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篇“ 近颊根第二根管“的相关文章
- 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形态及近颊根第二根管发生率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形态及近颊根第二根管(MB2)发生率。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CBCT,以60岁为界分为青中年组(<60岁)及老年组(≥60岁),分别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量、牙根形态、根管数量、根管形态,参照Vertucci根管分类法对近颊根根管进行分类,并测量近颊根第一根管MB与腭根根管P、近颊根第二根管MB2及腭根根管P间距离;MB-P与MB-MB2连线夹角α,以及根管口至第一次根管分叉距离l。使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青中年组70颗,老年组67颗),93颗(67.88%)为普通3根形态,44颗(32.12%)为其他牙根形态。41颗有MB2(29.93%)(青中年组20颗(28.57%),老年组21颗(31.34%),两组间MB2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性别间MB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MB2的牙齿中,两组均以II型即2-1型根管最多见,两组间MB-P距离、MB2-P距离、MB-MB2距离、以及夹角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度l平均为2.6 mm。结论上颌第二磨牙3根形态最多,老年患者MB2发生率与中青年人无异,治疗中应认真寻找MB2,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 武洲殷戬丁芳
- 关键词:锥形束CT近颊根第二根管根管治疗
- 浅谈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研究现状
- 2017年
-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MB2)是近颊根管口近中舌侧出现的第四根管口。许多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失败的病例归咎于患牙存在第四根管且未被预备和充填。随着治疗标准与患者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熟悉根管变异如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定位方法及解剖形态,是成功的根管治疗所必须。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生率、检出率、研究方法、定位方法及其根管解剖结构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 傅怡陆小慧林梅
- 关键词: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根管治疗
- 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 目的:应用锥束CT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与主根管口距离和髓室底根管口至分叉处距离,分析这两项数据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数据支持,指导临床操作,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将收集到的153名患者的锥束...
- 陈明吴补领赵望泓凌觉明张嘉
- 关键词:锥束CT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
- 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预备及充填
- 2006年
- 上颌磨牙近颊根的第二根管细弯,根管口隐蔽,易被遗漏而导致根管治疗失败。根据它的解剖特点,在定位、预备、充填等步骤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它的发现率及治疗成功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梁睿贞吴友农
- 关键词:近颊根第二根管根管治疗术
- 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形态与定位的研究
- 2005年
-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是近年来牙髓病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其实验室离体牙的形态与定位问题,以及在根管显微镜等技术帮助下提高其临床检出率以便更高质量的完成治疗作一综述。
- 杨婕朱玲
- 关键词:牙体解剖上颌磨牙根管形态
- 根管显微镜在定位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中的作用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评价改进开髓口和应用根管显微镜(DOM)定位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MB2)的能力。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共550颗。在肉眼、传统三角形开髓口(N.E-1),肉眼、改进开髓口(N.E-2)和根管显微镜辅助(DOM)三种不同条件下分别探查根管,记录MB2数目。结果:N.E-1、N.E-2和DOM三种不同条件下,MB2发现率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为34.26%、51.85%和78.24%;第二磨牙分别为16.17%、23.65%和41.32%。改进开髓口和使用DOM可显著提高MB2发现率,与传统开髓口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将上颌磨牙开髓口由传统的三角形改为斜四边形,并使用合适的放大技术和增强照明,以提高MB2发现率和治疗率。
- 凌均棨高燕韦曦林格
- 关键词:根管显微镜检查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根管治疗
- 影响器械进入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因素
- 2003年
- 目的:分析影响器械进入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因素和评价根管显微镜定位离体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能力。方法:①收集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共550颗;②在常规和根管显微镜辅助下分别探查近颊根管,记录近颊根第二根管检出率和影响器械进入该根管的因素。结果:①常规和根管显微镜条件下近颊根第二根管检出率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为51.8%(112/216)和78.2%(169/216);第二磨牙分别为23.7%(79/334)和41.3%(138/334)。使用根管显微镜可明显提高近颊根第二根管的检出率,P<0.01;②影响器械进入近颊根第二根管的主要因素有近中壁牙本质悬突、牙本质碎屑和髓腔弥漫性钙化物或髓石等。结论:根管显微镜辅助下可有效去除阻碍器械进入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因素,提高其检出率。
- 高燕凌均棨彭思敏
- 关键词: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根管显微镜牙髓病学
- 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 目的:应用锥束CT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与主根管口距离和髓室底根管口至分叉处距离,分析这两项数据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数据支持,指导临床操作,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将收集到的153名患者的锥束...
- 陈明吴补领赵望泓凌觉明张嘉
- 关键词:锥束CT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
- 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 目的:应用锥束CT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与主根管口距离和髓室底根管口至分叉处距离,分析这两项数据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数据支持,指导临床操作,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将收集到的129名患者的锥束...
- 陈明吴补领赵望泓凌觉明张嘉
- 关键词:锥束CT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
- CB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并分析其根管解剖形态,为将CBCT的成像优势用于临床病例的根管系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53名患者262个上颌第一磨牙,以40岁为界分为A(≤40岁)、B(>40岁)两组进行CBCT扫描,分别对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被检牙的3根率为99.2%(260/262)。A组MB2发现率为80.4%,B组为67.2%(P<0.05)。A、B组最常见的根管类型均为VertucciⅣ型(2-2),分别为46.1%和37.5%,其次为Ⅱ型(2-1),分别为34.8%和32.5%。近颊根髓室底根管开口至分支处距离,A组为(2.2±1.2)mm,B组为(2.0±0.6)mm(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大多具有3根和VertucciⅣ型根管,MB2根管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 陈明吴补领赵望泓凌觉明张嘉
- 关键词:锥束CT近颊根第二根管上颌第一磨牙
相关作者
- 陈明

- 作品数:32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锥束CT 牙髓干细胞 近颊根第二根管 上颌第一磨牙 人牙髓细胞
- 吴补领

- 作品数:572被引量:1,34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牙髓干细胞 变形链球菌 小鼠 人牙髓干细胞 牙髓细胞
- 张嘉

-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锥束CT 上颌第一磨牙 近颊根第二根管 上颌磨牙 近中颊根
- 凌觉明

-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锥束CT 上颌第一磨牙 近颊根第二根管 上颌磨牙 近中颊根
- 赵望泓

- 作品数:136被引量:2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变异链球菌 抗菌肽 龋病 口腔流行病学 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