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赵五娘“的相关文章
从《赵五娘》看淮剧“陈派澄腔”之特色
2024年
2023年10月,由淮剧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澄主演的淮剧《赵五娘》亮相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12月,收获了“全国首批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称号的陈澄再次以《赵五娘》参加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从紫金文化艺术节到高校巡演,《赵五娘》每场演出皆座无虚席,受到新老戏迷的交口称赞。许多青年观众因《赵五娘》的演出、因陈澄的表演而爱上了淮剧甚至爱上了戏曲,成了忠实的“CC粉”“新戏迷”。陈澄有“淮剧公主”之誉,她的唱腔有“陈派澄腔”之称,通过她在《赵五娘》中的唱腔和表演,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淮剧剧种审美特征、流派传承特征与她的个人风格特征的统一交融。对于当代青年而言,“陈派澄腔”所代表的正是根植于传统的中国戏曲的本体魅力。
魏锦
关键词: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艺术节淮剧中国戏曲领军人才审美特征
简析新版淮剧《赵五娘》导演创作
2024年
高则诚所作《琵琶记》为传奇中的经典之作,在戏曲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自《琵琶记》问世以来即备受关注,文人墨客对其有不少评价,伶工艺人亦多次搬演。吕天成言其“勿亚于北剧之《西厢》,且压乎南声之《拜月》”1,魏良辅言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2。仅明清时期,全本流传的《琵琶记》版本多达42种,收有《琵琶记》折子戏和选曲的选本又有29种,另有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调腔等诸多地方戏改编本流传于世,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及至今日,犹有黄仕忠、俞为民等学者致力于《琵琶记》研究。
张磊
关键词:《琵琶记》魏良辅川剧高腔淮剧改编本
淮剧《赵五娘·扫松下书》中李旺的表演技巧
2023年
淮剧《赵五娘》改编自元代戏曲家高明所著《琵琶记》,《扫松下书》是其中一折戏。这一折讲述蔡伯喈入赘相府以后,十分思念父母和妻子,于是派出家丁李旺回家探问,却不知在他离家之后,蔡家经历了巨变:蔡伯喈父母在灾荒中双双饿死,他的结发妻子赵五娘只好独自进京去寻找丈夫。张广才作为蔡家人的挚友,为人忠厚、善良,常常到蔡家二老坟前清扫落叶,偶然遇到了蔡伯喈派来的李旺,张广才向李旺愤怒历数蔡伯喈对其双亲“生不养、死而不葬”的罪过。李旺听到这些后感慨不已,为赵五娘的坚韧所感动,也被邻居张广才的善良行为所感动。
顾飞
关键词:表演技巧淮剧蔡伯喈《琵琶记》赵五娘
浅谈扬剧《赵五娘·扫松下书》李旺的角色塑造
2023年
扬剧《赵五娘·扫松下书》取材自经典南戏剧本《琵琶记》。《琵琶记》一问世,便震惊朝野,妇孺皆知,享誉海外,明太祖朱元璋曾赞扬这出戏“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这部由文化精英创作的南戏《琵琶记》,改变了南戏“草根”简陋、粗俗的面貌,使南戏的主要观众从市民阶层扩大到士族阶层,作为南戏创作的范本,获得“曲祖”(魏良辅《曲律》)、“南曲之宗”(黄图《看山阁集闲笔》)的称誉,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路
关键词:角色塑造魏良辅明太祖朱元璋扬剧赵五娘
论《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的错位形象
2023年
《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在剧中,高明将蔡伯喈和赵五娘置于错位的处境,从性格内核、个人处境、他人认同这三个主要方面塑造出两人的错位形象。蔡伯喈作为男性却被动懦弱,赵五娘作为女性而柔韧坚强,这样对比鲜明的形象错位,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男强女弱的固有认知,使人物的性格内涵复杂化,同时也展现出高明对人性的包容,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周思恩
关键词:《琵琶记》蔡伯喈赵五娘
淮剧《赵五娘》:融入现代精神的传统剧目
2022年
2020年,在“昆山戏曲百戏盛典”上,江苏淮剧团演出的《赵五娘》,以悲怆动人的唱腔、技艺高超的表演、别具匠心的舞美,全新演绎了一个经典的家庭伦理故事。淮剧《赵五娘》取自元末明初高明的《琵琶记》,元本着重表现了全忠全孝的蔡伯喈“三不从”却又“三被强”的时代悲剧。作为一部传统剧目的翻新之作,淮剧《赵五娘》的剧旨、表演,贴近当下的审美趣味,所塑造的蔡伯喈、赵五娘、牛桂香的形象皆能表现出现代精神.
