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篇“ 逻辑演变“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赋能品牌管理的逻辑演变与理论创新
2025年
人工智能为品牌管理注入了强大的智能引擎,正重塑品牌运营与管理模式,品牌管理理论面临拓展和变革。为了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品牌管理的内在机理,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品牌管理中的应用及引发的管理变革现状,对人工智能赋能品牌管理的基本逻辑和理论创新进行了推演和拓展。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时代品牌满足顾客需求建立独特认知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但人工智能能通过高效数据处理、资源配置优化、品牌运营流程智能化等大大提高品牌管理效率;人工智能通过提高品牌价值创造效率、提供新的机会和方式、替代人力从事价值创造劳动、扩展人类能力等方式助力品牌价值创造;呈现出品牌数据的整合、以顾客为中心的流程整合、价值创造与传递的整合等整合逻辑。智能品牌接触点管理、智能全域整合品牌管理和人机协同品牌管理等观点,是人工智能赋能品牌管理的理论创新增益点。人工智能对品牌管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企业需要在消费者接受度、技术成熟度、伦理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上应对挑战。
侯立松叶楠
关键词:人工智能品牌管理逻辑演变人机协作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的历史发展、逻辑演变与内蕴价值——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考察
2025年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一项正式制度规范,对村级组织体系运作以及乡村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先后历经了地方自发性探索、国家政策倡导、国家全面推行三个阶段,实现了从非正式规范向正式制度规范的制度变迁。深层来看,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制度化实践受宏观制度环境塑造而成,体现为“乡政村治”时期多重制度逻辑形式化区隔向新时代政党逻辑统领下多重制度逻辑之间耦合互动的过程,因而是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在农村基层制度化加强的呈现,有效推动了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制度化途径向下扎根,不断将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党领导乡村善治与全面振兴的实践效能。
王杰李斌
关键词:制度逻辑新制度主义
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逻辑演变与创新调适——基于岭南民族村落的实地调查
2024年
该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保护发展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行为背后的母体文化框架进行内生逻辑的解释,分析从以“血缘—家族”为价值核心的传统乡土逻辑向以“市场—效益”为核心的新乡土逻辑演变的过程。得出:原有文化在母体文化框架内进行了创新性调整;外来文化在母体文化框架内实现了创新性滋生。新乡土逻辑与现代文化创新逻辑的结合,促进了岭南地区传统体育文化逻辑演变与创新。
刘坤孙庆彬孙永平陈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逻辑演变
ChatGPT在高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前景:逻辑演变与发展向度被引量:2
2024年
教育领域正在逐步接受和适应ChatGPT带来的深刻变革,逐渐由独白式与交互式兼容的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转变。高校教育评价相应地在“教育交互范畴更新”“知识生产逻辑转向”和“教育伦理风险呈现”等3个层面上呈现逻辑演变。基于“察知逻辑”和“预测逻辑”的双重价值研判思路,人工智能体尚不足以成为教育主体,尚无法嵌入真人的价值与“洞见”;人机共生并不意味着完全平等,人机协同仍然将以人为价值主导和行动引导。基于“助手和助教”的向度,ChatGPT将在释放评估考核的激励功能、完善考核体系的鉴定功能、保障评价效能的引导功能等方面赋能高校教育评价。
吕媛媛
关键词:人机协同逻辑演变
场景如何基于竞争战略选择借助价值主导逻辑演变赋能商业模式创新?——西贝莜面案例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场景基于竞争战略选择借助价值主导逻辑演变赋能商业模式创新,但其过程和机理仍不甚清晰。为此,基于竞争战略选择,借助价值主导逻辑演变,以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西贝莜面为例,采用扎根范式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掘和提炼商业模式创新机理和路径。研究发现:(1)企业以用户时空化消费期望及其变化为航标,以竞争战略选择为航向,以价值主导逻辑演变为航线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实际航迹。(2)在产品市场化阶段,企业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导,借助产品功能价值主导逻辑,通过场景化情境的标准化配置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解决痛点的感知市场能力。(3)在服务品牌化阶段,企业以差异化战略为主导,借助服务效用价值主导逻辑,通过场景化情境的个性化配置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发掘痒点的感知市场能力和学习吸收能力。(4)在场景体验化阶段,企业以集中化战略为主导,借助场景体验价值主导逻辑,通过场景化情境的双路径配置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打造爽点的感知市场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和革新重构能力。
