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5篇“ 躯体化“的相关文章
- 针刺治疗神经症躯体化障碍1例
- 2025年
-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又称作Briquet综合征,多以反复发作、极易变化的疼痛和躯体不适,医学检查难以证实有器质性病变解释的躯体症状,患者多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2])。躯体化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最新基于磁共振多模态对躯体化首发未用药的研究认为,患者的MPFC、右颞下回、角回及岛叶等存在异常,可能是躯体化病生理机制中的重要脑区^([3])。与此同时非神经内科医生对此症漏诊误诊高、识别率低,往往导致诊疗延误。临床常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治疗,但症状易反复且药物依赖性强。
- 周杰邹伟
-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药物依赖性躯体症状抗焦虑漏诊误诊神经症
- IMB理念在食管鳞癌患者伴抑郁躯体化症状管理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IMB)干预在食管鳞癌患者伴抑郁躯体化症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缓解患者躯体化症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确诊食管鳞癌后伴随抑郁躯体化症状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持续干预3个月后患者抑郁、躯体化症状、医学应对行为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高、回避与屈服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项(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理念在食管鳞癌患者伴抑郁躯体化症状管理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医学应对行为,继而改善躯体化症状并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 王韶花伦淑敏金琳芝周怡梁晓宁赵锐瑾
- 关键词:食管鳞癌抑郁躯体化症状
- 基于阳郁不通理论辨治躯体化怕冷症经验拾萃
- 2025年
- 躯体化怕冷症是一种以机体内寒热调节失衡、产热不足,且对外界寒冷刺激耐受性差为特征的病症[1-2]。患者常以严重怕冷怕风为主诉,表现为不合时宜地过度穿衣,即便在夏季也怕冷怕风,还可能伴有自汗、疲乏无力、表情淡漠、性欲低下等症状[3]。怕冷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症,目前西医尚未对其形成清晰明确的定义,其具体的发病原理也尚未完全明确。
- 李维娜刘桂芳胡哲恺宗慧琪朱广辉房玉涛高瑞珂付莹坤徐心瑶关翰宇
-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心力衰竭患者躯体化症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躯体化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10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评估躯体化症状,<36分代表无躯体化症状,≥36分代表有躯体化症状,将发生躯体化症状患者纳入有躯体化症状组,将未发生躯体化症状患者纳入无躯体化症状组。统计患者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躯体化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219例心衰患者中存在躯体化症状117(53.42%)例,躯体化症状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分别为(7.83±5.07)分,(5.58±4.124)分;心衰患者有无躯体化症状在文化程度,人均收入,家庭关系,射血分数(EF)值,心功能分级,自理能力分级,应用抗焦虑药物,PHQ-9,GAD-7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收入≥5000元(OR=0.156,95%CI=0.034~0.703,P=0.016),自理能力为无需依赖(OR=0.240,95%CI=0.068~0.847,P=0.027)及轻度依赖者(OR=0.265,95%CI=0.082~0.859,P=0.027),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280,95%CI=0.127~0.62,P=0.002)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躯体化症状的保护因素(OR<1,P<0.05);家庭关系一般(OR=3.069,95%CI=1.081~8.717,P=0.035),焦虑(OR=2.599,95%CI=1.108~6.094,P=0.028),抑郁(OR=2.518,95%CI=1.01~6.278,P=0.047)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躯体化症状发生率较高,人均收入,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焦虑,抑郁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躯体化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
- 张艳青梁翠翠仇斐刘肖含
- 关键词:心力衰竭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 童年创伤对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在童年创伤上的差异,并探索童年创伤是否会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共121人,评估CTQ-SF童年创伤量表简版、SCL90症状自评清单的躯体化子量表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CTQ-SF总分高于不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6.50(39.25,58.25)vs.39.50(34.00,50.00),Z=-2.662,P<0.01];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更高的躯体忽视[8.00(7.00,10.00)vs.7.00(5.00,9.00),Z=-2.683,P<0.01]及情感虐待[9.50(7.00,15.00)vs.8.00(6.00,11.50),Z=-2.317,P<0.05]得分。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控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后这种关联依然存在(P<0.01);躯体化症状与除性虐待外的童年创伤均相关联(P<0.01);在控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后,躯体化症状仍与躯体忽视(P<0.01)及情感虐待(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经历了更严重的童年创伤,包括躯体忽视与情感虐待在内的童年创伤史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有影响。
- 周若尘叶孟婷余凤琼周晓琴
- 关键词:抑郁症躯体化
