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0 篇“ 连续暴雨过程 “的相关文章
吉安市2019年7月7-9日连续 暴雨 过程 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2019年7月7—9日吉安市出现连续 暴雨 过程 ,给农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高低层环流形势、雷达回波图和物理量场,得出暴雨 产生的原因。结论表明,此次暴雨 过程 受高空槽、低空切变和西南气流共同作用形成。高空存在辐散下沉气流,低空存在辐合上升气流,有利于冷暖空气相交;比湿和相对湿度均表明此次过程 水汽条件充沛;其对流有效位能和K值均较大,对流条件较好。在雷达回波图上主要为层状积状混合云系的回波,且呈现出列车效应。 陈美好 余小平 胡犁月 肖蔓婷 叶存业关键词: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2018年8月深圳一次连续 暴雨 过程 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8日至31日由季风低压造成的深圳连续 暴雨 过程 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连续 暴雨 期间,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双脊型并缓慢西伸,北脊阻挡西南季风北上,使得季风低压在双脊之间缓慢西移并发展加强,为持续暴雨 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大尺度环流条件。强盛时期的季风低压垂直伸展范围约8~9 km,直至对流层中层,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加大,导致低空急流加强并向下传播,深厚的急流区为暴雨 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低空急流的向下传播时间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0.5~1 h。925 hPa及其以下的对流层底层风场呈气旋式辐合,是重要的抬升触发条件。而1 km以下风场由西南风转为偏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加速上升运动,最大垂直上升速度达0.5 Pa/s,地形对降水具有显著的增幅作用。 王蕊 郑群峰 郑群峰 陈元昭 林良勋 林良勋 陈潜关键词:天气学 连续暴雨 低空急流 2019年6月10—13日河源市连续 暴雨 过程 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自动站资料、NCEP/NCAR FNL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6月10—13日河源出现的连续 暴雨 过程 ,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及雷达资料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连续 性暴雨 发生在500hPa稳定维持两槽一脊、低纬有短波槽持续过境并伴有西南低空急流影响的环流背景下;低层没有明显冷平流,连续 性暴雨 过程 发生在暖区中,强降雨与低空急流的脉动密切相关,暴雨 落区与500hPa上升速度大值区相对应;西南、西北两支强回波带汇合形成的列车效应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径向速度上存在明显的辐合区。 贺发胜 郑金新 单雪珂 甘海 刘志明关键词:天气学 连续暴雨 暴雨落区 2017年6月下旬江西连续 暴雨 过程 分析评估 2019年 受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2017年6月21日至7月2日,江西中北部出现了一次罕见的连续 暴雨 过程 ,赣北多地灾害严重,修水、婺源和景德镇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全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94亿元.分析此次暴雨 过程 的天气气候特点、灾害影响、暴雨 过程 评估以及致灾原因等,可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和其它气象灾害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评估,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 过程 具有累计雨量特别大、覆盖面广,暴雨 持续时间长、暴雨 和大暴雨 范围广,短时雨强大、极端性强等特点;(2)灾害影响范围广、受灾行业多,暴雨 过程 赣北停留时间长,导致赣北灾情重,直接经济损失巨大;(3)暴雨 过程 综合强度指数位列1961年以来第3高位,仅次于1998年6月12-26日和2010年6月14-25日;(4)致灾原因等. 熊立 胡菊芳关键词:暴雨过程 灾害影响 2017年梅雨期浙江中部连续 暴雨 过程 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FNL再分析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梅汛期前后浙江中部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对梅汛期三次强降水过程 的梅雨锋结构、对流层低层风场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尺度云团特征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进入梅汛期,贝加尔湖长波脊发展及长久维持,带状分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有利于冷暖空气交汇于浙江一带,形成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强降水;2)在垂直方向上,高空西风急流的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核左前方相叠加,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明显,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3)三次强降水过程 均具有正涡度带随时间东移的现象,揭示了梅雨锋区低值系统沿切变线东移的特点。