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6篇“ 迟发性出血“的相关文章
早期胃癌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止血夹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分析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收治的122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归纳止血夹辅助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0 mm、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浸润深度≥500μm、术前活检次数≥2次、术后停用抗血小板药时间<3 d均是影响止血夹辅助ES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OR=5.736、5.281、5.339、5.772、8.012,P<0.05)。结论:止血夹能一定程度上防治早期胃癌ESD术后迟发性出血,但对于肿瘤直径较大且浸润程度较深的胃下部肿瘤患者应酌情术前减少活检次数,并尽早停用抗血小板药。
王增新程媚霖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止血夹迟发性出血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构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资料,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52)和验证集(n=108),其中训练集252例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DPPB组和非DPPB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采用R4.2.1软件对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训练集中252例患者发生DPPB的有16例,发生率为6.39%。分析结果显示,DPPB组和非DPPB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比较有意义(P<0.05)。且合并高血压(OR=11.901,95%CI=2.048~69.169)、息肉数目≥2个(OR=8.099,95%CI=1.607~40.821)、切除方式ESD(OR=107.618,95%CI=12.614~918.139)、息肉大小≥1.0 cm(OR=5.692,95%CI=1.302~24.882)和凝血酶时间延长(OR=20.461,95%CI=3.255~128.607)均为DPP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ROC曲线AUC为0.945(95%CI:0.895~0.995,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90,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5.2%,模型拟合度较好(P=0.883);验证集AUC为0.924(95%CI:0.882~0.966,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21,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4.5%。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影响DPPB发生相关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区分度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到的发生率较一致。结论合并高血压、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可以此为参考,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付艳芳黄佳张娟付艳萍谢雯艳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迟发性出血风险预警模型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收治9016例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92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总结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有48例(0.5%)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与患者、息肉、医源三方面因素均有关,性别(男性)、年龄(≥50岁)、息肉位置(左半结肠)、大小(直径5~10 mm)、切除数量(≥3枚)、形态(有蒂)、病理(腺瘤)、术者经验(5~10年)及手术方式(EMR术式)与DPPB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因素及手术方式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关系密切,术前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因素,并讨论实用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DPPB的发生和提高患者安全。
邹傲郭海李曦王俊萍杨硕
关键词:迟发性出血内镜切除术结直肠息肉止血夹
胃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
2025年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XGBoost模型筛选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SHAP分析对模型进行解释。结果XGBoost模型筛选出了年龄、病理类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血压、病灶大小≥40 mm、手术时间≥120 min、女性、未使用止血夹等7个因素为与胃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了风险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98(0.97~0.99),灵敏度为0.91,特异性为0.95,F1值为0.92;在验证组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95(0.91~0.99),灵敏度为0.85,特异性为0.89,F1值为0.85;在测试组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95(0.90~0.99),灵敏度为0.80,特异性为0.93,F1值为0.84,显示出较强的预测能力。根据整个队列中的尤登指数(临界值=0.56),可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组。结论本研究建立和验证了能够预测胃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XGBoost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有效预测个体的ESD术后出血风险。
朱怡颖季梦遥沈磊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身心医院胃镜室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210例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EG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术后30 d内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计算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并按照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C患者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10例EGC患者,合计230处病变,ESD术后有28例患者,29处病变发生了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3.3%(28/2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OR=5.205,95%CI:2.310~11.728,P<0.001)、手术时间≥60 min(OR=3.174,95%CI:1.298~7.763,P=0.011)、术中出血(OR=7.773,95%CI:2.876~21.005,P<0.001)、术前活检次数>2次(OR=6.620,95%CI:2.885~15.191,P<0.001)、病变形态为平坦型(OR=4.167,95%CI:1.404~12.361,P=0.010)是影响EGC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术前活检次数>2次、病变形态为平坦型是影响EGC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干预方案,以降低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范磊郭忠武王斌
关键词:早期胃癌迟发性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沃诺拉生和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比较:最新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在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应用沃诺拉生(Vonoprazan,VPZ)是否能比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更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VPZ和PPIs预防胃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有效性的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Newcastle Ottawa质量评价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绘制森林图、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该研究纳入17项涉及51294例患者的研究。VPZ组与PPIs组的总体迟发性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PZ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总体平均RR为0.72(95%CI:0.67~0.77,P<0.05)。VPZ组与PPIs组的溃疡收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为2.68(95%CI:0.44~4.91,P<0.05)。但两组的输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41~1.40)。敏感性分析表明,所有结果都是稳健的。结论与PPIs相比,VPZ在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和促进人工溃疡收缩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应用VPZ可能是一种更合适的选择。
