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4篇“ 超低出生体重“的相关文章
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NLR、PLR、D-D水平变化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研究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64例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88)与无出血组(n=376)。比较两组的NLR、PLR、D-D水平,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LR、D-D水平对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组NLR、PLR、D-D水平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2.056)、阴道分娩(OR=1.982)、有窒息史(OR=1.766)、NLR升高(OR=2.059)、PLR升高(OR=2.109)以及D-D水平升高(OR=2.040)均是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D-D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36、0.802、0.947,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NLR、PLR、D-D水平可以成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辅助评估指标。
汪志萍闭宏娟李凌霄
关键词:早产儿颅内出血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氧合指数(OI)],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_(2))],治疗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PaCO_(2)低于治疗前,pH、PaO_(2)、OI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_(2)(44.83±4.24)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7.12±3.38)mm Hg,pH(7.37±0.06)、PaO_(2)(81.21±10.25)mm Hg、OI(298.51±37.15)mm Hg高于对照组的(7.30±0.09)、(72.43±9.38)mm Hg、(230.78±35.22)mm Hg(P<0.05)。治疗后,两组FiO_(2)、PIP、PEE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O_(2)(0.24±0.10)、PIP(16.28±2.5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5.25±0.48)cm H_(2)O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12)、(18.53±2.42)cm H_(2)O、(5.90±0.73)cm H_(2)O(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7.25±3.53)d、氧疗时间(16.72±4.22)d、住院时间(26.25±12.29)d均短于对照组的(9.63±3.75)、(19.60±4.38)、(32.80±12.47)d(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治疗效果。
陈珊珊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模式应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路径改进
2025年
目的:探讨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无创通气(NIV)失败的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基于此改进其护理路径。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328例胎龄<32周的极/超低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初始NIV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NIV失败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结果:328例极/超低体重早产儿NIV失败的发生率为15.85%(52/328),NIV失败组住院期间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肺部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高于NIV成功组,住院时间长于NIV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羊水污染(OR=1.253,95%CI 1.095~5.147)、未定期产检(OR=1.470,95%CI 1.138~5.754)、出生胎龄<28周(OR=1.649,95%CI 1.273~6.996)、1 min Apgar评分<7分(OR=2.964,95%CI 1.409~8.316)、产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OR=2.054,95%CI 1.355~7.163)、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3.527,95%CI 1.428~9.361)以及吸入氧浓度≥40%(OR=2.476,95%CI 1.385~8.031)是胎龄<32周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NIV失败的风险因素。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胎龄<32周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NIV失败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上应加强早产儿的早期监测与管理,针对高危因素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以降低NIV失败风险,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赵子静郝三美
关键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无创通气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1例
2025年
1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自然出生,出生胎龄24+2周,出生体重670 g,生后呼吸困难,给予机械辅助通气。生后第5天经超声诊断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足疗程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失败。生后第31天接受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手术体重810 g,术中造影示动脉导管内径为2.3 mm,使用Amplatzer Piccolo封堵器。术中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适当、肺动脉无狭窄,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及主动脉无狭窄。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1 d脱离呼吸机,术后2个月顺利出院。
刘俊辉孙毅罗刚泮思林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封堵器血流动力学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的体重≤1000g的新生儿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3)、未感染组(n=169)。分析体重≤1000g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32例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为27.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52.4%和呼吸机相关肺炎25.4%;共检出病原体48株,排名前3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大肠埃希菌(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行手术、长时间住院、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000g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临床需重点关注进行过手术、住院时间久、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冉莎莎田萍
关键词:医院感染
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4年
具体针对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干预实践及其针对这部分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方法 具体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出生于我院的12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所有早产儿的常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而后将之划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有63人。针对常规组内早产儿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研究组内患者则又增加了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最后,针对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心理发育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内3月龄、6月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心理发育指标均要优于常规组内的早产儿,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内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同样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内的早产儿,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来说,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对其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能够改善这部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心理发育指标,并且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李姣姣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延续护理生长发育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3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与非感染组(439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早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占比、先天性心脏病占比、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的占比、机械通气时间>24 h的占比、PICC置管时间>14 d的占比、住院时间比较(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机械通气时间>24 h、PICC置管时间>14 d均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54例院内感染患儿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7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反应低下、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血小板减少、血氧下降或呼吸暂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PICC置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早期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可作为防治院内感染的重要依据。
向敏王鉴黄康杨阳罗光英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影响因素病原菌
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
2024年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取早产儿低体重的40例,根据时间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效果,提高新生儿的发育水平。
原海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低体重早产神经发育
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实行延续护理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100例早产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各组50例,比较两组体格发育情况、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铁蛋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再次入院率。结果:观察组40 d、3个月身高、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 d、3个月铁蛋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入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通过外院护理干预,可促进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正常发育,改善神经行为,可推广。
赵珊珊
关键词:早产儿延续护理体格发育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黄金小时”质量改进(OPTI-PREM)研究
徐菲菲

相关作者

童笑梅
作品数:408被引量:2,218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韩树萍
作品数:323被引量:2,111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META分析 婴儿
余章斌
作品数:256被引量:1,374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早产儿 META分析 新生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
袁瑞琴
作品数:55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超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新生儿 颅内出血 入院
熊小云
作品数:76被引量:29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 住院期间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