其中,第三次暴雨 过程 正涡度东移特点最明显,对流层低层的有利动力条件导致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及强降水的出现;第二次过程 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风速明显较第一次和第三次小,但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南移至30°—35°N,正好位于梅雨锋区上空,补偿了因急流风速减小对高层辐散的影响。 周梅 许洪泽 郑朝霞 项素清关键词:暴雨 环流特征 梅雨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铜仁市2017年夏季一次连续 暴雨 过程 成因分析 应用铜仁市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3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出现的一次罕见连续 暴雨 天气过程 的降水分布特征、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钟有萍; 胡萍; 邵文轩;关键词:连续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诊断分析 2017年6月12—13日九江市柴桑区连续 暴雨 过程 诊断分析 2018年 本文就2017年6月12—13日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连续 暴雨 天气过程 进行预报分析,利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及上海区域模式,以11日20:00资料作为初始场,分析12—13日天气形势和降水预报,得出两家模式预报均没有报出明显的强降水。同时,针对实况分析高低空形势场、物理量及触发机制,找出此次降水的产生机理。 何灵芬 徐韬关键词:暴雨 广东“12·4”连续 暴雨 过程 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FY2D云图及NCEP FNL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对2012年4月16—20日广东省出现的连续 性暴雨 过程 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纬两脊一槽稳定形势下,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与暖湿气流在暴雨 区域交绥,造成了该次连续 性暴雨 。该次暴雨 的水汽通道有2条,其中西北太平洋13°N以南向西输送的水汽一部分在110°E以东转向,并与南海中北部强蒸发产生的水汽一起向北输送到暴雨 区;另一部分在中南半岛与孟加拉湾的水汽汇合经北部湾输送到暴雨 区。连续 性暴雨 的直接原因是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连续 多次在广东生消,低层水汽辐合上升使MCS得以生成。导致连续 性暴雨 触发及维持的天气尺度因子有短波槽、切变线和露点峰。 莫贤清关键词:天气学 连续暴雨 水汽通量 中尺度对流系统 2013年8月沙澧河流域一次连续 暴雨 过程 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24—25日河南省沙澧河流域的连续 暴雨 过程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续 性暴雨 过程 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台风"谭美"外围的螺旋云带导致,后一部分转为低槽切变线影响,转折点在24日20时之后。偏东急流为暴雨 提供了充沛且持久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高值区集中在800 h Pa以下的低层和边界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850 h 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 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正垂直螺旋度中心位置对大暴雨 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非常有利于强降水产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此次过程 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导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加强,有利于降水增幅。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表明,回波的后向传播、列车效应及准静止等特征,导致降水量增加,暴雨 发展。 葛战旗关键词:连续暴雨 台风低压 冷空气 运用T639细网格资料分析皖江流域一次连续 暴雨 过程 2014年7月4日和5日皖江流域出现了连续 暴雨 过程 ,这次暴雨 过程 是2014年入梅后最强的一次暴雨 过程 。降雨集中在7月4日08时到7月5日20时,皖江流域的西部过程 雨量最大,岳西、桐城、潜山、怀宁和安庆过程 雨量都在200m... 陈健武关键词:暴雨 水汽条件 雨量预报
相关作者
梁俊聪 作品数:14 被引量:67 H指数:2 供职机构:梧州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 连续暴雨过程 持续性暴雨 持续性 北部 谢炯光 作品数:44 被引量:584 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 研究主题:连续暴雨 汛期 前汛期 准双周振荡 气候特征 纪忠萍 作品数:106 被引量:883 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 研究主题:小波分析 低频振荡 准双周振荡 暴雨 延伸期预报 葛非 作品数:19 被引量:79 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波包 连续暴雨过程 强降雪过程 暴雨 暴雨过程 郭胜利 作品数:41 被引量:215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研究主题:污染特征 平流层 连续暴雨过程 颗粒物 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