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 篇“ 透明细胞腺癌 “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子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3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PCCA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PCCAC患者3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通过log-rank检验探索患者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2例患者中位年龄48岁,均接受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其中5例保留单侧/双侧卵巢。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1~116个月),1例失访,3例因疾病复发转移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复发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其余患者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和转移。log-rank检验提示,年龄>50岁、已绝经、内生型/颈管型以及宫体受累与较差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年龄>50岁、已绝经、内生型/颈管型以及宫体受累可能是影响PCCAC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保留卵巢与否似并不影响患者预后。 倪新雨 屈庆喜 张师前关键词:卵巢转移 保留卵巢 不同种属来源CK(pan)抗体在透明细胞 腺癌 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2024年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比较不同种属来源CK(pan)抗体在透明细胞 腺癌 (CCA)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30例透明细胞 腺癌 石蜡标本,采用两种不同种属来源抗体:鼠单抗(克隆号:BP6051)和兔多抗(无克隆号),分别检测其在透明细胞 腺癌 中的表达。结果 鼠单抗CK(pan)在透明细胞 腺癌 中的阳性率为40%(12/30),染色强度为弱至中等染色,剩余60%(18/30)为假阴性。兔多抗CK(pan)在透明细胞 腺癌 中的阳性率为100%(30/30),染色强度为强染色。结论 鼠单抗(克隆号:BP6051)在透明细胞 腺癌 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假阴性率太高,推荐免疫组化染色时采用兔多抗CK(pan)。 张普 毛亮亮 夏苗苗 吕佳关键词:透明细胞腺癌 免疫组化 种属 假阴性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的子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预后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子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CCAC)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76年至2017年SEER数据库中431例确诊CCA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亚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结果431例患者中位年龄[M(Q1,Q3)]54岁(40岁,71岁),白种人333例(77.3%)。431例患者中位OS时间93个月(95%CI:47~148个月),1、2、5年OS率分别为80.1%、65.8%、54.2%。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Ⅰ期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Ⅱ期为83个月(95%CI:21~144个月),Ⅲ期为32个月(95%CI:16~47个月),Ⅳ期为9个月(95%CI:5~13个月),4个分期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ER分期局部病变期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区域病变期为46个月(95%CI:8~83个月),远处转移期为9个月(95%CI:5~12个月),3个分期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明确和部分未明确AJCC分期的患者中,118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19例接受术后放疗,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443个月(95%CI:162~723个月)、102个月(95%CI:75~129个月),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JCC分期Ⅰ期中单纯手术组与术后放疗组5年OS率分别为82.5%和78.5%,Ⅱ期分别为80.0%和52.3%,Ⅲ期分别为27.8%和63.3%;各期中两组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EER分期局部病变期中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5年OS率分别为88.9%和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区域病变期分别为45.5%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JCC分期(Ⅰ期比Ⅳ期,HR=0.281,95%CI:0.178~0.543,P<0.001;Ⅱ期比Ⅳ期,HR=0.347,95%CI:0.113~0.439,P<0.001;Ⅲ期比Ⅳ期,HR=0.399,95%CI:0.030~0.145,P<0.001)、SEER分期(局部病变期比远处转移期,HR=0.104,95%CI:0.059~0.182,P<0.001;区域病变期比远处转移期,HR=0.301,95%CI:0.195~0.463,P<0.001)、是否手术(是比否,HR=0.359,95%CI:0.241~0.535,P<0.001)是CCAC患者OS的独立 刘志艳 薛瑞峰 王洋 耿建昊 杜荣旭 李永恒 王维虎关键词: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预后 原发性胆囊透明细胞 腺癌 一例 2023年 患者男性,62岁。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食欲减退,无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3年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取石(具体病情病史不详);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70.93 ng/mL (正常值0~10 ng/mL),糖类抗原CA125 168.49 U/mL(正常值0~35 U/mL),糖类抗原CA19-9 122.12 U/mL(正常值0~35 U/mL),D-二聚体0.53 mg/L(正常值0~0.3 mg/L),C反应蛋白144.62 mg/L(正常值0~5 mg/L),降钙素原0.87 ng/L(正常值0~0.2 ng/L)。自发病以来,食欲欠佳,睡眠正常. 黄文鹏 高歌 杨琦 邱永康 李莉明 高剑波 康磊关键词:糖类抗原CA125 甲胎蛋白 食欲减退 透明细胞腺癌 正常值 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总体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于2000年至2018年诊断为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的3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指数)、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性能。