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 篇“ 读者反应批评 “的相关文章
读者 反应 批评 被引量:3 1999年 读者 反应 批评 并不指任何一种批评 理论,它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欧美开始异军突起的各种批评 方式均涉及过的关于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上的一个中心点.读者 反应 批评 是由读者 在阅读一个文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反应 这一传统概念演变而来的,而此文本的情节的结构和思想内容已经由作者完成.在此演变过程中,读者 活动变成了一部作品的一部分.在彻底的传统的读者 反应 批评 中,已经被传统批评 家们所认可的作品本身的特征的内容(包括叙述者、情节、人物、文体、结构乃至含义)在读者 阅读经验的冲出下。 张丽梅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 文学作品 结构主义批评 读者 反应 批评 本书收入了汤普金斯、吉布森、普兰斯、普来、菲什的10篇重要论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资料丛书编委会编读者 反应 批评 视角下《弗兰肯斯坦》中的“召唤结构”解读2024年 文章从“读者 ”视角出发,用读者 反应 批评 理论解读《弗兰肯斯坦》中隐含的“召唤结构”,以挖掘出文本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而连接起文本间的意义空白以达到对本小说的圆环型认识。使读者 在丰富自身阅读体验,完善文本意义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作者玛丽·雪莱的人生在小说中的隐喻。Based on reader response criticism, this paper probes into Frankenstein from the “Reader” perspective to find out the hidden “Appealing Structure” to analyse the deep reason of Frankenstein and the monster’s behavior, associate the logical connection and meaning blankness within the story and form a circula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Therefore, it not only constructs the diverse meaning of the text, but also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enrich reader’s reading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sion of Mary Shelley’s life. 刘奕韩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意义重构:读者 反应 批评 视角 2024年 旨在通过读者 反应 批评 的视角,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存在意义进行深度重构。通过人物与关系的分析,探讨存在的含义,并引发对生存状态与人生价值的反思。揭示作品引导读者 重构个人存在意义,展现“存在”的真实性、维度及自我实现过程,体现生命轻重的真实性。昆德拉借人物反叛、内省、自我觉醒,批判牧歌式渴望,思考死亡。本视角强调小说对虚无主义悖论的解构及对生命智慧的重构,为读者 提供了对人生意义的新视角。最终提出,生命的“轻重”需要在与他者的“关系”中体现,只有建立并维护这些关系,生命的轻重之实才得以显现,存在的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白雁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 语境重构 基于读者 反应 批评 理论的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程设计与实践--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然而,传统文学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选择、实施的困顿,当下“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关系间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位置偏颇”“教师垄断文本... 周怡秀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建议 “读者 反应 批评 ”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意义建构 2023年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小说叙事直白、情节简单,留存的空白和设计出现的意象为作品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拟运用读者 反应 批评 理论,从“读者 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以及读者 与文本的交易产生的意义不确定性,引导读者 进行想象、思考、填补和深入挖掘背后内容和思想,进而分析小说意义建构过程,探究小说蕴含的主题和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兰舒羽读者 反应 批评 理论视角下的《读诗》2022年 《读诗》不仅向读者 介绍了诗歌的基本要素,还带领读者 深度感受了诗歌的魅力。文章基于读者 反应 批评 理论对《读诗》中的章节《诗与画》进行分析,认为文本内在逻辑性有助于读者 调动先前经验快速理解文本内容,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中国读者 与西方读者 对文本意义的诠释有所不同。真实读者 与文本的交流互动是一个双向持续的过程,然而作者有时忽略了真实读者 的需求,造成真实读者 与文本互动的阻碍。此外,读者 反应 批评 可与诗歌教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与文学批评 能力。 叶华娟关键词:读诗 读者反应批评 文本意义 隐含读者 诗歌教学 原型批评 和读者 反应 批评 视域下的《白夜行》研究 2022年 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邀请读者 积极参与连接、填补其中的“空白”,因而文本的意义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多样性。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利用多重视角的转换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带领我们找到了案件真相,虽然其间还有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但这也正是需要读者 积极参与的地方,点、线、面相结合各自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本文认为唐泽雪穗大部分时间戴着人格面具,在众多人眼里是高雅聪慧的女神形象,然而实际上是一朵恶之花,被阴影所支配,犯下的累累罪行就是她阴影的最大显现。雪穗的阿尼姆斯是筱冢一成,曾数次表明心迹,与桐原亮司之间不过是被守护者与守护者的关系,无关爱情。 王萍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 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读者 反应 批评 与思政导向 2022年 英美文学教学在实现英语语言习得、英美文化智育目标的同时,也能发挥其德育功能。因此,如何实现智育和德育效度最大化是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读者 反应 的学生自主批判性阅读是英美文学作品的德育效用得以实现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思政与德育引导应助力学生吸收文学作品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师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读者 批判和思政导向教学实践,既可以有效拓展文学文本的阐释空间,也可以最大效度地实现文学文本思想内涵的批判性吸收,使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周小川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读者反应批评 读者 反应 批评 视野下的《猫与鼠》研究2022年 格拉斯的作品向来以艰深难懂著称,《猫与鼠》的标题和出版有效地利用了读者 的期待视野,吸引着读者 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叙述的间断性使情节和人物存在大量“空白”,需要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填空”,从而赋予了文本多种解读的可能。经历了时空的变换,《猫与鼠》由出版被诘难为色情文学,到如今吸引了一批学者进行研究。 廖丽芳关键词:召唤结构
相关作者
陈鹏宇 作品数:2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读者反应批评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 故事 腊月 李士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11 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接受美学 美学思想 读者反应批评 席勒美学 席勒 王艳芳 作品数:2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幸运的吉姆》 读者反应批评 英国戏剧 陈赛花 作品数:7 被引量:7 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商学院 研究主题:《杀手》 不确定性 空缺 空白艺术 读者反应批评 刘思远 作品数:31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表演 亨利·詹姆斯 小说情节 现代戏剧 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