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50篇“ 资产阶级“的相关文章
《子夜》中的资产阶级何以民族、经济危机何以世界?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子夜》中吴荪甫失败的具体原因与小说中民族工业的整体困境有所差异,不能简单地视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吴荪甫金融投机的最后一次失败主要缘于姐夫杜竹斋的出卖,与实业经营成败无关;而益中公司下属实业工厂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是因中原大战影响交通而无法打开销路,在金融掣肘资金的情况下被迫出顶;裕华丝厂并非海外销路不畅,而是工人罢工影响生产,耽误其完成既有订单从而影响其获利。《子夜》通过吴荪甫在三条不同战线上的成败所写的中国资本主义问题,乃是实业凋敝金融发达的怪象。小说以实业家最终买办化的结局,质疑了所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性,并以大量笔墨描绘了比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更为直接的国内问题。在经济史视角下重读《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不应把小说当成史料证据来剖析经济史,而应从中发掘茅盾、瞿秋白等不同左翼知识分子观察经济社会时复杂的精神演变历程。
妥佳宁
关键词:《子夜》民族工业民族资产阶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公司制度变迁的影响
2024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只是政治革命,也是经济社会革命。革命确立的议会主权原则逐步落实,使公司制度发生结构性变迁:公司从"国王之子"转变为"国家之子";公司财产权由国王颁发特许状确认,转变为由议会立法确定;公司股份从受限制转向允许资本平等准入;公司法人外部主体性日益增强,并在空间层面不断扩张。革命后的英国公司不仅是整合国内资本力量的重要平台,而且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控制国内外市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重要工具。
张乃和
关键词:资产阶级革命特许状
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2024年
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领导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与斗争更加激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系统梳理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批判的思想,总结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袁银传康兰心
关键词:列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制定与调适
2024年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只有付诸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国家与社会的目的。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则是实现两者有机联结的关键环节。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最后斗争中,尤其是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之后,应该怎样看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当时乃至在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对他们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这一问题再次被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总路线,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根本方针和原则,在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和调适,注意纠正“左”的和右的偏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体系,并且被载入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确定与积极的实践效应,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大政治领导力的突出表征之一。
于化民
关键词:解放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
卢卡奇对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的研究考察与解决方案
2024年
卢卡奇指出,资产阶级思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用理性主义去消解非理性,从而达到整个世界的理性,这 就必然导致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割裂。康德的“自在之物”观念揭露了“二元论”的两难境地,并力图通过“道德实践”达 到“主客体统一”,却又陷于“两难”境地。黑格尔通过绝对精神的运用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但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其实 仍然局限于主体本身,他所建立的“主客体”“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仍然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的、超越历史 的辩证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元”的问题。卢卡奇认为,尽管德国古典哲学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它为 我们提出了一种尝试解决问题的路径。卢卡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唯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地摆脱二律背反,成为一 种统一的主客体,也就是行动的主体。
沈梦转
关键词: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
基于博物馆资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策略
2024年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初中课堂与博物馆的有效链接成为必然。以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从整合博材资源,活用博物馆情境,创设博物馆互动,发现博物馆美育四个方面阐述博物馆与初中历史的融合教学,提出具体的策略。
俞丽莎
关键词:博物馆初中历史融合教学
从“小资产阶级意识”到“集体主义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的阅读与思想跨越
2024年
抗日战争爆发导致国内局势发生动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以实际行动将自身的政治关怀与政治理念在革命中释放,站在个人主义思想的立场上试图表达对革命、政治、工农的理解。在经历整风运动集体学习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属性发生转变,即从“小资产阶级意识”变为“集体主义意识”。本文从阅读史的角度出发,理解阅读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比知识分子在到达延安前后通过阅读活动产生的心态变化。分析读者的阅读感知及其影响,可以进一步探讨文本对知识分子心灵重塑与身份构建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与中国共产党宣传之间的密切关联。
李丹
关键词:知识分子集体主义意识心态变化
论小资产阶级文艺的论争与批判——从许杰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一文说起
2024年
1957年8月,叶以群、孔罗荪、姚文元合作撰文《许杰在文艺上政治上的反动道路》,其中叶以群的《许杰的“小资产阶级文艺”之旗》,直接批判许杰1948年发表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开启了以阶级划分作家、以小资产阶级界定作家与创作的先声。在与梁实秋的人性论、“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常常将他们归为小资产阶级文人,成为找不到政治出路动摇者的标签。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被确定了,小资产阶级的自我反省和批判被突出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常常以小资产阶级作为评判作家创作的不足和短处。在历次对于小资产阶级文人和创作的批判针砭过程中,将阶级斗争观念作为衡量作家衡量文学的标准,忽略与抛弃了人性与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将革命与否视作评判作家立场与情感的唯一标准,模糊与消弭文学与革命不同的视阈及文学的特性;将工农兵的立场和情感看作衡量作家和文学的标准,批评或否定了文学表达的多样性与先锋性。
杨剑龙
关键词:小资产阶级论争
《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
2024年
文艺复兴的发生,本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产物,其对人性自由发展和对自由探求的呼吁,彰显了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对追求财富的限制,其对封建社会的批评大多限于具体的人和事,宗教改革则直指罗马教廷。由于新教把获取财产从传统伦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道德基础,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顺理成章地打着宗教的旗号,为他们自己谋取阶级利益。近代科学的兴起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从多个方面冲击了中古时期以来传统的世界观,也开始构建新的世界体系。启蒙思想家最大的贡献,正是对新时代的设想和新制度的设计,我们需以此视角观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而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结果之一,就是资本主义在西欧获得快速发展。在生产发展和政治、思想变革的基础上,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随后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也陆续开始工业革命。
晏绍祥苏新欢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清末资产阶级基本问题
2024年
一、何时产生在探讨资产阶级的产生之前,首先要明确何为“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具体到资产阶级的产生这一问题上,可以理解为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了占有无产者劳动的资本家集团。然而,在理解资产阶级的产生这一问题时,又往往忽略了“集团”二字,将个别资本家的出现视为资产阶级产生的标志。
李虎
关键词:无产者资产阶级资本家

相关作者

周新城
作品数:484被引量:94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
俞良早
作品数:365被引量:46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列宁 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胡义成
作品数:422被引量:291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西游记》 劳动价值论 人道主义 生产力标准
余斌
作品数:241被引量:64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西方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
张艳国
作品数:231被引量:807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史学 社区建设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