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篇“ 赋体文学“的相关文章
《八旗文经》辞作品对文学的继承与新变
2022年
清代在江山一统的背景下,八旗中的少数民族作家积极学习汉文化,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八旗文经》中的辞作品继承了前代辞写作的传统,比如对骚特征、铺陈排比的写作手法、骈偶对仗的句式、华丽堆砌的辞藻等等。同时,也能看到辞在八旗作家笔下的新面貌,主要表现在讽喻主题弱化、突出的写实手法、语言词汇的丰富以及主客问答形式的消失。
郝青云金蕊
关键词:辞赋赋体文学
“诗笔”叙事演进及其与文学的互动——兼谈传统叙事诗发展缓滞问题
2022年
"诗笔"叙事演进与传统叙事诗发展密切相关,亦是推动与不同文交互的重要契机。"诗笔"叙事作为一种书写笔法,"以诗为"的叙事属性决定其区别于"文笔""史笔"的语特征与表达范式,且在特定文化氛围下,于早期叙事诗文本中有消融与转移之势。汉初,"诗笔"叙事入,汉始盛并将铺陈推向高峰;汉末,大式微,"诗笔"叙事借由文交互从转出且"多途取道":"以为文""以为诗""入戏剧""入小说",实现与不同文的交融互渗。"诗笔"叙事入,转移了早期叙事诗文本的发展空间,从转出则分化了叙事诗的发展方向。
孙敏强吴雪美
关键词:叙事诗汉赋
祢衡《鹦鹉》在文学中的演绎
2021年
祢衡《鹦鹉》借笼中鹦鹉以自况,表达了向往自由和感恩托命的思想,咏物抒情与托物言志是其突出特点。之后便出现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鹦鹉”创作队伍,他们在题材上不断开拓,将各个品种的鹦鹉介绍进史,并取与祢衡和祢相关的典故及传说入,在思想上也探索出除向往自由以外的多元主题,如讴歌盛世、权衡士人出处及表达私人情感等,使鹦鹉成为兼具笼鸟、瑞鸟、道鸟和爱鸟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形象。后代家不仅运用物言志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还以议论和用典的方式将“鹦鹉”的风格引向了典重化一途。祢对诸如张华《鹪鹩》和鲍照《舞鹤》在内的其他禽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后者又与之一起在思想和艺术上对后代“鹦鹉”发挥了重要作用。
薛芸秀
关键词:祢衡《鹦鹉赋》赋体文学
知识传播:文学的重要功能被引量:1
2021年
由于独特的式特征以及“苞括宇宙”的审美追求,使得文学具有比其他文尤为突出的知识传播功能。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考察,此种功能可以从文本潜能、作家意识和读者接受等方面予以探究。从文本潜能来看,包含了天文地理、技艺器物等百科知识;从作家意识来看,家自身多有以为学、以炫才的主观动机;从读者接受来看,读可以多闻、多识,增加知识储备,拓展文化视野。
侯立兵郑云彩
关键词:知识传播
《广成颂》与东汉礼制及文学的变迁
2021年
马融作《广成颂》以献,是希望东汉朝廷能够借助恢复荒废已久的蒐狩之礼来加强战备,以应对羌人的猛烈进攻。由于马融曾经有过被羌人围困的遭遇及其出身将门的身份,于是将自己的忧愤与武略融入其中,使作品附着上雄张横厉之气,一改东汉殿苑题材仁厚含蓄之风。正因为马融直指时弊,纵情使才,且蕴含东西地域之争,由此得罪御敌无力的实际统治者邓后及其家族,同时也触及东汉以文教立国的国策,此为马融献颂得罪的现实原因。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东汉宗庙之礼衰落而上陵之礼兴起的社会背景,以庶人之礼行于皇室,试图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反而造成君权衰而家族势大的局面。马融提倡武功而首以"宗庙"为辞,铺写"宗庙之事",实则暗刺以邓氏为代表的家族势力凌驾于皇族之上的僭越与非礼,希望尊君以强国。然而礼制的变迁不仅使马融深为邓氏所忌,也标志着汉京殿苑猎题材的写作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蒋晓光
关键词:礼制尊君汉赋
纸媒介的普及与六朝文学的新变
2019年
随着六朝时期纸媒介的普及,原先笨重的简牍与昂贵的丝帛逐渐被替代。书写媒介的变迁使当时文人更方便于表现个的内心世界与自我感受,进而也改变了他们感受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从""这一文学裁来看,纸媒介的出现摧毁了汉大的空间地理观念,转而表现个的内心自我验,将原本极具空间感的汉代大转化为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与情感性的六朝抒情小
孙易君孟庆雷
关键词:六朝赋体文学文人心态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华丽篇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古往今来对于的论述有着多种不同的发声,并且纷呈异彩,各有光芒。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之作,它既从整上展现了文学的时代特色,又具...
王曦筱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学批评先秦两汉魏晋
文献传递
文学中的别样神话书写——清前作中的昆仑山意象刍议
2018年
作为远离中华帝国主要文化场域与核心政治环境的自然物象,昆仑山以其遥远恍惚的面目而频现于上古神话之中,成为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昆仑因其与神话之间的天然联系而具有神圣化、模糊化等特性;在进入之后,这些表征又与后者幻奇的内容元素、夸饰的文特征相互作用,从而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学面貌。另一方面,昆仑作为异于世俗的仙界场域象征,其所蕴藏的"超凡""越界"的寓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固化成为典故,并在的题材流变过程之中保持并巩固了自身的这一象征意涵。
董定一
关键词:意象神话
文学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
2017年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直到1920年以后方才得到法国汉学界的译介。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汉学家主要有三位:20世纪20-40年代,马古礼在《〈文选〉中的》《中国古文选》和《中国文学史》中专门研究文学的文特征及发展流变;60年代,吴德明在《汉代宫廷诗人——司马相如》中以司马相如为中心进行了文研究;80年代末,班文干在《中国文学史》中专辟一章介绍中国早期作,说明""作为一种文正式进入法国汉语语言文学教材。在20世纪,文学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同步举进,然而推广有限,仍然需要更多的译者和研究者来开拓这一园地。
车琳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法国汉学
文学中的特殊书写——清前作中的天山意象刍议
2017年
作为坐落于远离主要文化场域与核心政治环境之外的西域自然物象,天山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在清前不同时期内所产生的作中,天山亦作为文学意象而屡被提及。不同于因与神话之间存在天然联系而具有超逸脱俗、幻奇神圣等特性表征的昆仑山,出现于作之中的天山意象内容上多叙历史现实、风格上偏于苍凉豪壮,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学面貌。应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自以昆仑山、天山为本原的神话思维所具有的不同发展过程,同时又受到游仙类文学的现实化、理性化进程的影响。
董定一
关键词:意象神话

相关作者

池万兴
作品数:69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管子》 《史记》 司马迁 抒情小赋 魏晋南北朝
许结
作品数:215被引量:50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汉赋 辞赋 赋体 赋论 司马相如
刘涛
作品数:121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骈文 南朝 论略 骈体 南朝文学
刘梦初
作品数:11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
研究主题:刘禹锡 赋体 唐朝 赋体文学 文学比较
王充闾
作品数:233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作家协会
研究主题:散文 历史文化散文 生命 文学 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