结果:年龄、肿瘤分期、手术、放疗和检出淋巴结状态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1、3、5年OS的AUC分别为0.89、0.83和0.82;1、3、5年生存的校准曲线提示模型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列线图预测生存的C-index为0.80。结论:年龄、肿瘤分期、手术、放疗及检出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可个体化预测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CCAC)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为CCAC患者提供个体化、可视化及量化的生存预测。 罗婧 郭永真 张莎 王路路 曾宪旭 郭瑞霞 雷冬梅关键词:列线图 原发性尿道透明细胞 腺癌 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3年 原发性尿道透明细胞 腺癌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urethra, CCAU)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低,预后很差[1]。主要影响女性患者,占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0.003%[2]。大多数CCAU病例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平均年龄为58岁。血尿或血性尿道分泌物为最常见的表现。由于CCAU的发病率低,目前对于CCAU的治疗尚无共识。本院收治了1例CCAU患者,本文对其诊治过程进行讨论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为CCAU的治疗提供一些个人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袁晓奕 吴梅利洋 李浩关键词:尿道分泌物 透明细胞腺癌 病例分析 侵袭性 诊治过程 CCA 前列腺透明细胞 腺癌 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罕见肿瘤原发透明细胞 腺癌 (C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前列腺CCA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年龄29~54岁;2例发生于前列腺小囊,1例发生于前列腺内。2例临床表现为血精,1例为进行性排尿困难。肿瘤由腺管状、乳头状及实体型三种结构混合存在。腺管和乳头表面可见肿瘤细胞 呈鞋钉样排列。3例肿瘤细胞 均表达CK7、PAX-8、HNF-1β,部分区域表达AMACR、NapsinA、CA125。术后随访12~15个月,其中1例复发,并肺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失访。结论 前列腺原发CC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不高,可伴有CA125升高,出现血精症状的年轻男性需提高警惕,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发生于前列腺内的较发生于前列腺小囊的预后差。 朱永村 赵修世 孙楠楠 姚志刚 周星辰 牟坤关键词:前列腺 透明细胞腺癌 预后 原发性前列腺透明细胞 腺癌 一例 被引量:1 2021年 原发于下尿路的透明细胞 腺癌 相对少见,多为女性患者,而前列腺原发的透明细胞 腺癌 极为罕见。本例患者肿瘤组织形态由靴钉样细胞 形成囊管状及实性结构,胞质透明 至嗜酸。免疫表型:PAX8、细胞 角蛋白(CK)7、Napsin A、CA125阳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阴性,与文献基本一致。大部分病例伴有右肾发育不全,表明此肿瘤可能起源于先天性残余肾、前列腺小囊或者前列腺尿道部。 刘雯 袁静萍 詹娜 刘琳关键词:透明细胞腺癌 下尿路 残余肾 免疫表型 膀胱原发透明细胞 腺癌 3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透明细胞 腺癌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C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原发CCA的临床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62岁;2例发生于膀胱颈,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镜检:肿瘤为管状、乳头状及弥漫型三种形态混合存在。小管管腔和乳头表面可见单层鞋钉样肿瘤细胞 被覆。肿瘤细胞 呈立方状或柱状,胞质以嗜酸性为主,局灶胞质透亮,细胞 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术后随访10~58个月,其中1例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30%~40%,CK7、PAX8、AMACR、p53、CA125均阳性。结论膀胱原发CCA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出树强 陈玮姗 方雪婷 晋龙 吴春林关键词:膀胱肿瘤 透明细胞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原发性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透明细胞 腺癌 (PCCAC)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例PCCAC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绝经后患者,分别以绝经后阴道出血及体检发现宫颈下部低回声起病。镜下见肿瘤由体积较大的透明细胞 组成,胞质丰富、透亮,界清,排列呈乳头状。2例均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例1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为Napsin A及CK7(+),p53(灶状+,野生型),Ki-67(40%),CEA、ER、CD10、p16、PR、vimentin、WT-1及CD15均(-)。FIGO分期均为I B1期。结论PCC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癌类型,发病机制可能与子宫颈内膜异位症有关,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早期诊断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田小丽 高利昆 何惠华 夏良斌 袁静萍关键词:透明细胞腺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关作者
杨金成 作品数:4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PI3K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 肾透明细胞癌 LY294002 细胞增殖和凋亡 袁静萍 作品数:409 被引量:1,350 H指数:1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癌 文献复习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观察 刘宇 作品数:14 被引量:97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SMAD4 基因克隆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尿道狭窄 邢伟 作品数:350 被引量:1,357 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肾透明细胞癌 X线计算机 磁敏感加权成像 肾脏 贾月改 作品数:3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 研究主题:DNA损伤 放化疗 卵巢肿瘤 细胞原代培养 上皮性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