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医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医疗管理方法不同分为临床路径管理组与常规医疗管理组,每组50例。常规医疗管理组给予常规医疗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组给予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医疗质量、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医嘱修改及住院情况、院内感染、甲级病案、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焦虑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诊疗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管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管理组消毒隔离、环境管理、人文关怀、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管理组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管理组次均开具医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医疗管理组,次均医嘱修改次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管理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常规医疗管理组,甲级病案率高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理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管理前,SF-36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临床路径管理组SAS评分低于常规医疗管理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管理组诊疗满意度高于常规医疗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动态成本监控与信息化支撑,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在显著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及降低医疗风险方面效果显著,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目的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对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控制效果及其联合作用。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1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出院主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案首页及合肥市医保中心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反馈,将患者分为非DRG结算非临床路径组、只采取DRG结算组、只纳入临床路径组、DRG结算联合临床路径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不同组别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费用差异。调整年龄、性别、入院途径、手术或操作情况、转科情况、病危病重情况、患者来源地、住院时间、支付方式、主要治疗结果等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DRG付费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对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结果共纳入脑梗死住院患者5461例,结果显示纳入临床路径管理、采取DRG结算的患者住院费用较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路径与DRG之间有交互作用,且临床路径降低了DRG的控费效果(t=2.63,P=0.01)。临床路径与DRG付费方式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与非DRG结算非临床路径组患者相比,DRG结算联合临床路径组患者或只采取DRG结算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自然对数均降低了0.06(P<0.01),而只纳入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自然对数降低了0.04(P<0.01)。结论DRG付费方式的降费力度强于临床路径管理,而未结合DRG付费方式的临床路径管理会降低DRG付费方式的控费效果,DRG付费方式需要与临床路径管理深度结合,根据不同病组的质量情况寻找费用的平衡点,以此作为调整优化临床路径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