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85篇“ 跟骨“的相关文章
一种微创撑开装置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微创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器,所述撑开器包括外套管和内套杆,所述外套管设有套筒,所述内套杆穿过所述套筒,且所述内套杆沿着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活动,所述外套管用于把持住结节折块,所述内套杆的尾端用于...
张宏宁沈国栋邹运璇赖俊辉李雪杨康勇赖志斌钟的贵
一种折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复位装置,包括腿部支架以及布置在腿部支架一端上的第一延伸块与第二延伸块,所述第一延伸块与第二延伸块均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腿部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块上可拆卸安装有上移调...
詹俊锋钱孝锋张硕李兴华
一种折闭合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复位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折闭合复位器,包括:第一螺针、第二螺针、第三螺针、横支架、斜撑架、摆力架、撬拨针和组织;所述第一螺针、第二螺针与其表面螺纹套接的两根横支架形成一个框架结构,所述横...
王志强刘锦涛李晓春姜宏俞鹏飞朱宇周孝文杨柳沈学强林顺
窦入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
2025年
目的探讨跗窦入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跗窦入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28例SandersⅡ、Ⅲ型折患者(29足)。记录长度、高度及B9hler角、Gissane角、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长度、高度及B9hler角、Gissane角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步态均正常,踝关节背伸20°~30°(25.3°±5.2°),跖屈40°~50°(44.6°±6.2°),内翻30°~40°(34.3°±5.8°),外翻10°~20°(16.2°±4.6°);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患足功能:优14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25/29。结论跗窦入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折,能够解剖复位距下关节面,且并发症少,患足功能恢复较好。
赵广辉徐启飞冯胜凯陈祥
关键词:微型钛板跟骨骨折
一种辅助折手术的手术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折手术的手术支架,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弧形支架,弧形支架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置脚凹槽,底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安装有可调节支脚,弧形支架的正面一侧外部安装有脚掌绑...
陈其余郑淑智张雪李恩典陈墨川王鉴顺
一种移位测量和临时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位测量和临时固定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锁紧组件,其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可相对滑动,第一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分别连接移位的两块,第二固定部和第四固...
梁嘉樑冯卫城唐博张婧
抗生素水泥治疗折术后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水泥治疗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折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清创后抗生素水泥创面植入的方法治疗,观察感染控制情况、折及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折及创面愈合良好,其中23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满意,3例功能预后较差。结论抗生素水泥治疗折术后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能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及折愈合,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治疗折术后感染的方法,值得推广。
孔弘扬姜磊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跟骨骨折术后感染
折的经皮复位与置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2025年
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高能量损伤,由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损伤后复位和固定的难度,其治疗一直是科学领域的挑战之一。传统的"L"型外侧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尽管能提供良好的折暴露和复位精度,但其较高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复位螺钉固定逐渐成为治疗折的重要手段。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具有加速康复和降低医疗费用的优势。然而,由于不同类型折的复杂性以及个体解剖差异,经皮复位和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复位策略的优化以及置钉方案的完善仍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马昕施忠民陈亦轩
关键词:跟骨骨折经皮复位适应证选择高能量损伤
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折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内固定法对粉碎性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86例粉碎性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和参照组(43例)。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粉碎性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开始锻炼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足踝功能、复位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粉碎性折的患者采用内固定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折愈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提高其复位质量。
李战锋田高杰左传勇
关键词:粉碎性跟骨骨折并发症生活质量
经跗窦入路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折相关角度变化
2025年
目的 探讨折患者经跗窦入路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相关角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折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n=56,采用外侧L形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和B组(n=51,采用跗窦入路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高度、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Maryland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Pearson法分析手术前后各影像学指标间及与Maryland足功能评分、VAS评分间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差值与Maryland足功能评分、VAS评分改善率间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月Bohler角小于A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Bohler角、术后3个月Gissane角和宽度大于A组(P<0.05)。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B组患者术后1、3、6个月Maryland足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前后Bohler角、宽度、Gissane角、高度间均相关(P<0.05);术前宽度、高度与Maryland足功能评分、VAS评分无关(P>0.05),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与Maryland评分及VAS评分相关(P<0.05);术后Bohler角、宽度、Gissane角、高度均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相关(P<0.05)。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高度手术前后差值与Maryland足功能评分、VAS评分改善率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经跗窦入路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折后,Bohler角、Gissane角与高度均增加,宽度减小,疗效优于外侧L形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和高度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
刘铁成王大麟
关键词:跟骨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

相关作者

俞光荣
作品数:761被引量:6,627H指数:4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骨 生物力学
梁晓军
作品数:344被引量:816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截骨 踝关节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
杨云峰
作品数:353被引量:1,523H指数:2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跟骨
张英泽
作品数:1,268被引量:8,991H指数:3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流行病学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性别分布
曹立海
作品数:99被引量:539H指数:14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跟骨骨折 内固定 跟骨 手术治疗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