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篇“ 部派佛教“的相关文章
佛教
弘学编著
关键词:部派佛教
犍陀罗涅槃和荼毗雕刻与佛教的关系
2024年
大约自公元前4世纪中期开始,佛教教团内对经律认识的分歧开始加大,进而分裂为十八。汉译《长阿含经》和《佛本行集经》两佛经均为法藏所传,根据已知的犍陀罗语铭刻和写本,公元2-3世纪法藏在西北印度或大犍陀罗地区地位突出。由文献所载佛陀耶舍和阇那崛多的活动时间推定,大犍陀罗地区至少在公元392-559年间仍流行或杂行法藏。犍陀罗出土的佛传浮雕,尤其涅槃和荼毗题材与汉译《长阿含经·游行经》关系极为密切,这也从图像学角度证实了犍陀罗地区的确流行过法藏
李聿骐
关键词:犍陀罗涅槃雕刻部派佛教
佛教宗义下的时空观与情器世间成坏说
2024年
一、说一切有的时空观,说一切有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经历着从生成到住立,再到坏灭和空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然的法则,是有情生命体和外在环境不可避免的无常演变。然而,有同时也认为,这个过程并非终点,因为随着坏灭和空无,新的生成和住立又将开始。这种循环往复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有对宇宙和生命的基本认识。
宗空
关键词:时空观外在环境生命体宇宙
试论原始佛教佛教和大乘汉传佛教中的菩萨特质及其异同
2023年
“菩萨”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尝试分析原始佛教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时期中的“菩萨”所秉持的特质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佛教中“菩萨”特质的发展规律是由现实到抽象、由一生到多世、由自力到他力、由出世到入世。
贾婧恩
关键词:菩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
佛教的念佛实践:从印度到丝路之演变
2023年
印度早期佛教的念佛,是与三皈依中的“皈依佛”紧密相关的。然而,念佛、念法、念僧与持戒在后来逐渐具有了解脱道中的意义:在皈依后,修行者对佛、法、僧三宝的忆念和对戒的持守逐渐坚固,最终进入预流向。贵霜王朝时期,西北印度各的念佛,逐渐加入了忆念佛陀功德的内容;然而伴随着这一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对佛身的观想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因而,功德法身与生身开始出现于活跃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有毗婆沙师文献之中。丝路出土的有瑜伽师文献,继承了克什米尔地区念佛的这一范式,并发展出更为系统的念佛生身、法身的观想禅修技巧。
赵文
关键词:念佛部派佛教法身
佛教时间学说之争的当代诠释
2022年
世尊说法,没有对时间问题进行详细解说。佛教中的有(说一切有)以及由其分裂出来的经(经量)则对此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探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观点。有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经主张“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他们的实际目的都是想说明法的刹那灭如何可能。不过,在要支持“三世实有”还是“现在实有”的宗旨上,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与经时间学说的争论是否就真的完全对立?经过考察,有两种不同看法:佐伯良谦认为有与经没有很大差异;而印顺法师认为它们之间并不相同。
陈群志
关键词:部派佛教
印度佛教“无为法”之争与《般若经》中“实相”相关概念的成立被引量:3
2020年
在印度佛教中,说一切有毗婆沙师、经量等反对将"缘起"列为"无为法",而他们理解的"无为法"并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而大众等则依据《杂阿含经》中的《缘经》,认为"缘起"与"涅槃"并属为"无为法",且"无为法"是"有为法"构成的经验世界之基础。这也使得"法性""如"等与"缘起"有关的概念,及"实际"等与"涅槃"有关的概念,逐渐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小品般若经》中"缘起"被重新理解为"空性",但只是消极意义的"无自性";而由《小品般若经》扩充而来的《大品般若经》中则出现了与大众等相似的"无为法"之分类,相应地,代表"空性"的"如""法性""实际"等概念在《大智度论》里被看作"实相"。后来,这些概念逐渐发展为大乘佛教中的本体论范畴。
赵文
关键词:法性缘起空性
佛教佛陀观在中国的传播史看佛教中国化——以佛典汉译为视角
2019年
佛教佛陀观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佛教佛陀观对大乘佛教佛陀观等若干思想体系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范式性意义。佛陀观的变迁成为大乘佛教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传播存在相当长时间的并行状态。以佛典汉译为视角,对佛教佛陀观在中国的传播史予以考察,发现这一特殊思想体系在中国佛教史中的嬗变反映出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传播路线、传播载体、传播受众三个角度来看,佛教佛陀观在中国的传播史可以看作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一个独特的侧面和缩影,同时也反映出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伊家慧
关键词:部派佛教佛教中国化汉译佛典
印度佛教“中有”思想
2018年
'中有'是印度佛教别间辩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主张'有中有'的认为有情死后,为了寻找生处必须有一种自体当作媒介,因而提出细微五蕴身的'中有'。然而,主张有情死后其心刹那生起的,理所当然对'中有'持否定态度。在各辩论'中有'时,支持'中有'的从契经中找出各种证据,因而引申出'健达缚''求有''意成'等'中有'之'异名'。同时,在被反方批判的情况下,他们也必须对'中有'概念设法辩护。由此,在双方的辩论中,'中有'的种种特质就展现了出来。
程明贞
关键词:部派佛教《俱舍论》
中观学佛教时间学说的辩破被引量:5
2016年
在东方佛教系统中,时间到底是实在的还是非实在的这样的问题值得去探究。佛教中的有(说一切有)主张"三世实有",认为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三相皆为实有。这个观点遭到了同时期的经(经量)的反对,他们主张"现在实有",过去和未来只有通过"现在"才能获得理解。而中观学基于"缘起性空"的立场认为"三世不可得"、"时相不可得",这种"三世假有"的时间观,彻底反对任何时间的实有论,不管是三世实有还是现在实有,都在反对之列。
陈群志
关键词:部派佛教缘起

相关作者

姚卫群
作品数:159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佛教 婆罗门教 印度哲学 奥义书 古印度
方立天
作品数:95被引量:4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印度佛教 佛教 中国佛教 心性论 《大正藏》
哈磊
作品数:19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佛教 佛学 格义 毗昙 《阿含经》
江亦丽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印度教教派 印度人民党 印度教徒 核问题 国大党
王静磊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宗教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部派佛教 佛学 佛教历史 唯识学 说一切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