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8篇“ 语言学转向“的相关文章
- 21世纪以来日本学界历史认识论的新探索——以“语言学转向”问题为中心
- 2025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历史学者在历史认识论领域推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成果。以其中关涉历史学“语言学转向”的著述为中心所做的初步梳理显示,当代日本学术界对西方史学理论动态密切关注,并做出了总体而言积极的、争鸣性的回应。其中既有大体依循爱德华·卡尔、海登·怀特论说并进一步发抒的言论,也有对历史学“语言学转向”说进行批评的看法,还有一些尝试超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认识论、方法论主张。这些论说和动态值得学术界持续关注。
- 赵轶峰
- 关键词:历史认识论语言学转向相对主义
- 区域国别学的“语言学转向”:方法、创新与展望
- 2025年
- 区域国别学是针对特定国家和区域的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和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深入研究,对解决地域性、超国界性乃至全球性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交叉融合是区域国别学的核心属性,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建构不仅需要在研究对象上坚持以整体性为指导原则,还要在方法论上运用不同学科高度聚合形成的整体知识体系。语言是影响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关系进程的重要因素,以语言学的方法范式、流派观念和话语分析推动区域国别学发生“语言学转向”,不仅有助于开辟语言学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也有助于区域国别学在学科交叉中实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 王宇康
-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
- 语言学转向视阈下文学研究的探索
- 2025年
- “语言学转向”最早的提出者是哲学家古斯塔夫·贝格曼,是西方哲学自产生以来经历的两次重大范式转换之一。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语言学转向是必然的。伴随着转向的完成,语言的意义、理解、交流及其本质成为探究重点。自产生以来,语言学转向帮助众多学科开辟了一个方向,其影响不可小觑。除了与其紧密相依的哲学领域外,语言学转向在文学研究的探索中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研究在语言学转向视阈下,进一步提高了文学学科的自身独立性,推进了文学自身的回归。此外,加速了文学研究的扩容及其跨学科整合。同时,语言学转向视阈下,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 郑田田
- 关键词: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
- 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的方法论意义
- 2025年
- 语言学转向的产生及发展对整个人文学科影响至深至广。同样地,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主要体现在语言学转向对文学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的革新上,其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注入了新源泉。本文以语言学转向的起源为导入背景,从文本分析的深入、研究角度的拓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理论方法的革新以及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发展五个方面展开探究,结合具体文本,剖析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 李娅菡
-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文学方法论意义
- 失语症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被引量:3
- 2024年
- 失语症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由医学主导到心理学主导,再到语言学主导,再到目前多学科交叉的变化过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语言学视角开展失语症研究的热潮正在形成,主要包括失语症言语特征、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以及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本文从这三个视角介绍中西方失语症研究的概况,论述失语症研究需要开展的工作,尤其是我国失语症研究需要开展的工作,为我国语言学学者从事失语症研究指明方向。
- 常辉王海燕
- 关键词:失语症语言学视角言语特征康复训练
-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反思
- 2024年
- 回顾20世纪后半叶以来政治思想史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的发展,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的下降,可能是所有研究者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自行为主义兴起以来,政治学研究就开始由传统政治学研究转向政治科学研究,实证研究.
- 曹龙虎
- 关键词:政治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西方学术界行为主义学术地位
-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反思
- 2024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整体效应影响,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之下,从而也被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积极寻求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虽然“语言学转向”拓展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议题思路,并提供了新的方法资源,但政治思想史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也存在创新有效性有限、学科主体性困境更为突出以及无法解决“理论贫困”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后半叶以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危机问题异常复杂,除了知识层面的议题拓展、方法创新等问题外,还与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定位,甚至与政治学、历史学等政治思想史所根植的相关主学科的研究取向变化等紧密相关,如何让政治思想史研究重获新生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 曹龙虎
- 关键词:政治思想史语言学转向剑桥学派概念史新文化史
- 库恩“语言学转向”的萨丕尔根源——兼论萨丕尔对库恩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回应《科学革命的结构》招致的争议,库恩引入了语言学的思想资源试图进一步阐释“不可通约性”的概念。这一进路被后来的哲学家称为库恩的“语言学转向”。传统上,学者们认为,语言学家沃尔夫是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思想来源之一。本文试图表明,相较于沃尔夫,他的老师萨丕尔的语言学思想与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相似性更多,可能更为深刻地影响了库恩的思想转向。此外,本文还展示了萨丕尔与库恩在其他方面的相似点,这进一步揭示了库恩思想来源的复杂性。
- 佟艺辰鲍傅臻
- 关键词:不可通约性语言学转向库恩萨丕尔
-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语言学转向:霍克海默与阿多诺
- 2024年
-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之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是否存在语言学转向?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是否采取了类似的语言之图画?这两个问题都应该得到肯定的回答,特别是关注到霍克海默的《理性之蚀》。得益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共有的语言之图画,我们可以重构他们的理论,使其更具正当性。只要人类的生命形式与语言不可分割,语言就可以成为霍克海默所说的“客观理性”的一个永不枯竭的宝库。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回答哈贝马斯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此外,关注这种不可分割性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介入对社会批判的揭示,例如涉及当前关于可持续性的辩论。
- 窦宇鹏(译)
-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
- 中国式的“语言学转向”——清代今古文经学的哲学实质及其意义再探
- 2024年
- 相较于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经学过于专注文字考据的“小学”功课,而使中国传统经学中义理之“大学”特色大为褪色,乃至有了所谓“死在字下”之说,甚至有了冯友兰所谓“中国经学终结”之说。然而,如若我们以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作为清代经学可资参照借鉴的他者,那么在这个全新的视角下,清代经学的面貌将会彻底改观。通过这一视角,不仅能够真正展现中国经学固有的实证和实用精神,而且能够从古老的东方文化出发,为人类文化进入“后形而上”时代开辟新的篇章。
- 张再林
-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东方文化今古文经学
相关作者
- 肖莉

- 作品数:51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小说 小说语言 汪曾祺 语言学转向 语言变异
- 杨向荣

- 作品数:162被引量:328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齐美尔 审美 审美救赎 图文 法兰克福学派
- 陈晓平

- 作品数:231被引量:64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冯友兰 休谟问题 功能主义 形而上学 休谟
- 张今杰

- 作品数:75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
- 研究主题:阿佩尔 先验语用学 科学主义 语言学转向 罗蒂
- 董立河

- 作品数:56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史学理论 历史理性 后现代历史哲学 历史客观性 史学