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34篇“ 软组织缺损“的相关文章
-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瘢痕的防治
- 2025年
- 颌面部肿物的切除以及颌面部外伤等都会造成软组织的缺损,但是皮肤受损后的一大问题是术后瘢痕,而面部是人体重要的解剖部位,其外观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交活动。本文通过回顾瘢痕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在不同阶段减轻瘢痕的临床常用方式。单一的方式往往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综合性的个性化序列治疗或可从多个维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瘢痕的形成。
- 马金凤迪丽达尔·塔西甫拉提岳丽王玲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瘢痕
- 用于修补软组织缺损的可植入假体
- 用于覆盖腹膜中缺损的可植入假体。所述假体可包含可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本体(22),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表面(24)和第二表面(26)。所述第一表面是组织可渗透的并且所述第二表面是黏连抗性的。所述本体包含邻近其外周界的夹具区...
- 里基·N·戈梅斯披实·库翁塔利亚·J·丹布鲁索
- “S”形组织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82例
- 2025年
- 目的:探讨“S”形组织蒂皮瓣在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医院2017年8月-2022年8月共收治82例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在缺损部位一侧,沿皮肤纹理设计“S”形组织蒂皮瓣,以皮下组织为蒂,以斜形方向移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供瓣区牵拉缝合,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本组8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80例患者皮瓣成活,未发生坏死;2例患者术后创口边缘裂开,经重新缝合、局部换药、抗感染后皮瓣存活。术后6个月复查本组82例患者面部非对称率为5%~16%,平均为(10.72±1.38)%,颜面部器官未见明显牵拉或移位,局部外形良好。术后6个月,术区质地、颜色接近正常皮肤,皮瓣外形美观,瘢痕不明显,达到良好的形态学和美学效果。结论:对于面部器官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S”形组织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损伤小,皮瓣血运稳定,修复外形满意,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方式。
- 冯珺张学良刘兵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面部美学效果
-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移植术用于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新沂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取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皮瓣成活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中,采取邻指皮瓣25例,腹部皮瓣21例;手术时间为(3.77±1.58)h,术中出血量为(785.45±125.34)mL。患者术后3 d的血流速度、血流灌注量相对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后,皮瓣成活率100.00%(46/46);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6/46)。结论采取带蒂皮瓣移植术进行手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确切,术后手部血流动力学恢复快,皮瓣成活率高。
- 潘艳丽夏小飞李鑫尹文涛曹佳音
- 关键词:手部软组织缺损带蒂皮瓣移植术邻指皮瓣
- 复原活血汤加减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5年
- 足踝软组织缺损是指足踝部位的皮肤、肌肉、韧带、神经等软组织因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受到损伤或缺失的情况,进而出现疼痛、肿胀、感染、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行走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多采用清创后换药治疗,但因反复清创换药会导致骨组织、肌腱外露,最终引起组织坏死。近年来,随着皮瓣转移修复技术的发展,以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术应用广泛[2]。
- 刘超明谭延曦高淑莹
-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皮瓣修复术换药治疗病情进展
- 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四川省攀钢集团总医院骨科就诊的3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62岁,平均50.4岁;合并创面感染13例;碾压伤7例,重物砸压伤14例,其他9例;手背部20例,手掌部10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3.0 cm~6.0 cm×8.0 cm。患者均接受髂腹股沟皮瓣行组织缺损重建治疗,依据指端植皮的选择与晚期疗效评价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分别采用手部功能(DASH)量表和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术后3、6、12个月患者手部功能以及上肢功能。结果3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为100.0%。患者手术完成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皮瓣外观恢复较好,质地较软。术后经评估显效12例,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0%。患者术后3、6、12个月DASH评分30~39分分别有0例、12例、18例,40~49分分别有2例、6例、10例,50~59分分别有3例、6例、2例,60~69分分别有6例、6例、0例,≥70分分别有19例、0例、0例。术后6、12个月的手部功能评分情况均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6、12个月,患者上肢功能总分分别为(42.54±3.18)分、(63.08±5.15)分、(74.07±5.49)分,手部功能总分在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肤脱落以及功能障碍等情况。结论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有效且安全,能促进患者手部功能以及上肢功能的恢复。
