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篇“ 远场效应“的相关文章
场效应下智能反射面辅助网络的部署参数设定方法
本发明考虑近场效应下智能反射面辅助网络部署方法,涉及无线通信网络领域,特别涉及网络规划、网络规划工具,具体地:由于智能反射面的近场效应,位于智能反射面内边界内的用户认为处于智能反射面服务的近范围,位于智能反射...
何元伊迪张鸿涛
储层注气引起的场效应及其反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CO2地质埋存作业的增长,注气引起的地层孔隙压力扰动面临的幅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储层注气有隐蔽、埋深等特点,如若封闭失效,将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储层的动态监...
高欣
关键词:远场效应边界元法
华北新构造:印欧碰撞场效应与太平洋俯冲地幔上涌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1
2019年
作为大陆内部典型的伸展断陷区和强震活动区,华北地区处于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和西部印欧大陆碰撞构造的双重大地构造背景之下,其新构造运动相当复杂:西部沿鄂尔多斯地块周缘两个地堑盆地系引张伸展断陷作用、中部太行山块体的局部断陷和整体隆升、东部华北平原区和渤海湾海域区的区域沉降,南缘沿秦岭构造带的左旋走滑拉张活动,东缘沿郯庐断裂带的右旋挤压走滑活动。这些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在晚新生代的阶段性活动,产生了复杂的构造地貌组合特征。综合研究发现,华北晚新生代经历了3期伸展断陷-挤压隆升演化阶段:新近纪晚期(10~2.5 Ma)、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以来。地壳引张应力方向或NW-SE、或NE-SW向;地块隆升导致湖盆的消亡,挤压应力方向为NE-SW至W-E向。研究认为,华北地区新构造受两个岩石圈构造过程的相互影响:印欧碰撞产生的效应和东部岩石圈地幔的上涌。一方面,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块的持续推挤及其构造应力向东的传递导致鄂尔多斯地块反时针旋转和秦岭山地的向东挤出逃逸,这个挤出构造动力学统治了华北地区晚新生代的引张伸展、斜张走滑和挤压变形。尤其是,新近纪晚期强烈的NW-SE向地壳伸展变形与青藏东缘挤出造山作用同步(10~9 Ma至4.2 Ma);上新世末期(约2.5 Ma)、晚更新世早期(约200~70 ka)和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约20 ka以来)3次构造挤压事件与青藏高原东缘构造事件基本对应。另一方面,岩石圈地幔上涌主导了华北东部平原区的区域地壳沉降,同时伴随着早、中更新世的5期幔源火山活动。这两个岩石圈构造作用力此消彼长,深刻统治着华北地区新构造与现今活动构造以及地震构造。
张岳桥施炜董树文
关键词:地壳伸展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far-field effect of gravity perturbation before earthquake被引量:1
2017年
We used high-pass filtering and the Fourier transform to analyze tidal gravity data prior to five earthquakes from four superconducting gravity stations around the world. A stable 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 signal is received within a few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s. The 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 signal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has main frequency of 0.1–0.3 Hz, and the other four have frequency bands of 0.12-0.17 Hz and 0.06-0.085 Hz. For earthquakes in continental and oceanic plate fault zones, gravity anomalies often appear on the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s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whereas the stations near the epicenter record small or no anomal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kind of 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 signals correlate with earthquake occurrence, making them potentially useful earthquake predictors. The far-field effect of the 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 signals may reveal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the Earth’s tectonic plates. However, owing to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gravity tide stations, the results need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in the future.
强建科鲁凯张钱江满开峰李俊营毛先成赖健清
关键词:EARTHQUAKE
延寿井水温资料的场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简单介绍了延寿台水温井的观测条件与环境,分析了该井观测到的多次同震水位变化以及伴随的深层水温变化,并且水温多是上升,震后一至数小时后又恢复。由于井水振荡使水受到扰动,导致不同深度不同温度水的混合,从而造成同震水温变化的弥散模型,而后由于水的热传导作用又恢复正常。
吴海波李希文柴红泽朱家明李婧孙鹏宇王海涛武晓军
关键词:地震井水位同震效应
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的场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以2003年以来全球12次M≥7.8级大震为例,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两个不同的侧面,结合井孔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水位同震异常变化的记录图形,分析福建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网对不同方位的地震的场效应。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对M≥7.8级大震产生场效应所记录到的同震异常与震级、震中距、地震类型、地震所处的构造位置以及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
张清秀陈小云陈莹薛飞曹轶
关键词:水位水温远场效应
新疆伽师地震北天山地区水化学的场效应被引量:10
2000年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8月 ,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 11次 6 .0级~ 6 .9级地震的强震群 ,震前 ,北天山地区 5个水化学观测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化学强震场效应 ,认为硫化物、CO2 的生成 ,或 He,F-的存在 ,明显受区域应力的影响 ,再加上各观测水点 (泉 )独特的地下水成因类型 ,是造成硫化物、CO2 ,He,F-等各水化学项目形成强震场效应的重要原因。
高小其李艳萍许秋龙李新勇冯晓晖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伽师地震水化学远场效应
西藏7.5级地震在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中的场效应被引量:11
1999年
王道卢静芳陈玲张毅光
关键词:地震预报震级地下水远场效应
伽师地震中北天山地区硫化物的场效应被引量:6
1998年
1996年3月~1998年8月期间,伽师地区发生11次包含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震前,北天山地区硫化物出现了明显的强震场效应,并认为硫化物生成过程中明显受到压强的影响是硫化物能形成强震场效应的最重要原因。
高小其许秋龙李艳萍卢静芳崔勇冯小慧
关键词:强震远场效应
前兆观测中的场效应及其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1997年
在近2年的前兆观测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十分有趣的、奇特的现象:在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强震发生前和1997年3~4月新疆伽师6级强震群发生前,在隔2500公里外的四川地区观测到了多种前兆手段的群体突变事件。我们称它为强震的“场效应”。本文还对它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程式
关键词:前兆观测远场效应地震成因

相关作者

张子广
作品数:112被引量:392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井水位 地震 水位 地震前兆 地下水
高小其
作品数:135被引量:46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地下流体 地震前兆 乌鲁木齐 泥火山
张素欣
作品数:126被引量:388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井水位 地震前兆 水氡 水位
盛艳蕊
作品数:55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井水位 水位 地震 土壤气 水氡
许秋龙
作品数:78被引量:370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前兆 地下流体 地震 乌鲁木齐 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