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篇“ 逆行转位“的相关文章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2022年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由掌背侧入路内固定加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填充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术前与术后腕关节疼痛、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及握力情况。将末次随访结果作为疗效判断指标,参考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关节疼痛,采用改良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腕关节背伸平均52.6°±3.1°,桡偏平均12.5°±1.3°,尺偏平均23.6°±1.5°;握力30~65 kg,平均48 kg。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10例VAS评分为0分,无疼痛;2例腕关节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感,VAS评分分别为1分和1.2分,腕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Mavo腕关节功能评分65~98分,平均92分,优良率91.6%。结论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可改善舟骨血运,促进骨折愈合,且明显改善患侧腕关节疼痛及功能,疗效肯定及可行性高。
范琛琛叶门勒汉·巴合苏提汉刘凯蔡飞宇王鑫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关键词:腕舟骨骨不连腕关节功能
腓动脉蒂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报告腓动脉蒂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腓动脉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的47例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男43例,女4例;年龄24~67岁,平均43.6岁;病灶清理后皮肤缺损2cm×2cm-5cm×5cm,骨缺损1.5cm×1.0cm×2.0cm~3.0cm×3.0cm×4.5cm。结果4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5.2个月)。2例患者骨髓炎复发,47例患者均未二次植骨,但均恢复行走功能,组织瓣植皮区质地、颜色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瓣无明显臃肿,无穿鞋障碍,外观好。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为58—91分,平均76.6分;其中优7例,良32例,可8例。术后6个月内发现蹿趾屈曲挛缩畸形10例,无趾破溃现象,未手术干预。结论腓动脉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复发率低,足部外观好,值得临床推广。
王新卫张磊万明才陈江非
关键词:跟骨骨髓炎组织瓣
腓骨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外侧纵弓复合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6年
足弓由外侧纵弓、内侧纵弓及横弓组成,其中任何一部分缺失均会破坏足完整的支撑结构,严重影响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2006年10月-2015年4月我科应用同侧腓骨皮瓣转位修复足外侧纵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4例,患足的负重功能及外观均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刘光军谭琪张永强王谦杨磊李振
关键词:复合组织缺损皮瓣转位修复足外侧腓骨皮瓣
残耳逆行转位在低位残耳患者耳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低位残耳患者耳垂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42例小耳畸形合并半侧颜面短小症耳垂低位的患者,采用扩张法或者改良Nagata方法进行外耳再造术。由于残耳组织较健侧耳位置低,其处理采用逆行耳垂转位的方法,即以残耳上部为蒂,将残耳中下部掀起形成耳垂皮瓣,将耳垂皮瓣向上向后旋转,与耳后乳突区皮瓣相衔接,覆盖软骨支架的下端,形成耳垂和耳轮的一部分。切取残耳的创面采用直接缝合方法。结果 42例患者残耳逆行移位后,耳垂血运良好,再造耳耳垂存活良好,无破溃;所有患者获随访2个月至2年,再造耳与健侧耳位置基本对称,利用残耳逆行转位形成的耳垂形态自然。结论残耳逆行移位行耳垂再造,对于半侧颜面短小残耳位置明显低于健侧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李志斌程琳胡金天周栩刘暾章庆国
关键词:耳再造逆行转位耳垂
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介绍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各种因素导致的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腓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由腓动脉滋养动脉发出的皮支,即骨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时可将腓肠神经外侧束包含于皮瓣内。结果本组12例.术后1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远蒂端出现静脉回流受阻征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后完全成活,所有病例经3~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供受区伤口愈合佳。结论采用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许亚军陈政包岳丰周晓张辉周建东陈学明
关键词:穿支皮瓣
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 ~ 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 cm×6cm~33cm×11 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 cm×7cm~35 cm×13 cm.术中采取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桥接健侧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 ~ 25 mm,平均17.3 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冯仕明王爱国高顺红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
拇指掌背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拇指掌背桡侧、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掌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30例。结果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良好,功能满意,2例皮瓣远端局灶性坏死,换药后二期愈合,吻合神经后的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供区功能损害小、大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闫庆军赵科吴毓强
关键词:拇指组织缺损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在老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在老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足踝部软组织严重缺损的27例老年患者进行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岛状逆行转位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最大者23.0cm×8.0cm,最小者7.0cm×5.0cm。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参照王澍寰教授对皮瓣移植功能的具体标准进行预后评价分析。结果术后27例皮瓣均成功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无器官移位畸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皮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其中17例患者皮瓣外观较满意,综合评分为优;9例患者皮瓣外观较臃肿,无踝关节屈伸功能异常,二期行皮瓣整形后外观较满意,综合评分为良;1例患者伸肌腱损伤,二期行肌腱移植后行走正常,综合评分为可。供区愈合良好。结论小腿外侧岛状逆行转位皮瓣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两套血供皮瓣对老年患者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术式。
赵众
关键词:外科皮瓣
外踝上低位穿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前足缺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外踝上低位穿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前足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实施外踝上低位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组织缺损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36.5岁;缺损面积6cm×7cm~12cm×11cm。均急诊清创,择期手术覆盖创面。结果 8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本组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穿鞋舒适,无溃疡发生。结论应用外踝上低位穿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前足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满意,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寿建国
关键词:外踝前足缺损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并与游离组织皮瓣(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的主干血管相吻合修复23例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1.7岁;右侧13例,左侧10例;患肢均无局部皮瓣可供转位修复创面且只有一条主干血管或侧支血管供应远端,创面周缘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皮瓣的血管蒂。损伤性质: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8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部位:小腿近端4例,小腿近中端12例,小腿中远端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cm×5cm-32cm×12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cm×7cm-34cm×13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23例皮瓣全部成活,愈合时间为14-30d,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感染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无一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皮瓣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10-25mm;患者均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血供可靠,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患者无需被迫体位固定等优点。
冯仕明王爱国高顺红
关键词:外科皮瓣

相关作者

陈秉礼
作品数:25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
研究主题:肌腱移植 异体移植 脱氧鸟苷 异体肌腱移植 屈肌腱
郝维真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筋膜蒂岛状皮瓣 筋膜蒂 逆行转位 四肢损伤 岛状皮瓣
陈振光
作品数:333被引量:1,286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骨瓣 骨移植 解剖学 骨膜瓣 带血管蒂
马梦昆
作品数:45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骨折固定术 移位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陈相奇
作品数:16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筋膜皮瓣 筋膜蒂 移位髋臼骨折 股骨转子部骨折 单侧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