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6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相关文章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 2023年
- 研究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选取7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患为调查对象,依据白红小球法划入两组,即观察组35例和参照组35例。超声乳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参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房角分离术施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术前、术后3月的眼表疾病指数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1月的眼表疾病指数(20.10±4.01)、(12.39±2.27),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6.33±4.29)、(15.97±3.15)(P<0.05)。观察组术后3d、1月的泪膜破裂时间(7.86±1.15)s、(11.34±0.98)s,最佳矫正视力(0.60±0.15)、(0.76±0.20),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50±1.04)s、(9.96±1.02)s、(0.45±0.19)、(0.64±0.23)(P<0.05)。结论 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对术后眼表也有一定影响。但也有利于尽快恢复泪膜的稳定性,改善术后炎症反应。预后较好,临床推广价值明显。
- 朱艳辉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青光眼白内障房角分离术眼表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78例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散光度、裸眼视力、眼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两组散光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 h,两组眼压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裸眼视力水平,降低散光度、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效果。
- 宁科伟
- 关键词:高龄白内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散光眼压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4例,均为单眼发病。将手术眼设为观察组,对侧非手术眼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后(3 d和1、3个月)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结膜充血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和1个月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以及术后3 d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 d和1个月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术后3 d结膜充血评分增高(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术后眼表有一定程度影响,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
- 李媛媛王波马可赫飞翔倪惠敏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房角分离术青光眼白内障眼表
-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423例白内障患者,根据切口大小分为两组,其中标准切口组(3.0 mm)221例,微切口组(1.8~2.2 mm)202例,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形态并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大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术前,六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微切口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大于标准切口组;微切口组六角细胞比例大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常规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晓城陈茂盛贺翔鸽吴平文燕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78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9例,对照组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研究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7d时眼压、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视野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视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两组视力、眼压、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视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3%)显著低于对照组(31.46%,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相较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疗效更为显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林智华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视力
- 2.4 mm透明角膜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比较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 aspiration,PEA)与双切口PEA对角膜的影响。方法连续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院行2. 4 mm透明角膜单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100眼)(单切口组),并选择此时间段内与之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核混浊等眼部和全身情况相匹配的行透明角膜双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00眼)(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及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10 mm范围内角膜体积(10 mmcorneal volume,10 mm-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形态等参数。结果单切口组术中总超声时间、CDE分别为(27. 84±19. 61) s、5. 15±3. 70,双切口组分别为(23. 62±16. 55) s、4. 77±3. 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周,单切口组的UDVA和CDVA均高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周,单切口组10 mm-CV及CCT均小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单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 82±3. 39)%、(7. 05±4. 22)%、(7. 06±4. 37)%,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 08±3. 31)%、(8. 28±4. 28)%、(8. 37±4. 8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早期ARC患者行单切口PEA对角膜的创伤程度较双切口PEA轻,术后恢复快,早期可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 李盼盼管宇陈诵惟孙荪吴坚黄晓波管怀进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7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归类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组(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方案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经过治疗后发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组术后视力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明显较高,P<0.05。②经过治疗后发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组散光度数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明显较高,P<0.05。③经过治疗后发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散光,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 赵彬彬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白内障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以及超声乳化术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成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其一为对照组,其二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给予研究组患者超声乳化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术式之后,研究组患者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的眼压水平为(39.8±4.2)mmHg,对照组的眼压水平为(62.4±4.7)mmHg,治疗后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P<0.05)。结论超声乳化治疗手术对于青光眼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孙俊梅薛海兰杨玲
- 关键词:超声乳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观察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疗效,分析总结较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原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12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80眼)采取小切口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64例(80眼)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月视力均有显著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月角膜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疗效观察比较差异不大,两组术式都可以作为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术式的适应证,对相应的患者实施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 郑祥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观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老年白内障患者IOP、CRT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IOP)、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300例(共300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定期测量IOP、CRT,并进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测,采用美国国立眼科研究开发的视功能与生存质量问卷(VF-QOL)评价视觉质量。结果 300例患者术前1 d,术后2、7、14、30 d平均IOP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0 d,CRT逐渐增厚,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眼内炎性反应、切口角膜水肿导致角膜散光变化,影响UCVA、BCVA恢复,但随着时间延长,水肿消退,散光改善,术后7、14、30 d的UCVA、BCVA逐渐改善并趋于稳定,各时间点UCVA、BCVA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CRT与UCVA、BCVA呈正相关(P<0.05)。术后30 d的VF的4类评分及QOL的4类评分均明显较术前1 d升高,视觉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有助于促进术后IOP、CRT、视力及视觉质量改善。
- 赵学章李燕
- 关键词:老年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