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篇“ 遗传主效应“的相关文章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含水量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叶片、子粒、茎秆、叶鞘、苞叶、穗轴等含水量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子粒含水量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控制;叶片含水量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遗传效应控制;茎秆受显性效应遗传效应控制。子粒、叶片、茎秆含水量等性状不同遗传控制体系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宜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
周东升赵延明侯恒军李广贤
关键词:玉米含水量
玉米叶片保绿度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叶片保绿度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采用朱军提出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保绿度的遗传除了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VA)、母体效应(VD)遗传效应外,还会明显受到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VDE)的影响。组配杂交组合时根据各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值,选用遗传效应表现良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互作效应表现正向较为稳定的优良亲本做母本,提高选择效果;自交系沈137具有较高的正向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是选育保绿性玉米较好材料。
赵延明严敏徐洪文周东升滕姗姗刘德友董树亭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环境互作
不同发育时期玉米叶片保绿度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的分析方法,研究多环境下玉米吐丝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保绿度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非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叶片保绿度在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遗传效应均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并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条件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吐丝后不同时期叶片保绿度表现的净遗传效应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玉米由抽丝期到成熟期发育进程基因表达净效应的选择越来越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赵延明严敏董树亭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环境互作
玉米穗高系数遗传效应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朱军提出的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穗高系数性状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穗高系数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遗传体系共同控制,同时还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母体×环境互作效应等不同遗传控制体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对穗高系数性状的选择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宜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育种中根据亲本穗高系数在不同环境中遗传效应预测值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穗高系数育种效率。
赵延明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环境互作
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3
2006年
采用朱军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吐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表现除了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母体效应遗传效应外,还会明显受到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遗传效应中以显性效应(VD)为,加性效应(VA)次之。互作效应中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VDE)为,其次为母体效应×环境互作效应(VME)。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在早代不同环境中选择均具有一定的成效。在遗传育种中需要注意各种基因效应在不同环境中的差异,根据各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值,选用遗传效应表现良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互作效应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亲本组配杂交组合,育成适应不同地区或某一特定地区的新品种,提高选择效果。
赵延明董树亭高宏伟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遗传方差基因型×环境互作
水稻产量因子的遗传效应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在构建 DH群体 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了产量因子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 .在杭州和海南两地分别种植包括 12 3个 DH原的 DH群体及其亲本 IR6 4和 Azucena,并对产量因子性状进行了测定 .运用调整无偏预测 (AUP)法预测遗传效应值和 GE互作效应值 ,并用于 QTL定位 .结果表明 ,一些有效应的 QTL同时具有 QTL×环境 (QE)互作效应 ,而一些没有效应的 QTL也可以有 QE互作效应 .研究还表明 ,QTL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 ,有的 QTL只能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 ,而另一些 QTL能在二个环境中都检测到 .产量因子包括总粒数和实粒数的 QTL无论是效还是 QE互作效应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值 ,这些 QTL在两个环境中起基因的作用 .
Mebrouk Benmoussa朱军严菊强何慈信吴平
关键词:水稻遗传主效应基因型互作效应QTL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英文)被引量:45
1999年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效应和环境工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要受制于遗传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母体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o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条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石春海何慈信朱军陈建国
关键词:稻米
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3
1998年
采用包括遗传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籼稻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各碾磨品质性状除了受制于种子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遗传效应外,还会明显受到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精米重和精米率两个性状的表现要是以遗传效应,而糙米重和糙米率则以基因型x环境互作效应。在各遗传体系中,除了精米率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略大于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外,其他碾磨品质性状的母体植株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种子基因。细胞质x环境互作效应对精米重和糙米率的影响也较为重要。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P7和P8两个亲本的遗传效应表现突出,可以明显改良杂交后代多数碾磨品质性状。P1和P2两个亲本的碾磨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上述亲本在水稻品质育种中可加以利用。
石春海何慈信朱军
关键词:稻米碾磨品质环境互作效应
油菜籽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QTL定位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菜籽饼是重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与饲料营养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为多数动物的半必需氨基酸。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 7回交构建的2套BC1F1群体,采用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遗传体系QTL定位软件和作图方法,对油菜籽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进行了种子胚和母体植株2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A1、A4、A7、A8、A9、C2、C3和C9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丝氨酸含量QTL、2个胱氨酸含量QTL和5个酪氨酸含量QTL,分别解释59.34%、29.66%和59.26%的表型变异。其中5个QTL属于效QTL,均能解释10%以上的表型变异。全部QTL均具极显著的胚和母体加性效应,其中3个QTL具显著或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在A4染色体上发现1个QTL簇,该区域存在3个控制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QTL。一些重要QTL以及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今后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温娟许剑锋龙艳徐海明孟金陵吴建国石春海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QTL定位遗传主效应环境互作效应
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和方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结合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及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两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方法和作图软件,对不同年份BC1F1 1和BC1F1 2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布在A1、A4、A6、A7、C2和C5连锁群上,其中,4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对表型的总贡献率分别为49.1%和59.6%。检测到的QTL均具有极显著的胚加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其中4个QTL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胚显性效应、2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具有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OC-6-3和qPC-4-1作为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QTL,分别能解释36.3%和37.9%的表型变异;而qOC-4-2和qPC-4-1均被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4连锁群相同的位点上,位于分子标记HS-K02-2和HBR094之间,QTL峰值位置为18.5 cM,置信区间为17.5—19.4 cM。【结论】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会同时受到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遗传体系核基因组QTL表达效应的影响,其中环境互作效应对含油量表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控制蛋�
许剑锋龙艳吴建国赵志刚徐海明温娟孟金陵石春海
关键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QTL定位遗传主效应

相关作者

石春海
作品数:157被引量:2,329H指数:3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稻米 籼稻 遗传学 遗传主效应
吴建国
作品数:107被引量:931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油菜籽 水稻 发育遗传 甘蓝型油菜 近红外反射光谱
赵延明
作品数:84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基因型×环境互作 环境互作 QTL 复合区间作图法
陈国林
作品数:27被引量:219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发育遗传 油菜籽饼粕 遗传主效应 发育遗传研究 环境互作效应
朱军
作品数:168被引量:2,178H指数:3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陆地棉 英文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