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1篇“ 远缘杂交后代“的相关文章
利用幼胚挽救技术获得羊草与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幼胚挽救技术获得羊草与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杂交:羊草作为母本,新麦草作为父本;采集父本花粉,将花粉用镊子点在母本雌蕊柱头上进行授粉,并立即套袋;2)消毒:取授粉后的杂交穗,剥出...
杨艳婷 陈晓菲武自念 田春育 宫文龙 冯玉梅 刘乐萌 万文雅
一种获得蝴蝶兰和多花指甲兰属间远缘杂交后代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和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属间远缘杂交后代的方法,包括:(1)以蝴蝶兰为母本,多花指甲兰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以及(2)在授粉后12...
贾瑞冬郑棚汭武志强葛红杨树华赵鑫寇亚平李秋香雒琴朱晋宇
密度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MT-8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4年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F8代中MT-8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MT-8为试验材料,设52500、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MT-8的鲜重和干重均提高,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时,MT-8的营养物质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饲喂价值,营养类型为NC型。研究表明,MT-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
廖志杰高沐甜邱冠杰童博刘欣怡肖艳梅黄成罗红兵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饲喂价值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品系穗发芽抗性评价
崔赫
一种快速稳定棉花远缘杂交后代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稳定棉花远缘杂交后代的育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VSG(海岛棉半配合材料)做母本、一般陆地棉材料为父本杂交得到的F1代海陆杂交材料为基础,用0.03~0.05%的秋水仙碱水溶液对F1代...
曹宗鹏王清华杨立轩董鹏李民渠元春向臻申坚定徐笑锋全红雷史建斌刘封
一种通过胚抢救技术获得樱花远缘杂交后代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胚抢救技术获得樱花远缘杂交后代的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包括花粉获取,去雄,杂交,获取杂交胚,杂交胚培养获得杂交苗,炼苗移栽驯化。本发明优点:花粉活力高:花粉检测活力达92%;获得杂交后代多:比较杂交后...
朱逸民禹霖陈旭阳吴思政柏文富李建挥聂东伶熊颖
陆地棉与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后代性状鉴定与遗传分析
2023年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将陆地棉与野生瑟伯氏棉进行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旨在将瑟伯氏棉的有益农艺性状转移到陆地棉中,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以陆地棉为母本,瑟伯氏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合成杂种F_(1),并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对F_(1)及异源六倍体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及SSR分子标记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异源六倍体植株整体与杂种三倍体相似,介于双亲之间,异源六倍体的雄蕊多于亲本及F_(1),有淡红色的花斑,与亲本及F_(1)都不同。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杂种三倍体(F_(1))和异源六倍体的减数分裂行为表明,二者的减数分裂均有正常和异常行为,三倍体中的多分体较多,而六倍体正常四分体明显增多。三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24.33%;六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82.17%,表明六倍体的育性在恢复。生理生化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随不同世代倍性的增长而升高。SSR鉴定结果表明,三倍体杂种和异源六倍体既扩增出了父母本的条带,同时也扩增出了新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远缘杂交过程中产生了染色体重组现象。通过远缘杂交成功合成陆瑟杂种,通过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可育的异源六倍体。
候林慧郑赟荣二花吴玉香
关键词:远缘杂交细胞学鉴定SSR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渐渗系中发掘外源功能候选基因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渐渗系中发掘外源功能候选基因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渐渗系和小麦受体的全基因组序列;B、将小麦参考基因组序列和小麦近缘植物参考基...
李立会梁学忠周升辉郭宝晋林益达韩冰韩海明张锦鹏杨欣明李秀全刘伟华鲁玉清
芍药属组间远缘杂交后代优株筛选及杂种真实性鉴定
芍药属(Paeonia)为芍药科(Paeoniaceae)唯一属,其种质资源分布广泛,遗传性状变异丰富。芍药属可分为牡丹组(Sect.Moutan)、芍药组(Sect.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Sect.Onaepi...
贾美鑫
关键词:芍药属远缘杂交杂种鉴定
牡丹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学和SCoT分子标记分析
2022年
为了解牡丹远缘杂交组合遗传差异,筛选优势杂交材料。本研究综合利用形态分析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技术对远缘杂交亲本紫牡丹、‘珊瑚台’及其4个杂交后代品种进行形态性状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分析显示杂交后代较多地遗传了父本‘珊瑚台’的性状特征,形态上表现为花径增大、重瓣化、雄蕊瓣化等特征,后代的性状更加优良,观赏价值更高,杂种优势明显。SCoT分子标记对该杂交组合及其后代品种扩增结果显示其多态性较好,证明该分子标记能有效用于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利用NTSYS-pc 2.10e软件分析了6份牡丹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在0.2647~0.7059之间,在GS值为0.496水平上聚为3个大类,其中杂交后代‘红珊瑚’和‘紫珊瑚’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706,而母本紫牡丹和后代品种‘紫珊瑚’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265。因此,综合运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揭示远缘杂交亲本及后代间的遗传差异大小,可为牡丹的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何智宏何丽霞成娟李睿杨国州李京璟
关键词:远缘杂交形态学

相关作者

张庆勤
作品数:135被引量:536H指数:1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远缘杂交 核型分析 野燕麦 品质育种
张素勤
作品数:137被引量:1,010H指数:1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辣椒 染色体 化感作用 远缘杂交 核型
康振生
作品数:692被引量:3,421H指数:3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菌 条锈菌 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
邓祖湖
作品数:121被引量:611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甘蔗 斑茅 配合力 甘蔗新品种 不完全双列杂交
耿广东
作品数:152被引量:1,197H指数:1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辣椒 化感作用 染色体 草石蚕 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