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篇“ 道德惩罚“的相关文章
数智时代中小学道德惩罚的使命及其实践进路
2024年
在数智时代,人们正面临多重道德危机,道德惩罚应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必要方式,道德惩罚应回归到“人”——中小学生身上,彰显道德惩罚的“育德”目的,调节中小学生道德情绪,引导中小学生走向善行,联结中小学师生道德关系。然而,当下道德惩罚仍存在偏离育德目的、误用道德惩罚方式、忽视师生的道德惩罚互动、缺失持久深入的德育效果等问题,这制约着道德惩罚应有功能和价值的达成。为此,教师应缔造惩罚共识,以凸显“长善救失”的育人本位;适度道德非难,运用合理的道德惩罚方式;关注学生特点,促成师生道德惩罚合作;建立惩罚监管,构建育德长效机制,提升道德惩罚的实效。
方蕾蕾王阳
关键词:道德惩罚德育
自我验证理论视角下敬畏特质与道德惩罚的关系研究
道德行为在当今社会中十分常见,无论其程度的轻重,都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影响。而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及时的谴责与惩罚则可以起到维护道德良知、重申道德秩序的目的。与暴力形式的惩罚相比较,道德惩罚因为比其更加具有道德价值而...
秦泽初
关键词:道德惩罚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被引量:19
2022年
算法歧视屡见不鲜,人们对其有何反应值得关注。6个递进实验比较了不同类型歧视情境下人们对算法歧视和人类歧视的道德惩罚欲,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相对于人类歧视,人们对算法歧视的道德惩罚欲更少(实验1~6),潜在机制是人们认为算法(与人类相比)更缺乏自由意志(实验2~4),且个体拟人化倾向越强或者算法越拟人化,人们对算法的道德惩罚欲越强(实验5~6)。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算法歧视的反应,并为算法犯错后的道德惩罚提供启示。
许丽颖喻丰彭凯平
关键词:道德惩罚拟人化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
2022年
一、对人-算法的反应差异。本研究发现,在面对人类和算法做出同样的歧视行为时,人们会产生不同的道德惩罚欲,即人们对算法歧视的道德惩罚欲小于对人类歧视的道德惩罚欲。首先,这一结果与Bigman等人(2020)的研究发现相一致,本研究与之区别的独特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因变量的差异。Bigman等人主要探讨了道德情绪即道德义愤的不同,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行为倾向即道德惩罚欲的不同。
许丽颖喻丰彭凯平
关键词:歧视行为道德情绪因变量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
算法的应用被认为可以有效减少人类决策中的歧视,但算法歧视在现实生活中却仍然存在。那么,人们对人类歧视和算法歧视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以往研究聚焦于道德情绪,比较了人们对算法歧视和人类歧视的道德义愤,发现人们对算法歧视的愤怒...
许丽颖喻丰彭凯平
关键词:歧视道德惩罚自由意志拟人化
文献传递
从精神分析视野论悲剧“自我道德惩罚”--《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
2021年
《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王》分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代表作品。两部作品中展现了悲剧中的各类人物矛盾与理念矛盾,除了构建起文艺复兴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理性桥梁,比较出不同时期剧作人物的自杀自残式的悲剧命运中人性的异同和道德理性矛盾之外,本文也将以纵向的方式穿插其中解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式的“超我”将为本文的“自我道德惩罚”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林润铧
关键词:超我
简论道德惩罚的原则
2017年
道德惩罚实践中,出于道义与人性关照的惩罚更能"治病救人";与惩罚的强度相比较,惩罚越及时才越能强化其威慑效果;道德惩罚如果超越法律、理性的限制会导致其自身丧失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为确保道德惩罚是真正道德惩罚,应该遵循人道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刘艳
关键词:道德惩罚人道原则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
高校大学生道德惩罚及其价值研究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责任作为道德现象的固有形态之一,其表征的仅仅是一种静态现象。然而,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必然要求道德责任走向客观现实,走向实践理性。立足高校视域,探究大学生道德惩罚正是使道德责任走向现实、走向...
陈云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道德惩罚意志自由价值体系
文献传递
合理、健全与公正——道德惩罚的三个维度
2011年
人是一种道德存在物,既具有做好人和行善的潜能,也有做坏人和作恶的潜能。人们一旦做坏人和作恶,就要受到道德惩罚。为了保证道德惩罚的公正性,一般来说,需要从三个维度来考虑:第一,道德规则的合理性是道德惩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第二,健全人格的主体是道德惩罚的对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第三,公正的道德评价是道德惩罚的保障,它具有社会的公平性。
方杲吕连凤
关键词:公正道德惩罚
网络道德惩罚的公正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现代都市生活的特点、网络事件的强烈刺激以及道德焦虑心理是网络道德惩罚发生的原因。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谴责性言论、顶帖、网络通缉令、对现实生活的干扰以及排斥等。公正的网络道德惩罚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善。由于群体极化、绝对化的要求以及道德盲视的作用,网络道德惩罚有时会有失公正。鉴于此,可以通过给予话语权、从容的推理以及行动前的反思来确保网络道德惩罚的公正性。
刘玉梅
关键词:网络道德惩罚公正性

相关作者

崔丽莹
作品数:59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研究主题:初中生 儿童 惩罚 社会价值取向 情绪
崔丽莹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人际信任 初中生 惩罚 道德惩罚 党内监督
陈炳水
作品数:51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市人民政府
研究主题:道德建设 电子政务 政府能力 乡风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张蕾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初中生 惩罚 人际信任 道德惩罚 出版
彭凯平
作品数:166被引量:1,040H指数:1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道德 心理学 文化 美德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