- 马刚官常和万红林郑雪钢王永亮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手部髂腹股沟皮瓣皮瓣移植肢体功能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皮瓣护理体会
- 2025年
- 目的探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围术期皮瓣护理要点。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3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固定架系统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并给予患者围术期皮瓣护理。分析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32d,平均(26.63±3.85)d,住院时间为25~40 d,平均(32.67±4.12)d。与术前[(33.63±5.06)分]比较,术后6个月时,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75.23±4.42)分]显著上升(P<0.05)。30例患者中,出现皮瓣浅表坏死2例,皮瓣供区血肿2例,皮瓣供区感染1例,慢性骨髓炎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给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针对性的皮瓣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帮助。
- 孙毅鑫陈园园李素华
-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并发症
- 巴克无菌敷贴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巴克无菌敷贴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1年12月,采用巴克无菌敷贴对31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进行局部换药,每日1~2次,直至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观察换药时的疼痛程度、皮肤愈合后的瘢痕评价、皮肤色泽及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手部功能。结果31例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最短10 d,最长127 d,平均34 d。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或肌腱外露均得到良好修复,创面愈合后外形良好,皮肤弹性好,无臃肿、无明显瘢痕增生和挛缩,色素沉着不明显,外观平整,患者对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巴克无菌敷贴能有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减轻换药疼痛,改善愈合后的瘢痕增生,恢复良好手部外形和功能。
- 冯亚高惠连旺吴玉明杨小冬王延杰赵伟超李丽唐金阁吴翠霞
-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修复足踝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运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60岁,平均38.5岁。道路交通伤10例,机械伤5例。创面缺损面积3.5 cm×4.5 cm~8.5 cm×10.5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9.0 cm×11.0 cm。手术均采取二期完成,一期予以清创后,负压吸引5~7 d,肉芽组织清洁干燥时,二期予以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皮瓣供区予以直接缝合9例,接力皮瓣修复4例,植皮修复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微信定期随访,随访指标包括皮瓣外形、美观、质地以及供区瘢痕。结果皮瓣顺利成活12例;术后蒂部卡压出现皮瓣血供欠佳2例,予以探查后调整蒂部,解除卡压,皮瓣成活;皮瓣术后远端少许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术后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色素沉着,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可。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4例,中1例。皮瓣供区可见线性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平均为(2.0±0.3)分,无功能影响。结论腓动脉穿支恒定,数量较多,血供稳定,螺旋桨皮瓣切取灵活,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张向超陆兆丰赵华山欧昌良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腓动脉穿支显微外科
- 菱形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菱形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O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40例,术后均进行1周至10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菱形皮瓣修复情况及瘢痕恢复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除了早期开展的3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外,其余转移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瘢痕恢复情况,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厚薄适中,切口平整,瘢痕不明显;无邻近结构牵拉移位,皮肤病变均无复发;术后1年,患者POSAS颜色评分为(0.71±0.03)分,平整度评分为(0.39±0.04)分,弹性评分为(0.69±0.11)分,宽度评分为(0.82±0.12)分。结论菱形皮瓣修复治疗效果较好,瘢痕恢复情况较好。
- 张旭谷峰周鹏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相关作者
- 徐永清

- 作品数:1,854被引量:5,18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 张功林

- 作品数:435被引量:1,19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阔筋膜瓣 吻合血管 股前外侧
- 高伟阳

- 作品数:583被引量:1,608H指数:2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内窥镜 再植
- 陈宏

- 作品数:641被引量:2,063H指数:2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 李志杰

- 作品数:411被引量:9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创面修复 掌指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