朱思莹韩牧洲邵琳琳李鹏施海韵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迟发性出血
结直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迟发性出血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探讨结直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早预防和干预。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院内就诊结直肠癌息肉接受EMR手术治疗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EMR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180结直肠息肉患者,行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率为17.78%(32/180);两组在使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伴溃疡和瘢痕、息肉直径、术中出血比较(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有使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3次、有溃疡和瘢痕、息肉直径≥3cm、有术中出血为结直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使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过多、有溃疡和瘢痕、息肉直径较大、术中出血等因素与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并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患者及早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吴慧洁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迟发性出血
预防性放置钛夹对内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2025年
内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并发迟发性出血使用放置钛夹预防,并且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患者选择我院治疗的结直肠息肉100例,观察开始于2022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2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放置钛夹组与肠内镜组,放置钛夹组使用放置钛夹治疗,肠内镜组使用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放置钛夹组和肠内镜组止血效果情况:放置钛夹组立即止血率高于肠内镜组立即止血率,(x2=28.278,p=0.000)。(2)放置钛夹组和肠内镜组止血指标情况:放置钛夹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低于肠内镜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放置钛夹组操作时间高于肠内镜组操作时间,(t=4.546,p=0.025)。(3)放置钛夹组和肠内镜组临床治疗指标情况:放置钛夹组潜血转阴时间低于肠内镜组潜血转阴时间,放置钛夹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肠内镜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放置钛夹组住院时间低于肠内镜组住院时间,(t=3.722,p=0.033)。(4)放置钛夹组和肠内镜组迟发性出血情况:放置钛夹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于肠内镜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放置钛夹组使用内镜下止血发生率低于肠内镜组使用内镜下止血发生率,放置钛夹组输血治疗发生率低于肠内镜组输血治疗发生率,(x2=23.724,p=0.003)。结论 内镜下治结直肠息肉时使用置放钛夹预防迟发性出血效果优良,可推广。
王丽凤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钛夹迟发性出血
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发生DPPB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行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的患者610例,按照术后有无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12例,未出血组598例,对影响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发生DPPB的不良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采用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筛选出影响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发生DPPB的不良因素纳入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效能。结果本研究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后,息肉直径、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息肉数量、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术中出血均是影响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发生DPPB的不良因素(P<0.05);将以上相关因素纳入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中,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列线图模型拟合较好(χ^(2)=3.468,P=0.526),一致性指数:0.814;模型预测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发生DPPB的发生率为71.23%。结论高血压、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肝硬化、动脉硬化、息肉数量、息肉直径、术中出血均为影响患者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出现DPPB的不良因素,且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效能准确度较高。
胡堃苗毕玉珍余振华方晓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迟发性出血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2025年
目的 旨在构建一种关于日间手术患者经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中心住院接受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利用人工特征筛选与特征重要性筛选方法,总计获得最终特征36个。基于10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0种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综合性能最佳,准确率为0.92,AUC为0.97,召回率为0.89,精确率为0.82,F1分数为0.85。通过SHAP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对医疗建议的依从性”和“广基息肉”是两个标志性关键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预测模型经证实随机森林算法综合性能最佳,直观有效、可视化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辅助医务人员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日间手术患者病情,从而提前预警术后出血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赵灵悦罗怡君程雪莲程春生陈汉林于慧文王星光
关键词:迟发性出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关作者

徐美东
作品数:216被引量:2,703H指数:3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 内镜治疗 黏膜下肿瘤 结直肠
周平红
作品数:469被引量:3,606H指数:3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治疗 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
姚礼庆
作品数:560被引量:5,348H指数:3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治疗 大肠癌 黏膜下肿瘤
王君辅
作品数:22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腹腔镜 迟发性出血 胃癌根治术 远端胃癌根治术
张琼
作品数:15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迟发性出血 迟发出血 肛门手术后 肛门手术 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