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95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的相关文章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5年
- 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们医院眼科2022年1月-2024年7月就诊的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80例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的视力、散光度数、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很大(P<0.05);而术前的预留度数保留、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眼压没有太大差异(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是很好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不适,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意义重大,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用眼和生活质量。
- 王春桂
-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生活质量评分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是本院某阶段接收的闭角型青光眼并合并白内障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处理手段不同,划分为观察组(51位)和对照组(52位)。前者接受UEP手术,后者则行传统闭角型青光眼手术。这次对比最主要的,要观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眼力水准和眼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遭并发症(9.80%)的比率明显降低,相对于对照组(28.85%)。这个差别是有深厚的统计学意义的(P=0.0183)。此外,观察组的眼力提升,眼压的降低,皆远胜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3)。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对照组,本研究证实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医治期间,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何添川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ICL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1例
- 2025年
- 54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就诊。10年前患者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周边虹膜切开术及植入式Collamer透镜(ICL)植入术。患者本次就诊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在进行右眼ICL取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过程中,发现部分悬韧带断裂,最后IOL植入睫状沟中,且术后反复出现眼压升高。基于右眼术中、术后的情况,左眼选择了ICL取出、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张力环植入术及IOL植入术,未出现并发症且术后恢复快。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在ICL术后的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然而,飞秒激光定位的误差可能导致ICL损伤,气泡积聚也可能阻碍飞秒激光碎核的完成。因此,对ICL术后患者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需谨慎规划、仔细观察。
- 柯妍胡尊霞陈冉曹加国司马晶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
- 预劈核技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核性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
- 2025年
- 目的 探讨预劈核技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核性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贵州省印江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核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预劈核技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50例)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视力、术中平均有效超声能量使用时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有效超声能量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结论 预劈核技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核性白内障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少、平均有效超声能量使用时间更少、视力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张永芳陈仁友张晓叶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核性白内障视力安全性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5年
- 为了弄清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究竟怎么样,方法 开展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我们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把这些患者分成了两组。一组是观察组,有34人,对他们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另一组是对照组,同样有34人,采用虹膜激光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主要的评估方式是检查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比例,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执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比例(11.76%)显著低于那些使用常规方式治疗的患者(29.40%,P=0.0163)。执行此项手术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的0.18±0.4激增到术后的0.36±0.07,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前0.19±0.4,术后0.25±0.05,P<0.0063),同时,观察组术后7天的眼压(11.19±2.19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4.61±2.78mmHg,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很有效的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且能够明确的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的整体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肖娟胡少荣康丹谢希婷张天宇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发生率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专家推荐意见(2025)
- 2025年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已被证实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PEI+GSL+GT三联手术,然而对其适应证及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专家针对此问题,就PEI+GSL+GT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制定了详细的专家推荐意见,以规范临床医师在临床中的应用。
-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张秀兰祁勇军黄晶晶黄楚开赖铭莹徐桂花叶湘湘
- 关键词:房角分离术适应证禁忌证
-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参试者共50例,均在2022年01月—2024年11月于我院治疗,随机分组,各有25例,参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患者logMAR视力检测结果、眼压指标对比(P<0.05),术后7d和1个月对比观察组更优,且观察组患者RNFL厚度指标更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长期预后较好,证明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 克木巴提·夏依扎提涂素芳李金刚
-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至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患者73例(127只眼)。记录白内障术前、术后1 d、1周及6周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及等效球镜度(SE)。应用IOL Master、Pentacam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度数(ACA)、前房容积(ACV)、角膜缘白到白(WTW)距离以及晶状体厚度(LT)。手术前后多个时间点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6周BCVA、SE及ACD等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眼压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及6周眼压分别为(15.00±2.76)、(17.63±6.38)、(15.25±3.90)及(13.14±2.99)mmHg(1 mmHg=0.133 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P<0.001),术后6周眼压下降幅度(1.70±2.45)mmHg。术后6周BCVA、ACD、ACA、ACV分别为0.10±0.25、(4.66±0.45)mm、(44.10±5.91)°及(153.87±27.04)mm 3,均较术前[0.37±0.46、(2.66±0.61)mm、(30.43±7.51)°、(102.57±29.22)mm 3]提高(t=-7.33、22.22、17.49、17.94,均P<0.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B=-0.31,95%CI:-0.460~-0.153,P<0.001)、SE(B=-0.43,95%CI:-0.579~-0.285,P<0.001)、ACD(B=1.08,95%CI:0.237~1.927,P=0.013)、ACA(B=0.13,95%CI:0.074~0.192,P<0.001)、ACV(B=0.02,95%CI=0.004~0.035,P=0.016)、LT(B=-2.19,95%CI=-3.023~-1.354,P<0.001)、ACD变化量(B=-1.68,95%CI:-2.492~-0.874,P<0.001)、ACA变化量(B=-0.13,95%CI:-0.185~0.071,P<0.001)以及ACV变化量(B=-0.04,95%CI:-0.054~0.025,P<0.001)均与眼压变化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B=-0.23,95%CI=-0.416~-0.039,P=0.019)、SE(B=-0.40,95%CI=-0.675~-0.132,P=0.004)及ACD(B=1.81,95%CI=1.034~2.581,P<0.001)与术后眼压下降显著相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眼压变化与术前眼压ACD及SE密切相关。
- 李炳震代锦岳戴至豪夏子尧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究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抽取12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样本,随机抽签后分为观察组(64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CP))、对照组(64例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泪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CP手术方案治疗干预可改善视力水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适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应用。
- 黄丽娜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硬核白内障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 2024年
- 探讨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和修复。方法 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选择136名接受过治疗的病人,于术后分别测量其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与内径。结果 术后1周、1个月、2个月虽然术后恢复率略有降低,但其平均直径仍明显大于术前(P<0.05)。手术后3、6个月组间比较,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与内径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术后3个月,下部的内皮细胞密度明显少于上、中部,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后0级、1级、2级、3级、4级,成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手术后2个月,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了损伤,随后可逐渐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
- 姜世为
- 关键词:超声角膜内皮白内障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