提取方法和应用,属于日化产品领域。所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鲜地黄加入乙醇和酶,提取两次,抽滤得到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后过膜纯化处理,收集清液,得到鲜地黄提取物;将所述鲜...
李晶晶张静殷昊周琦
一种快速检测橡胶草中酚酸成分含量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橡胶用胶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橡胶草中酚酸成分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酚酸成分标准品,加入提取液进行溶解,得到酚酸成分标准品混合溶液;S2、量取不同体积的所述酚酸成分标准品混合溶液进...
王锋米彦青胡梦雨王世雨陶昆宋志国曹掌帅梁硕刘笑靖王勃姜国平马勇吕建强
HPLC法同时测定引种紫锥菊中3种酚酸成分
2025年
试验旨在建立紫锥菊中绿原酸、菊苣酸、咖啡酸同时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试验对紫锥菊中3种酚酸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参数优化,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比较蒙自市引种栽培紫锥菊根、茎、叶、头状花序和花序梗中3种酚酸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3种酚酸成分在色谱条件下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良好。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法定性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紫锥菊药材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表明,蒙自市引种栽培生产的紫锥菊药材中3种酚酸成分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和中兽药原料药材生产基地。
黄华希刘芳林卢恩科刘秦徐世娟陈荣臧青民
关键词:紫锥菊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
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或其制品中酚酸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或其制品中酚酸成分含量的方法,样品经75%乙醇溶液水浴加热提取获得9种酚酸成分: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A、4‑羟基苯乳酸、4‑香豆酰‑4’‑羟基苯乳酸、4‑...
周正邢小雯何颖韩翠翠王芸余璐瑶郝锴段永豪
一种用于可视化分析诃子和西青果中单宁酚酸成分的质谱成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视化分析诃子和西青果中单宁酚酸成分的质谱成像方法,通过筛选基质种,优化仪器参数,能够有效避免基质对目标物的干扰。实现了诃子和西青果中单宁酚酸物质,没食子酸(m/z 169.01)、莽草酸(m/...
陈心悦 孔祎霏陈娟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成分提取工艺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成分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酚酸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苯酞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倍量90%乙醇,每次提取130 min,提取2次;酚酸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5倍量65%乙醇,每次提取120 min,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苏秦包强李喜香王雪梅殷润良王建良
关键词:酚酸类成分
基于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三种丹参酚酸成分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2024年
目的研究丹酚酸B、丹酚酸A和迷迭香酸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研究依据和参考。方法药效学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丹酚酸B组、丹酚酸A组、迷迭香酸组、华法林对照组、各丹酚酸成分分别与华法林联合给药组,含丹酚酸成分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各丹酚酸成分14 d,在第8天灌胃给予华法林后,在0、4、8、12、24、36、48、72、96、120、144 h采血,用血凝分析仪测定相关凝血时间参数。药动学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华法林对照组、各丹酚酸成分分别与华法林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连续14 d分别腹腔注射各丹酚酸成分,第8天灌胃给予华法林后在0.5、1、1.5、2、4、8、12、24、36、48、72、96、120、144 h采血;血浆蛋白结合率实验是将大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不同剂量(低、中、高)的各丹酚酸成分分别与华法林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连续8 d分别腹腔注射各丹酚酸成分,第8天灌胃给予华法林后1.5 h采血。采用UPLC-MS/MS测定华法林对映体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测定药动学参数。结果药效学研究表明,单独应用丹酚酸B和丹酚酸A并不影响凝血时间,但联合华法林后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显著变化(P>0.05);迷迭香酸单独或联合华法林,均可延长PT、APTT和INR值(P<0.05)。药动学研究表明,丹酚酸B联合华法林后,R-华法林的药动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34.17%、53.44%和60.14%(P<0.01),t_(1/2)延长28.37%(P<0.01),CL/F降低35.48%(P<0.01),S-华法林的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11.11%、22.13%和24.05%(P<0.05),t_(1/2)延长14.26%(P<0.05),CL/F降低19.44%(P<0.05);丹酚酸A联合华法林后,R-华法林的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19.59%、49.98%和53.31%(P<0.01),t_(1/2)延长17.29%(P<0.05),CL/F降低34.19%(P<0.01),而S-华法林的药
赵月孙佳慧姜爽刘艳嘎力巴李棋魏凡舒杨春娟刘高峰
关键词:华法林丹酚酸B丹酚酸A迷迭香酸抗凝作用
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成分含量变化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成分含量,评估忍冬花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药用价值,为确定适宜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测定12种酚酸成分含量,多元统计分析忍冬花不同发育时期酚酸成分含量差异。结果忍冬花酚酸成分总含量高低为二白期>三青期>大白期>米蕾期>银花期>金花期。结论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开放花中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甲酯含量较高,提示开放花具有独特的开发利用价值。
王爱媛范李想张紫瑄姚丹阳张永清
关键词:忍冬花金银花酚酸类成分
华佗豆的红外指纹图谱和薄层色谱鉴别及酚酸成分含量测定
2024年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豆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咖啡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红外光谱法可推测出华佗豆含有有机酸、黄酮成分,红外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0.999。聚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为两大,产地S1、S2、S3聚为一,其余产地为一;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5种差异性成分(VIP>1);建立的薄层色谱的供试品和对照品显示位置一致,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华佗豆中6种酚酸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77%~102.5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90%。结论建立的华佗豆药材薄层色谱和红外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行、结果稳定;建立的华佗豆中6种酚酸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可靠,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林婧韦金玉梁洁梁炎丽魏江存陆春莲郑飘雪孙正伊
关键词: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酚酸类成分

相关作者

王振中
作品数:1,562被引量:5,885H指数:34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中药组合物 桂枝茯苓胶囊 指纹图谱 热毒宁注射液 银杏内酯
萧伟
作品数:1,411被引量:5,608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热毒宁注射液 指纹图谱 桂枝茯苓胶囊 组合物 中药组合物
段金廒
作品数:1,646被引量:11,707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当归 中药资源 中药 药材
彭国平
作品数:360被引量:2,467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纳滤 超滤 化学成分 泽泻 细菌内毒素
李红阳
作品数:89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纳滤 超滤 细菌内毒素 超滤膜 截留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