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9篇“ 输血技术“的相关文章
- 输血技术
- 本套教材含《输血技术》《输血管理》《血液制品》《临床输血》4本。新教材致力于为我国大专院校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输血医学专业教材,也为国内从事输血医学领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指导、技术职务考试指导和专业实践指南。
- 王憬惺主编
- 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对输血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
- 2025年
- 探究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对输血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输血治疗患者96例(2020年10月至2024年10月),依据输血技术不同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常规输血技术)、观察组(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各4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输血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患者输血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在保证输血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输血满意度。
- 陈蕊新
- 关键词:输血治疗
- 临床输血技术培训高级教程
-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六章,包括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篇、输血技术篇、临床输血治疗技术篇。按照输血的全流程进行编写,各篇之间紧密联系。三篇的章节互相关联,从理论的思维导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图片及方法进行综合解说,并适当辅助案例说...
- 桂嵘
- 临床输血技术培训基础教程
- 主要内容:1.输血科质量体系建设;血液制品采集运输及保存;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控;2.血型系统介绍,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输血相容性检测疑难病例及其分析讨论。主要特色:1.由全国输血界的知名专...
- 桂嵘
- 成分输血技术要点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接受异体成分血治疗的86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本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BTMIS)及电子病历资料,分析输注异体成分血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去白细胞成分血与否、成分血制品种类、患者性别、输血史及疾病种类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结果8689例输注异体成分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7例,发生率为1.35%,其中男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15%,低于女性的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68例,占比58.12%;非溶血性发热49例,占比41.88%。输注去白细胞成分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低于未去白细胞成分血患者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成分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高于输注血浆、红细胞患者的1.56%、0.85%,且输注血浆成分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输注红细胞成分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高于无输血史患者的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液内科最高(2.92%),其次为传染病科(1.47%),且血液内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ICU、传染病科、消化科、心外科、肿瘤内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科室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成分血去白细胞与否、成分血制品种类及患者性别、输血史及疾病类型等有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输注合适的、不同类型的血制品,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 谢仁伟郑宝梅魏祥坤盛伊兰
- 关键词:成分输血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
-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滤除白细胞技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体温升值、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2)。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降低白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输血安全。
- 王青
- 关键词:临床输血
- 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比
- 2024年
- 观察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输血的100名患者为调查对象,检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技术,对比两种检测技术的检验时间、检验效果。结果 阳性抗体、准确率、稳定性,凝聚胺技术明显高于盐水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凝聚胺技术用时短于盐水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其它输血方法,凝聚胺法灵敏度高,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用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实践中操作简便,减少检测时间。
- 常乐
- 关键词:临床输血凝聚胺技术输血技术
-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的160例患者,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实验组予以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输血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体液免疫状况以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输血后的体液免疫水平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远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输血后,实验组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后相关血液学指标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液免疫状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提升免疫细胞数量,提高相关血液学指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孙文艳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技术在急救输血中的实践及进展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指分离白细胞后所剩的红细胞悬浮液,适用于大量失血患者的急救输血中。白细胞会引起相关病毒传播及介导输血反应,去白细胞可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本文对悬浮红细胞输血中的去白细胞方法进行研究,不同方法的白细胞去除率与红细胞回收率有所不同,制备悬浮红细胞主要采用第三代去白细胞过滤器,白细胞去除率超过99%。第四代白细胞过滤器使用的材料更加丰富,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开展,有待获得更充足的临床证据。有效去白细胞对于悬浮红细胞输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以防止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异体免疫,减少发热非溶血性输血相关反应,降低白细胞相关传染病风险,同时预防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 金凡力张晓然
- 关键词:输血技术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输血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输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出血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纳入80例患者,施行常规输血治疗;研究组同样纳入80例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改善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刘丽娟
- 关键词:大出血输血反应凝血功能
相关作者
- 叶萍

- 作品数:74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采供血机构 输血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保密性 血小板输注
- 赵晓明

- 作品数:37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输血 血型 心脏手术 临床用血 献血
- 张雅莉

- 作品数:34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陕西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纤维蛋白原 献血者 血液 无偿献血者 白膜法
- 王伟

- 作品数:180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 研究主题:特约记者 卫生工作 健康 卫生局局长 百姓
- 赵晓明

- 作品数:39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球头铣刀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并联机床 计算机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