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篇“ 道德认识论“的相关文章
- 道德认识论
- 道德认识问题既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更是伦理学研究方面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认识理论,是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作者力求运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对道德认...
- 吴瑾菁著
- 关键词:道德认识论
- 儒家道德认识论蠡测被引量:1
- 2024年
- 儒家道德认识论既涉及对儒家思想系统中常见的“知”的内涵的理解,也包括主体对自身及他人道德活动之过程、后果及规范的反省与认识,并贯穿于个人道德活动的始末。儒家道德认识论通过“听言”“观行”“观德”等实践行动得以表征,在根本上关联着人类道德行为的层次性与成长性。生命活动的现实展开,促进实践理性的现实发展等因素,使得儒家道德认识的存续具有必要性,而基于人类普遍共性所导向的可沟通性,人类言行所具有的可认知性,以及儒家所强调的修身实践功夫使儒家道德认识论成为可能。儒家道德认识论生成的现实契机,起于人真切的道德情感,展开为道德知识向道德智慧的转化过程,完成于良知的幡然明觉。在经济与法律地位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对传统儒家道德认识问题的反思有积极意义。
- 龚建平马源
- 关键词:儒家道德认识
- 先秦儒家道德认识论中言象意的关系
- 2023年
- 中国传统认识论以道德为主要认识对象,先秦儒家的道德认识论存在两个阶段,即道德理论认识以及道德实践。先秦儒家道德认识中言象意的关系:言不尽意。由于“道”的先验性决定了在道德原理认知阶段,道德之“言”与道德之“意”之间呈现的是言不尽意的关系。以象表意。教育的过程是接受典范人格耳濡目染的熏陶。从而触发内在道德心象的显现,激发出如不忍、恻隐、悲悯、怜爱等道德情感。先秦儒家道德实践中言象意的关系:(一)孔子“学思并行”;(二)孟子“扩充本心”;(三)荀子“闻见知行”。获得完善的道德认识需要言、象、意的贯通,即只有从道德心出发,依据道德原理指导,规范道德行为。
- 周子琳刘正平
- 关键词:先秦道德认识论道德实践
- 上帝与善:弗朗西斯•哈奇森的启蒙主义道德认识论
- 2023年
- 传统观念认为启蒙运动是批判宗教与倡导理性主义的运动,但从哈奇森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来看,这种观念是不太全面的。哈奇森以洛克的认知理论为基础开创了“道德感官”理论,并以此反驳霍布斯等理性主义者。在哈奇森的道德认识路径当中,上帝为我们设计了道德感官,并以此促进社会整体的公共善,我们的仁爱之情也由此而生。哈奇森的感官虽然需要基于实践,但只要人能够在精神上表现出应有的德性,人的价值与神圣性便可得以确证。根据哈奇森的理论,可以看出“上帝”与“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体的,求善之路径乃至善这一概念的存在都源自上帝,因此哈奇森的思想虽具有强烈的启蒙人学色彩,却并没有“批判宗教”的表现。
- 龚建伟
- 关键词:上帝道德启蒙
- 作为动力之知的儒家“体知”论——杜维明对当代道德认识论的贡献被引量:11
- 2020年
- “体知”是杜维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说明儒家传统所强调的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这种知识类型在宋明儒学中被称作“德性之知”,而与“闻见之知”相区别。这种知识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方面,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不能只靠理智的认知活动,还需要有内心的体验活动;另一方面,这样的知识不只让其拥有者知道孰是孰非,而且还会让他好是恶非、行是除非。这种知识类型既与西方传统认识论强调的命题性知识(knowing-that)不同,也与20世纪中叶为赖尔所强调的能力之知(knowing-how)不同。就其能够驱使其拥有者做出与这种知识相应的行动而言,它是一种动力之知(knowing-to);就这种知识不只是信念(belief)而且也是欲望(desire)而言,它是一种信欲(besire)。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动力之知的“体知”概念的提出是对当代认识论特别是道德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 黄勇黄家光(译)
- 关键词:体知德性之知
- 慎思:先秦儒家的道德认识论研究
- 2016年
- 先秦儒家之"慎思"作为道德理性之思,是儒家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之"思"重在检省身心,思孟之"思"重在尽性至诚,荀子之"思"重在理性思虑;三者共同之处在于认识向度的内倾性、认识原则的道德性、认识内容的伦理性、认识目的的形上性;先秦儒家认识论之"慎思"有助于形成完整的道德理性认知模式,塑造具有圆融生命精神的认识主体,为西方传统认识论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 刘媛媛
- 关键词:慎思先秦儒家道德认识论
- 荀子的道德认识论
- 本书致力于从荀子的思想中挖掘出其有关个体道德认识的理论智慧。荀子关于个体道德认识的理论有别于先秦儒家思孟学派, 但在目的和本质上殊途同归。荀子关于个体道德认识的致思路线与西方哲学中的二元论存在相似之处, 但其认识的内容仍...
- 陈默著
- 关键词:伦理学荀况
- 经验道德认识论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 道德认识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前提和基础。考察中西哲学史发现,思想家们对道德认识论问题有着或多或少、各有侧重的涉及,综观之下这些论述集中于三个问题:第一,主体观;第二,道德观;第三,道德获得途径。针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
- 彭文超
- 关键词:道德教育情境创设
- 回归休谟的道德认识论:应对启蒙理性导致道德困境的可能性研究
- 2015年
- 就启蒙运动的进步意义而言,启蒙理性在知性领域给予人以真理和自由,在道德领域启蒙理性把道德判断的主体还原为人自身,即有理性的存在者为自身颁布道德律令。然而由于启蒙运动自身存在着固有的逻辑悖论,启蒙运动特别是启蒙理性不正确地对待情感导致了现代社会诸多的道德困境。休谟的道德哲学不但证伪了宗教神学的道德基础"上帝存在"的观念,而且还诘难了理性主义道德认识论,因此,回归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认识论为应对启蒙理性导致的道德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张雷
- 关键词:休谟道德认识论启蒙理性道德困境
- 康德个人主义道德认识论批判
- 个人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道德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哲学,通常表现为追求“个人独立”或是“自我独立”,而大部分个人主义者在处理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常以自己为中心,所以导致有个人主义倾向的问题。个人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
- 逯灏
- 关键词:道德哲学个人主义认识论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廖小平

- 作品数:21被引量:102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邓小平 代际伦理 道德认识论 伦理学 道德认识
- 陈默

- 作品数:18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中文教育 人工智能 二语习得 中文
- 彭文超

-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 网络语言 青少年 教育心理学家
- 张雷

- 作品数:137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功率放大器 功放 信道模拟器 宽带 毫米波
- 黄富峰

- 作品数:74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
- 研究主题:大众传媒 伦理 道德思维 道德 道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