王福高化刘俊华长青
关键词:竞争战略选择动态能力
从“剧”到“场”:论戏剧审美逻辑演变的空间趋势
2024年
“戏剧”与“剧场”术语之争,不仅涉及历史范畴上的戏剧的形式危机,还隐含了戏剧审美逻辑的转向问题。传统演剧体系与现代戏剧潮流的衰落,虽然是后戏剧剧场发展的重要背景,却不足以使戏剧从旧有体系走向一个几乎迥异的方向。反映式或教化式的戏剧审美体系的衰退,是戏剧继续进行形式革新的重要原因,而电视为观众提供的“本体性安全”模式则促使戏剧开始探索新的审美逻辑。于是,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创作与批评范式登场,成为产生戏剧体验与建构戏剧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同时,戏剧现象日益复杂的当下需要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视野,因此,戏剧的审美逻辑走向空间也是必然的趋势。
吴婧
关键词:戏剧危机
外汇掉期定价逻辑演变及深层原因:从汇率预期到利率平价
2024年
文章就外汇掉期在2015年“8·11”汇改前后的定价逻辑展开实证分析,指出“8·11”汇改后,掉期和NDF定价逻辑逐渐转至利率平价,汇率预期中长期影响消失。随后就掉期定价变化的微观逻辑和宏观因素展开深度分析,认为定价变化具有长期性、不可逆特征。文章建议适应新变化,加强本外币货币市场与掉期市场协同、注重中长期限掉期市场培育、研究开发掉期基差类指标。
汪贤星
关键词:利率平价汇率预期外汇掉期基差
儒家人性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逻辑演变
2024年
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核心问题,其随着历史发展演变出不同内涵、呈现不同特点。孔子认为生之谓性。孟子进一步分辨其中的善恶,以善质为性。荀子反之,以恶质为性。汉儒综合孟荀,认为性善恶混,魏晋唐儒家也持这种观点。宋明理学将人天生之物分为两类,即形而上的性和形而下的气。形而上的性是超越的,为理想人生奠定合法性基础;形而下的气有清浊之分,为道德教化提供存在论基础。而从先秦到宋明的儒家教化,人性作为存在的主体,由最初的自然性气质活动,逐步转化为存在性的超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感应是一以贯之的原理。
任鹏程
关键词:儒家人性善恶
现代电影技术逻辑演变中的影像认知循流
2024年
技术迭代与媒介融合使得现代电影技术疆域不断扩张,成为电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逻辑演变中的影像不断获得新的话语方式,加之电影工业美学体系成熟,AIGC等新技术正在以直接与自然的状态融入,使电影本体得以进化,不断出现新的视觉构型。技术对人类认知具有重要构成性意义,电影是现代人类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媒介,现代电影技术开发致力于加强影像与大脑的交互程度,通过制造多元影像改变观影惯习与认知,继而引发个体生存的文化环境改变。在回溯人工电影向工业电影转变历程中,可观望到新技术所引发的构型变化,涉及成像机制、影像风格、工业价值及文化意义等。通过纵向了解影像认知与现代电影技术之间的密切关联,可洞察构型表象下的深层认知如何伴随技术流变不断涌动,呈现循流状态。
丁艳华
关键词:电影技术胶片人工智能
ChatGPT赋能大学思政教育:何以可能、内涵转变及逻辑演变被引量:1
2024年
2022年ChatGPT的问世,助推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应用,以系统渗透的形式重塑着社会的技术生态和人文景观。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ChatGPT赋能大学思政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ChatGPT也因其强大的工具理性,使大学思政教育有了向整体教学智能化、教学过程数据化、人机交互拟人化方向转化的可能性。在肯定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的同时,审慎研究ChatGPT赋能大学思政教育可能造成的内涵转变以及逻辑演变,既有推动大学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意义,也蕴含着深层的价值关怀。
张耀天游君宜王杰
关键词:人工智能

相关作者

彭中礼
作品数:136被引量:78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法治 司法裁判 民生 法律渊源 最高人民法院
魏丽娜
作品数:8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一般管理 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 母合优势 逻辑演变
吴勋
作品数:122被引量:698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审计结果公告 信息披露 国家审计 审计 预算绩效评价
丁元竹
作品数:355被引量:1,381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社会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组织
杨涛
作品数:26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华侨 饼干 公共参与 社会资本 集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