- 家庭参与式心理干预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家庭参与式心理干预对改善躯体化障碍患者不良情绪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干预基础上,联合实施家庭参与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述情障碍、家属不确定感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干预模式下,试验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中Ⅰ~Ⅱ、Ⅲ~Ⅳ的因子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中不明确性、缺乏澄清、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心理干预能促进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述情障碍恢复,对提升患者睡眠、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 胡小丹陈莉
-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述情障碍预后情况
- 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躯体化障碍1例诊疗体会
- 2024年
-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简称双心疾病)在临床中较常见[1]。笔者收治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躯体化障碍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两年”于2020年9月18日来我中心就诊。患者两年前突感胸闷、心悸,自觉心率较快,稍有胸闷,呈持续状,无后背放射痛,无胸痛及濒死感,无气促等不适,当时未就诊,自行口服“麝香保心丸”约30 min后缓解。
- 蒋敏菲戴其乐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躯体化障碍全科医生诊疗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症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调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4—12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进行调查,对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为47.3%。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躯体化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无慢性病史、疾病严重程度得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慢性病史、疾病严重、失眠严重、广泛性焦虑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躯体化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较高,存在其他慢性病史、疾病严重程度高、失眠症状严重、焦虑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
- 刘春玲高晓菲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躯体化症状失眠焦虑
- 血浆5-羟色胺水平与综合医院躯体化症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与综合医院躯体化症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躯体化症状患者120例(观察组),其中接受度洛西汀治疗39例、接受米氮平治疗40例、接受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41例,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估个体躯体化症状病情严重程度;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5-HT。同期另选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同法检测血浆5-H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SS、PHQ-15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浆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男性和女性躯体化症状患者治疗后SSS、PHQ-15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浆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躯体化症状患者治疗后PHQ-15评分女性高于男性(P均<0.05),而不同性别治疗后SSS评分和血浆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躯体化症状患者各药物治疗后SSS、PHQ-15评分均降低,血浆5-HT水平均升高(P均<0.05);但三种药物治疗后躯体化症状患者SSS、PHQ-15评分及血浆5-HT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躯体化症状患者治疗前血浆5-HT水平与SSS、PHQ-15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298、-0.498,P均<0.05)。结论综合医院躯体化症状患者血浆5-HT水平明显降低,其水平变化与躯体化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周建华吴逸谢荧钰李曜楷陈欢林麒
- 关键词:躯体化症状5-羟色胺
- 中西医治疗抑郁症伴躯体化症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抑郁症患者除了具有特定的情绪症状,同时还可伴随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向医务人员寻求治疗时,其主诉是躯体性而不是情绪性的。躯体化症状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明显损害是促使抑郁症患者就医的常见原因。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抑郁症状存在正相关,其躯体化症状可能加重抑郁症状[1],且躯体化症状是重度抑郁症预后较差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2]。因此,在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考虑躯体化症状的重要性,在临床处理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时,需要明确躯体化症状产生的原因或诱因,及早进行针对性干预。
- 吕文妮高苗苗张光银
- 关键词: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中西医疗法
相关作者
- 汪新建

- 作品数:163被引量:1,36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 研究主题:医患关系 社会心态 躯体化 心理治疗 医患信任
- 毛家亮

- 作品数:138被引量:7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心理障碍 躯体化症状 右室心尖部 右室流出道 抑郁
- 陈子晨

- 作品数:22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 研究主题:躯体化 身体观 症状 谣言 抑郁症
- 姜萌

- 作品数:85被引量:25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 心脏磁共振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 李萍

- 作品数:43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躯体化症状 住院综合征 社会功能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