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8篇“ 财经类高校“的相关文章
将“财经梦”融入“报国志”:财经类高校就业工作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研究
2025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部署,尤其突出了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三所“双一流”财经类高校就业数据,发现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和去向上呈现一定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形成“断裂”。分析就业规律和特点,探索其背后形成的原因,提出大力开拓就业新市场新领域,树立新财经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就业教育的引导策略,助力财经类高校实现“财经报国”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新时代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就业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能力。
高舒娅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就业工作就业特点国家战略需求
面向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目标的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研究
2025年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数智化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和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财经类高校也面临着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和引领数智化时代变革的复合型人才的挑战。文章探讨了在“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目标下财经类高校的学生能力模型,以及财经类高校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保障机制,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出了“Ⅱ”字形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模型,强调专业核心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实践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旨在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能适应数智化时代快速变化和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模型中还包括支撑目标实现的保障体系。
孙宝军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财经类高校通识选修课方案设计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5年
财经类高校通识选修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课程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是通识选修课实现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是培育新财经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要求。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财经类高校通识选修课,需要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等精髓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文章创新性提出了“内容+支撑+评价”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教改设计方案:“内容”指的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施过程;“支撑”指的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财经类高校通识选修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师资支撑和资源支撑;“评价”指的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财经类高校通识选修课需要科学的效果评价机制。
王长义陈利霞
数智化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为例
2025年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课程的教育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为例,深入探讨数智化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剖析了“统计学”课程在数智化背景下的现状,包括教学方法、课程知识的应用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强调数据科学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倡导实践导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都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数智化时代对财经人才的新要求。
杜娟董世杰
关键词:教学方法财经类高校
财经类高校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5年
文章首先分析了财经类高校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财经类高校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嵌入思政元素,强化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凸显思政元素;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张晓明
课程思政视域下财经类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5年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高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仍存在部分核心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悖、任课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考核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顶层设计等方面入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何春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讨与实践
2025年
围绕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时代背景及大学生心理特点,以几重要数学概念、定理及性质的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深度挖掘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内涵,积极探讨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问卷调查表明,本文的探索与实践是积极的、有效的.
荆科王宏勇李波
关键词:数学德育功能
人工智能赋能财经类高校人才自主培养
2025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财经类高校在人才自主培养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该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全面赋能财经类高校的人才自主培养。人工智能与人才自主培养的结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选,更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革新。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课程建设的提质增效及教学方式的创新,还促进学习空间的泛在化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时,人工智能的融入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推动产教融合方式的创新,加强了校企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此外,人工智能也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学能力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人工智能为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撑,为培养新时代的财经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徐春霞陈保启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学科治理:机理、逻辑与路径
2025年
学科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单元,学科治理作为一种以学科共同体为核心的学科决策和实践活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外部客观要求,也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实践中,学科治理需坚持治理理念的开放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互动化、治理目标的善治化等原则,遵循学科自身层面的知识生产逻辑,强化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遵循高校层面的组织行为逻辑,发挥行政权力的支撑作用;遵循国家层面的社会需求逻辑,突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最终通过学科善治促进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马海涛
关键词:价值逻辑
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地方财经类高校必须积极回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进程,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变迁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顺应高等教育质量变革的时代要求,湖北经济学院全面推进“新财经”改革,以战略规划为前提、服务需求为导向、交叉融合为动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开展有组织科学研究、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学校各领域系统优化和整体提升,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许传华张瀚月
关键词:学科建设

相关作者

汪振双
作品数:115被引量:67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再生骨料混凝土 均匀设计 抗冻性
张绪忠
作品数:51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财经类高校 大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禁烟运动
周凤珍
作品数:26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养老保险 财经类高校 财政负担 社会养老保险 养老金缺口
李庆海
作品数:52被引量:1,36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面板数据 PROBIT模型 创业行为 信贷配给
储德银
作品数:157被引量:2,014H指数:25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财政政策 财政 联立方程模型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