陆文宇
关键词:淮剧《琵琶记》蔡伯喈传统剧目赵五娘时代悲剧
《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情理冲突对比探析
2021年
高明的《琵琶记》是元末明初的一部南戏剧本,共四十二出,写蔡伯喈和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蔡伯喈和赵五娘是高明树立的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蔡伯喈的"三不从"构成了戏曲的主要冲突,情理冲突尤为突出;赵五娘作为"孝妇"的形象进行刻画,在"孝"和女性形象之间,赵五娘也有激烈的情理冲突。分析蔡伯喈和赵五娘情理冲突的具体内涵,并分析原因,对蔡、赵戏曲人物形象的再思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申倩茹
关键词:琵琶记蔡伯喈赵五娘情理冲突
从女性主义看《琵琶记》中的赵五娘被引量:2
2020年
《琵琶记》一经面世,女主人公赵五娘便以“贤妻”“孝妇”“节妇”的形象被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用作了教化女性的工具而获得广泛传播。在赵五娘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是封建伦理道德控制下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奴役,以及由此暴露出的社会集体心理扭曲。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阐述了关于女性形成的理论。将这个理论置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大背景下,发现从《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演变至社会集体意识中赵五娘的过程,是一个从具有生理意义的人演变为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文化符号的过程,这个文化符号即是“完美女性”。赵五娘作为一个“完美女性”,她的遭遇能让我们深刻反思由古至今的性别平权问题。
谯宜雪
关键词:《琵琶记》赵五娘封建伦理道德女性主义《第二性》
古典名剧的当代改编——从淮剧《赵五娘》说起
2020年
淮剧传统剧目《赵五娘》改编自元末戏曲作家高明的南戏《琵琶记》,而《琵琶记》则改编自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且关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都作了较大改动。《琵琶记》通过“三不从”的关目设计刻画出蔡伯喈的内心挣扎和苦闷,更加贴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使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也是该剧目感人至深、流传久远的原因。淮剧《赵五娘》在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剧本结构等方面又都有所提升,人物形象更加合理,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
李磊朱刚
关键词:淮剧戏曲作家审美习惯蔡伯喈
感悟传统戏曲之美——观淮剧《赵五娘》和湘剧《拜月记》有感
2020年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观戏是享受、是乐趣,当然,那是他们对生活的积淀,是在观戏里慢慢回味的愉悦。笔者到昆山观摩之前也看了十多部戏,却从没有体验到这种愉悦。在观摩了“百戏盛典”部分优秀剧目之后,才被剧中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成熟优雅的风采深深折服,尤其是在观摩了淮剧《赵五娘》和湘剧《拜月记》这两部经典传统大戏之后,感悟更加深刻。台上演员唱念做打出神入化,台下观众纷纷击掌赞赏,故事情节在脑海中回荡,使人豁然开朗。
张立喜
关键词:传统戏曲表演技艺湘剧淮剧唱念做打

相关作者

刘大先
作品数:274被引量:73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小说 旗人 批评家
姜丽华
作品数:23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琵琶记》 杂剧 明清 戏曲 古为今用
江惺俊
作品数:11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萍乡学院
研究主题:廉政 文化 新型城镇化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
黄鹏
作品数:21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玉台新咏》 诗人 诗歌 《任氏传》 狐女
谭志湘
作品数:36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蒲剧 晋剧 戏曲舞台 少数民族戏剧 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