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2篇“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相关文章
骨关节移位骨折精准微创手术技术要点
2023年
精准、微创手术已经成为骨关节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主流趋势,但目前缺乏对精准微创技术要点的详细描述性研究。本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骨关节移位骨折精准微创手术技术三部分要点,包括闭合复位技术、纵行小切口入路以及自定位导航板精准植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创伤科或足踝外科医师更好地了解、掌握、应用精准微创手术技术提供参考。
秦士吉朱燕宾李计东陈伟付蕾杨思繁张奇张英泽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微创精准自定位
自定位导航接板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的临床研究
骨关节移位骨折手术治疗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达到一定的累积量后仍需保持一定的熟练度,从而能够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达到最佳的统一,提高此类骨折的治疗水平。骨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后会发生一定的感染,尤其是手术部位深...
秦士吉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方式术后感染
Ilizarov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闭合性骨关节移位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以下简称Ilizarov技术)在闭合性骨关节移位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2例闭合性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Ilizarov技术组41例和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固定术(以下简称开放手术)组41例。其中Ilizarov技术组行Ilizarov技术治疗,开放手术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患侧行X线检查,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长度和宽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FS)及美国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对两组患侧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之开放手术组,Ilizarov技术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技术组术后1、3、7、1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术前,两组术后6个月患侧Bohler角、Gissane角、长度均显著增加,宽度则均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MF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Ilizarov技术组患侧MFS评分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技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开放手术组为21.95%,Ilizarov技术组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闭合性骨关节移位骨折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
邱华骥余兰伟陈妍刘子文韩大为
关键词:ILIZAROV技术移位骨折开放手术关节内骨折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大龄儿童骨关节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与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骨关节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37足)大龄儿童骨关节移位骨折临床资料。其中,19例(20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钢板组),16例(17足)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克氏针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类型、受伤至入院时间以及术前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Gissane角及B?hler角,以及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术后钢板组1足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钢板组愈合时间为(2.65±0.71)个月,克氏针组为(2.24±1.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P=0.253);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B?hler角均恢复正常,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于术后11~22个月,平均16.8个月取出钢板。末次随访时,钢板组AOFAS踝-后足评分为(91.2±5.1)分,高于克氏针组(86.9±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27);其中钢板组获优15足、良4足、可1足,克氏针组获优14足、良3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2,P=0.092)。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骨关节移位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前者术后患儿足踝功能恢复更好。
褚祥军管之也马海龙李阳贾国强孙军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移位骨折大龄儿童
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22例(25足)。其中男19例(22足),女3例(3足);年龄29~71(46.82±7.5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0足,交通事故5足。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2足。受伤至手术时间3~12(7.71±2.73)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前、术后第2天及终末随访的患足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B9hler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22例(25患足)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5±5.42)min,术中出血量(13.02±1.76)ml。切口均达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以及长度、高度、宽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04±0.20)分,术后第2天下降至(4.30±0.20)分,终末随访时为(1.20±0.20)分。终末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91.40±6.50)分,Maryland评分为(93.40±4.90)分。优16足,良9足,优良率达100.00%。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骨折创伤小,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但对于复杂的关节面塌陷的骨折较难获得关节面解剖复位,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房冰刘建全李志帅
关键词:跟骨微创
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在骨关节移位骨折治疗中,经由全关节镜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全关节镜下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56例,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X线评估结果以及功能评估结果。结果5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54.26±10.78)min,术中出血量为(4.23±1.48)mL,无早期并发症;术后宽度低于术前,高度、长度测定结果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AOFAS评估结果高于术前(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可较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临床效果确切。
孙海滨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骨关节移位骨折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骨关节移位骨折诊断中CT检查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之间收治40例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接受监控检查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CT检查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截距徒后缘处宽度和结节最宽处高度等密度指标结果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其后关节面最高点处高度和结节最高点处高度等高度指标结果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轴面角和冠状面距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关节移位骨折诊断中应用CT检查技术,能够提供疾病检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王培梁杰锋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CT检查
微创手术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临床疗效及对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骨关节移位骨折应用微创手术临床疗效及对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诊治的90例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手术,研究组予以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相关指标、足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出血量(56.06±11.23)mL、手术时间(78.23±5.36)min、引流量(70.24±9.65)mL与住院时间(5.36±1.26)d,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线(8.63±1.65)分、疼痛(38.93±3.52)分、功能(49.53±3.4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关节移位骨折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足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温辉林鲍玲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微创手术切开复位术疗效指标并发症
不同手术入路对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效果的影响比较
2021年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106例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复位固定术治疗,其中A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B组采取、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Böhler角、Gissane角、长度、宽度、高度,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随访;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A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Böhler角、Gissane角、长度、宽度、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患肢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扩大入路与、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复位固定效果相当,后者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刘栋
关键词:跟骨关节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
距下关节镜联合腱前外侧纵向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联合腱前外侧纵向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8例(38足)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21足),女17例(17足);年龄21~53岁[(33.7±6.2)岁]。依据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27例,Ⅳ型4例。均采用距下关节镜联合腱前外侧纵向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处理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观察Bhler角、Gissane角、的长度/宽度/高度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FAOS)对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2个月[(18.7±5.3)个月]。手术时间为45~100 min[(72.4±22.6)min]。无一例植,术中出现关节面微骨折9例。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未出现早期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长度/宽度/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获得愈合,无畸形或髓炎。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5(3,9)分降至0(0,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8.3±10.5)分提高至(90.6±5.0)分,FAOS由术前(66.9±9.1)分提高至(89.8±4.3)分(P<0.01)。AOFAS踝-后足评分:优2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2%。结论对于骨关节移位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镜联合腱前外侧纵向切口的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复位精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
冯仕明马超姜效韦陈伟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镜检查锁定钢板

相关作者

冯仕明
作品数:179被引量:474H指数:13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显微外科治疗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王志杰
作品数:51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跟骨 骨折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王爱国
作品数:243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踝关节镜 皮瓣修复 外科皮瓣 踝关节 显微外科手术
曲家富
作品数:143被引量:688H指数:14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跟骨 内固定 骨折 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
张斌
作品数:105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骨折 疗效分析 肱骨远端 可吸收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