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14篇“ 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文章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影响分析
2024年
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对象:缺血性中风患者,选取例数:44,选取时间由2023.04开始,至2024.04结束,分组设置:抛硬币法,组别名称:KP组、WS组,每组例数:22,方法 前者-康复训练、后者-针灸+康复训练。观察:临床疗效、功能指标(神经、运动)、生活能力、满意度。结果 ①临床疗(=19.2917):WS组95.45%(21/22,显效8例+有效13例)>KP组72.73%(16/22,显效7例+有效9例),P<0.05;②神经功能(CSS):干预前CSS,P>0.05,干预后,步行能力(t=7.211)、下肢肌力(t=10.152)、手肌力(t=5.386)、上肢肌力(t=4.547)、言语(t=2.551)、水平凝视(t=2.026)、面瘫(t=9.347)、步行意识(t=9.847),均是WS组运动功能(FMA、FAC):干预前FMA、FAC,P均>0.05,干预后,FMA(t=23.215),FAC(t=16.686),均是WS组>KP组,P均<0.05;④生活能力(BI、FIM):干预前BI、FIM,P均>0.05,干预后,BI(t=8.598),FIM(t=4.433),均是WS组>KP组,P均<0.05;⑤满意度(=14.0291):WS组95.45%(21/22,十分满意15例+基本满意6例)>KP组77.27%(17/22,十分满意8例+基本满意9例),P<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治疗中采取针灸+康复训练能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及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实施。
王建君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
基于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评分分析
2022年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纳入人员运动能力水平值、神经功能损伤水平量表及生命质量预测值的影响趋势。方法 2018.06~2022.06时间段设置为研究样本收录时间范围,予以本院就诊100例脑梗死患者选取为研究样本,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纳入50例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手段。统计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1)运动功能评分;(2)临床指标水平量表;(3)生命质量预测值;(4)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开展后,组间各项研究数值均出现明显改善意义,在此期间,实验组相比较之对照组,研究数据改善趋势积极(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当中,可及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预测值提升,避免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优化患者自我护理水平,护理效果积极、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黄思涵徐红狄红娟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评分
化痰通络颗粒与rt-PA静脉溶栓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化痰通络颗粒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组(每组40例)进行探究,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颗粒,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神经修复因子、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管神经修复因子、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颗粒联合rt-PA静脉溶栓可促进血管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郝连玉丁瑶王立珍韩同卫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对老年中风偏瘫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对比经4周治疗两组BI、FMA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I评分与FMA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的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71.43%,25/35)(P<0.05)。结论: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老年中风偏瘫,可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运动功能
朱阳师陈福婵叶彪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老年中风偏瘫
脑出血偏瘫患者给予5E康复干预的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脑出血致残率、病死率偏高,即使是幸存者,仍然有较大概率出现缺血性中风、复发性出血等现象,引起肢体偏瘫或言语认知障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脑出血偏瘫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运动干预提升其肢体功能和自我生理能力,但病程漫长,见效缓慢,患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降低自身的康复依从性,不利于各功能的改善[2]。常规康复干预缺乏全面性,难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陈秦沙薇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偏瘫康复干预运动干预康复依从性
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模式对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模式对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98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VS18.00%,P<0.05).结论: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模式可以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杨凤华梁小艺林雪君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骨盆骨折生活质量评分
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评分分析
2021年
研究并分析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临床路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在溶栓开始时间、急诊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临床路径组的时间都短于常规护理组,在运动评分上,临床路径组轻度运动障碍、中度运动障碍、重度运动障碍分别为21例、3例、1例,常规护理组轻度运动障碍、中度运动障碍、重度运动障碍分别为18例、7例、3例,临床路径组运动评分更优,在各项指标上,临床路径组均更为理想。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和运动功能,这一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陈宣烨金海霞余晓丽
关键词:运动功能评分
脑出血术后行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患者卒中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0
2021年
目前,脑出血已成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1],多数发病患者均为高龄老年人,且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进展均极为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2],即使存活也经常伴随明显的功能障碍表现,对预后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影响[3]。为达到更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为脑出血术后护理服务质量发挥推动作用,促进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整体预后疗效,我院在手术结束后即对患者开展了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
纪艳菊郑蕾蕾吕巍王婷婷蔡秋红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血管破裂高龄老年人护理模式BARTHEL指数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影响观察
2021年
分析和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乙组和甲组,每组40例,乙组进行常规护理,甲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甲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乙组,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结果显示与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瘫痪失语症患者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具有临床价值,表明对脑梗塞偏瘫性失语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谢小梅
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对运动功能评分评分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及对运动功能评分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2例进行研究,将之分为2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15%(P<0.05);术前2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质量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创伤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李先志张晓敏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疼痛测定

相关作者

曹明亮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脊髓受压 运动功能评分 诱发电位 颈椎病 神经根损伤
管强
作品数:66被引量:204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帕金森病患者 左旋多巴
陈光辉
作品数:161被引量:813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脑梗死 卒中 脑缺血 预后
何爱华
作品数:6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研究主题:康复护理 偏瘫 中医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脑卒中偏瘫病人
唐文龙
作品数:6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排刺 经脉 排刺法 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